當其他外送平台正被訴訟纏身、耗費數千萬美元極力維護零工商業模式時,有家外送業者卻反其道而行,開始僱用正職員工。12月初,外送應用平台DoorDash一改過去零工經濟,首度招募全職員工,打入15分鐘超快速雜貨配送市場。
全職工作具穩定性,吸引新人加入
根據《TechCrunch》報導,DoorDash為了推出快速送貨服務,僱用60名全職員工,目前僅在紐約進行測試。這些員工在Doordash成立的子公司DashCorps底下工作,享有固定工時與醫療、牙齒及視力保險等福利,輪班為顧客提供外送服務,同時也會支援貨架庫存清點、客服以及行政等工作。
DashCorps這60名全職員工必須按固定時間表排班,每週大約需要工作25至40小時,以時薪15美元起計算,外加顧客給的小費。也就是說,DashCorps全職員工起薪約為1,500美元(約新台幣41,000元)。
此政策對DoorDash來說是一項重大的轉變,也為整個外送市場投下震撼彈。
過去,DoorDash仰賴世界各地的零工來接單送貨,這些零工能夠依照個人需求,自由安排工作時間,自行決定接單數量與地點,而公司也能節省大量的經營成本。不僅如此,DoorDash也和 Uber、Lyft等以共享經濟為核心的業者站在同一陣線,大力支持被稱為「零工經濟」法案的加州第22號提案,該提案將接案的零工視為外包承攬、而非員工。
雖然全職員工納入商業模式對DoorDash一直以來捍衛的零工經濟背道而馳,然而DoorDash總裁Christopher Payne公開表示,樂見DoorDash成為市場的領頭羊,提供人們理想的工作模式。
「這種型態與過去被視為獨立承攬工作者的DoorDash外送員Dasher不同,我們理解外送員中一部份的人需要全職工作的穩定性,因此為他們提供全職工作機會,我認為此舉將吸引更多新人加入我們。」
「快速配送」成下一個兵家紛爭之地
表面上看起來是迎合民眾需求,提供全職的工作機會。但實際上,DoorDash改變以往零工商業模式的真正原因在於,瞄準因疫情帶動的15分鐘快速送達服務。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以外包承攬的零工來配送第三方產品是現有外送平台普遍的營運方式,難以保證送貨的速度與穩定性。然而,全職員工配送公司自有庫存的貨品,則可縮減送貨時間,提供更穩定的服務品質。
因此,DoorDash便僱用全職員工解決此痛點,在顧客下訂單前,這60名全職外送員必須在倉庫待命,以節省送貨的關鍵時間。該公司也表示,由於現行勞動法過時跟不上時代,因此現在的這種工作模式是必要的。
自2020年8月以來,DoorDash在城外開設許多大型「幕後店」(dark stores),用來堆放約3,500件待配送的產品。當顧客下單後,在幕後店待命的全職員工便會從貨架上取下商品,背上背包、騎上單車去送貨。
面對各家外送新創與巨頭不斷縮短外送時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服務站點設置的密度愈來愈關鍵,近期DoorDash便決定將倉儲規模縮小到約可存放2,000件商品,新規劃的幕後店也多設置在城內。
種種外送政策方針的轉向,代表過去派外送員前往7- 11等實體商店的外送方式已無法滿足現代對便利上癮的消費者了。DoorDash正式在紐約與JOKR、Buyk等以快速配送服務起家的新創展開競爭,這兩家早已看準商機採用全職員工,為的就是確保顧客的需求能及時被滿足。
據《金融時報》報導指出,生鮮雜貨外送平台Instacart的15分鐘送貨到府服務也預計在2022年上半年試營運,誰將會在這場比速度的配送市場勝出,仍有待觀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未來商務
【延伸閱讀】
1.零工經濟好自由?一窺其中的美麗與哀愁
2.買菜掃碼、外送攏也通!菜市場拚數位力,達成「青銀共市」願景
責任編輯:吳佩臻、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