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消費電子展CES本週即將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登場,而在展會正式開幕的前一天,AMD、Nvidia兩家晶片大廠都隆重發表全新產品,並揭露他們如何步步蠶食Intel的偌大市場。
儘管礙於疫情陰霾籠罩,包括Intel、AMD及Nvidia在內的許多科技大廠都取消參加實體展會,但依舊在CES展會登場前舉辦發表會,端出新產品。
入門款30系列顯卡終於登場,Nvidia還發力筆電搶食Intel大餅
本次發表會中,身為GPU領域權威的Nvidia在顯示卡方面,端出了入門款式RTX 3050,249美元(約新台幣6,800元)的售價是目前Nvidia 30系列顯卡中價格最低者,預計1月27日推出。
當Nvidia推出30系列顯卡時,許多玩家們浮現的一項疑問便是,顯卡的定價似乎越來越高昂,缺少了過往較為親民的中階顯卡產品,即使最低價的3060建議價也要399美元(約新台幣1.1萬元),這次發表的3050顯卡彌補了產品陣容上的缺口。
與此同時,Nividia還發表迄今最為強悍的顯卡RTX 3090 Ti,雖然沒有對詳細性能多著墨,但強調性能勝過先前要價1,499美元的RTX 3090,價格與推出時間都還沒有公佈,預計1月內會再公佈更多細節。
Intel目前正試圖利用最新發表的Arc系列圖形處理器,吃下Nvidia主導的獨立顯卡領域,預計2022年第一季就會進入市場,Nvidia此次的發表,也像是針對競爭對手攻勢的一記強力回擊。
不過,比起Nvidia擅長的獨立顯卡領域,更讓人注意的是,這次發表的產品中還包括兩款用於筆記型電腦的GPU RTX 3070及RTX 3080Ti,聲稱較先前筆電中性能最佳的Titan RTX更為優異,預計2月起搭載這兩款顯卡的筆電就會正式發售。
這顯然是Nvidia試圖擴大在筆記型電腦影響力及市占的一步棋,儘管Nvidia的獨立顯卡在玩家中具有領導地位,但擴大到包含筆記型電腦的整體個人電腦領域時,依舊是Intel佔上風。
根據網路資料庫Statista的數據,2021年第三季個人電腦GPU市場中,Intel佔據整體出貨量的68%,AMD則有16%,而Nvidia只有15%。 雖然這次發表的筆電顯卡為高階產品,但卻是加碼挺進筆電市場的重要一步,未來可期待將有更多中階產品問世。這次也宣佈了2022年將有160款筆電使用Nvidia的GPU產品。
而Nvidia近來相當重視元宇宙,會中也宣佈旗下影像倣真模擬平台Omniverse將免費開放創作者及藝術家使用,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打造虛擬世界。執行長黃仁勳先前曾預估,Omniverse未來每年將能創造多達400億美元收入。
另外,Nvidia還發表AI繪圖輔助服務NVIDIA CANVAS的最新更新,提供更多元的材料選擇,並提昇影像解析度,協助創作者輕鬆打造視覺內容。「內容」被認為是元宇宙興起最重要的一環,而引入創作者及發展AI,是滿足元宇宙龐大內容需求的兩大關鍵。
猛攻企業用電腦領域,AMD發表Ryzen 6000宣佈聯想合作
AMD同樣在這次CES開幕前發表會中,帶來了瞄準筆電的新產品。執行長蘇姿丰在舞台上揭露的第一款產品,便是針對筆記型電腦的Ryzen 6000 APU處理器,使用升級板Zen3+ CPU架構,並採用台積電6奈米製程打造,較5000系列有著11%單核心、28%多核心效能提昇,並且更為省電。
《路透社》評論,AMD正亟欲吃下Intel在筆電市場的占有率,2021年第三季中,AMD在筆電CPU中市占率成功多吃下1.8%市占,使整體市占率達到22%,創下歷史新高。
AMD這次的發表內容,明顯希望乘勝追擊拿下更多訂單與市場,尤其針對企業用個人電腦領域。在發表新產品同時,還宣佈已經與聯想達成合作,其針對企業用戶的新款高階筆電ThinkPad Z將採用Ryzen 6000。
另外,AMD還宣佈,預計2022年使用AMD晶片的筆電型號將達到200種以上,較去年的150種提昇超過30%,包括華碩、戴爾、HP等個人電腦大廠今年都將推出採用AMD產品的新款筆電。
AMD還讓觀眾先睹為快最新研發的Zen4架構CPU Ryzen 7000,預計使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支援DDR5記憶體及PCIe 5.0插槽,不過詳細的資料預計之後才會進一步揭露。
且為了在GPU市場不落下風,AMD這次也發表了RX 6000M及6000S兩種針對筆電的顯卡系列,試圖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遊戲玩家。獨立顯卡方面策略也雷同Nvidia瞄準中階市場,發表售價199美元的入門款RX 6500 XT。
從這次Nvidia及AMD的發表會可看出,一向由Intel領導的筆電領域正成為兩家晶片廠的布局重點。面對競爭對手的步步蠶食,Intel又能否拿出同樣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並在策略上抵禦兩強的威脅,也讓外界關注。
資料來源:Bloomberg、Reuters、Cnet、Digital Trends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