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海盜、掃地僧、讀聖經的人,KKCompany林冠羣:元宇宙也需要串流服務
【獨家專訪】海盜、掃地僧、讀聖經的人,KKCompany林冠羣:元宇宙也需要串流服務

你認識KKBOX,卻不一定認識林冠羣。創立KKBOX 16年以來,現在是KKCompany的執行長。KKBOX、KKTV已走進數千萬消費者的日常,林冠羣卻始終低調。KKCompany將在3年內上市,讓他不得不重回聚光燈下。

「我現在是方丈,但我真正想當的是掃地僧啊!」身為KKCompany執行長,林冠羣鮮少曝光於媒體版面,也的確像個深藏不露的神祕高僧。

讓他願意重新面對媒體的原因,是2005年上線的音樂串流服務KKBOX在集團化後,在2021年底更名為KKCompany,林冠羣為此親自出馬與媒體溝通,說明梳理出5大產品線願景。

挾帶更名的氣勢,曾替亞洲版權音樂打造合理付費環境的林冠羣,彷彿帶著練好的絕世武功要來問鼎武林,卻在受訪的一開始就丟出了退隱江湖的宣言。

「公司3年內要IPO(首次公開發行),我就要退了啦。」這是自KKBOX成立16年以來,首度有明確的上市時程,身為企業靈魂人物,他卻嚷著:「因為我要50歲了啊,笑死人,網路業50歲就是人瑞了,退一退讓我去做全職掃地僧啦!」

表028
2021年11月,KKBOX Group正式宣布更名為「KK Company」,以串流技術為核心,淬煉出5條清楚的戰略方向。
圖/ KK COMPANY,數位時代再製
創業路上戰績彪炳,過程才是重點

「維持現狀太無聊」,他笑談憂患與危機

雖說一心想當「掃地僧」,林冠羣在台灣創業圈中絕對稱得上名震天下的武林好手。自嘲骨灰級創業家,不到30歲投入創業,林冠羣一手創立的「KK系列」產品密切影響台灣人的生活。

2000年推出的KKMAN,是許多人逛BBS(電子布告欄)的開端;2005年問世、集團中知名度最高的KKBOX,面對當時流行的P2P(點對點網路)音樂平台也顯得毫不畏懼,站穩腳步後更躍上一級戰場,與全球科技巨頭競爭,發展16年來,已累積了1,000萬名用戶,付費會員更超過200萬名;2016年開台的KKTV,已是400萬註冊會員觀看日劇與動漫最熟悉的入口。

眾多產品都驗證了林冠羣精準犀利的策略方向,但他始終對於「創業金童」的頭銜敬謝不敏,把媒體曝光的機會交給各事業體的總經理,自己寧願埋首在「藏經閣」內研究各種新事物。

在他心中,一來不希望在媒體前談論特定事業體,免去「下指導棋」的疑慮;二來他也直說:「受訪了會有偶包(偶像包袱)啦,內部創業就是有成功、有失敗,攤在外界很容易被放大檢視。」

比起大談成功之道,林冠羣更喜歡討論失敗、危機與憂患。

「就像區塊鏈會不會reshape(重塑)音樂產業,傷害到KKBOX?絕對有機會啊,所以我要跑在最前面布局。」也是這股危機感,讓林冠羣在2018年與歌手、線上音樂商店iNDIEVOX創辦人吳柏蒼共同創立的NFT(非同質化代幣)收藏與交易平台OURSONG。

林冠羣
比起大談成功之道,林冠羣更喜歡討論失敗、危機與憂患。
圖/ 蔡仁譯攝影

OURSONG投資人、同時也加入創辦團隊的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已經認識林冠羣10年以上,他說:「Chris(林冠羣)總是可以領先他人看到signals(訊號),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只要他創業的項目,我都願意投資。」

比任何人看得更多、想得更遠,除了是企業經營者必備的決策思維之外,也與林冠羣的個性息息相關,「維持現狀太無聊了,有沒有看過堆完積木馬上把它毀掉的人?」他揮了揮手,彷彿推倒了前方隱形的一座積木塔,又指了指自己說:「我就是這樣的人。」

就像林冠羣有個很有趣的意象練習。每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挑選一位被社會輿論打得最慘的人,想像自己遇到相同的狀況該怎麼辦。近期他挑選的對象是歌手陳芳語,在跟黃明志推出影射中國的歌曲《玻璃心》後,被中國輿論大力撻伐,等同於放棄對岸超過10億人的音樂市場。

林冠羣的確想到了一些解決方法,但重點從來不在於答案,而是不斷把自己逼出舒適圈、走向危機的過程。就像他最喜歡《聖經》上的一段話,也離不開這個原則: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林冠羣
林冠羣指出,「放眼望去,海外華人人口破億,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機,讓台灣成為自由華語文化最重要的誕生地。」
圖/ 蔡仁譯攝影

10年來最大心願:扭轉文化頹勢

從源頭切入,解決華語音樂痛點

既然提到了音樂創作者,林冠羣也分享了縈繞在他內心最重要且持續多年的危機感:華語音樂的沒落,「這是10多年來,最讓我無力、心裡最過意不去的事情,我想要為華語音樂做些什麼。」

站在台灣本土串流音樂平台的頂峰,KKBOX累積多年的數據說明了一切,過去用戶在KKBOX聆聽華語流行音樂的比率為75%,現在已經下降到50%,份額被K-POP(韓國流行音樂)與西洋音樂瓜分,「如果有一天,華語音樂在全部聽眾的占比剩下30%,KKBOX跟其他串流音樂平台就沒有不一樣了。」

林冠羣擔憂的不只是KKBOX,若從更大格局來看,是台灣文化的發展頹勢,「如果台灣人聽的都是外國音樂,就缺少了一種本土文化的認同,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淒慘、悲涼的事情。」也許是14歲被送往美國留學,反而放大了林冠羣對於台灣這塊土地認同感的渴求,「總不能講到台灣,每一次都講珍奶跟小籠包,應該有更多文化面的代表。」

林冠羣
林冠羣堅信串流是未來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就算到了元宇宙(metaverse),還是需要大量的內容,只要有內容,就需要串流。」所以KKCompany的定位是靈感的高速公路(freeways to inspiration),要成為創作者與科技技術之間的核心連結者。
圖/ 蔡仁譯攝影

雖然音樂聆聽行為的改變,是市場自然競爭的結果,「但我們還是可以做些什麼,去增加華語流行音樂的競爭力吧?」這也是內容加速器KKFARM誕生的原因。

KKFARM在市場上找尋具有潛力的音樂廠牌投資,並利用KKBOX累積的資源協助發展。成立至今已投資超過30組團隊,包含歌手高爾宣所屬的史科特音樂、吳卓源(Julia)所屬的華風數位等,也協助八三夭、茄子蛋等知名樂團做全球數位發行。

「現在對台灣的華語音樂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時機,對岸愈來愈不能唱想唱的歌,娛樂會愈來愈無聊。」林冠羣眼裡閃爍著文藝復興的光芒,「這是台灣的機會,放眼望去,海外華人人口破億,他們也需要華語娛樂內容,台灣可以成為自由華語文化最重要的誕生地。」

KKCompany執行長林冠羣
維持現狀太無聊!我是堆完積木再馬上毀掉的那種人。

串流技術布道者,加速邁進國際市場

埋首藏經閣,等待下一波科技浪潮

KKStream是另一個幫助創作者發展的關鍵,也是驅動KKCompnay更名的最大動力。

KKStream握有的串流科技,協助創作者與品牌打造自有串流平台,旗下客戶包含日本第二大電信商KDDI、韓國Mnet亞洲音樂大獎(MAMA),甚至是鴻海集團2021年年初尾牙,背後都有KKStream助攻,同時也是KKBOX的兄弟中,爬得最快、營收占比最大的公司。

「現在創作者主要集中在YouTube、TikTok、Facebook、Instagram這4個平台,他們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你在別人的地盤玩,就要遵守它們的規則。」主宰曝光率的演算法,就是社群生態裡最至高無上的存在,「你的觀眾不是你的觀眾,是由演算法來判定誰能看到你的作品。」林冠羣說。他形容創作者就像是佃農,在地主(科技巨頭)的農地上耕作,「如果給你自己的一塊地,有自己的串流平台,再辛苦你都幹。」

林冠羣堅信串流是未來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就算到了元宇宙(metaverse),還是需要大量的內容,只要有內容,就需要串流。」所以KKCompany的定位是靈感的高速公路(freeways to inspiration),要成為創作者與科技技術之間的核心連結者。

kkbox 紅蓮華
談到最近都在聽什麼歌?林冠羣跟著孩子們聽《鬼滅之刃》的主題曲《紅蓮華》,以及風靡校園的迷因(meme)老歌《Never Gonna Give You Up》。
圖/ KKBOX

從元宇宙回到現實面,KKStream服務台灣、日本等不同國家,帶來了可觀的海外營收貢獻,讓KKCompany的產品線真正地跨出台灣,「好像自己在沙盒裡亂搞,終於搞出了一點成績,我們才敢改名。」林冠羣說。

跨出海外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台灣是一個島國,沒有太多資源,就應該像個海盜一樣征戰海外、想辦法成長。」就像KKBOX瞄準的是全球海外華人、KKStream則是沒有語言隔閡的串流技術產品,未來將朝向更多國家邁進。

身為海盜頭子的林冠羣,未來仍會持續研究更多航向海外的開創性產品,就像是愛堆積木的男孩,每完成一個項目,他就興致勃勃投入下一個挑戰,「我如果搞砸了,我就被股東K就好,至少其他人不會亂K我,如果要私底下罵我,我也很少用社群媒體,不是很care。」

就像絕世武功可能來自藏經閣,林冠羣再次強調想當一位掃地僧的決心,「我真的不是這麼愛當方丈,如果可以當掃地僧,讓大家有空來找我,聊一聊最近有甚麼武功很強、可以練練看,這就是我最大的期望了。」不管如何,在他的藏經閣裡,想必會有一頂海盜的帽子、一本聖經,以及用不完的創業的點子。

責任編輯:張庭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9 成老闆沒發現的數位轉型盲點:缺少「自己專屬的域名」,等於把客戶拱手讓給平台!
9 成老闆沒發現的數位轉型盲點:缺少「自己專屬的域名」,等於把客戶拱手讓給平台!

台灣有 167.4 萬家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 98%,近九成已投入數位轉型,從導入數位工具、社群行銷到進駐各大平台,努力跟上消費行為的變化。但縱然許多企業積極投入數位化,卻忽略了在數位世界「被找到、被信任」的關鍵門檻,而這正是企業專屬域名的重要性。

在 AI 時代,資訊大量生成,真假難辨已成消費者最大痛點。企業要被找到、被信任,第一步就是擁有專屬域名。根據 2025 年《Consumer Pulse Report》,有 74% 的消費者更信任與品牌名稱完全一致的域名。對中小企業而言,註冊 .tw 或 .台灣域名不只是在地品牌的數位門牌號碼,更是避免仿冒與釣魚風險的防護盾。專屬域名代表真實身份與長久信任,是數位轉型中最穩固的基石。沒有專屬域名,就等於在數位世界失去定位;擁有 .tw域名才能在資訊洪流中被正確看見、被消費者選擇。

各行業註冊「.tw/. 台灣」域名比例
各行業註冊「.tw/. 台灣」域名比例
圖/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從域名開始,建立企業的信任基礎

「沒有信任,就沒有轉型。」TWNIC 董事長黃勝雄語氣堅定地說。他指出,台灣過去 25 年成功建構了高速且普及的網路環境,但數位信任卻沒有同步建立,企業與消費者都在承擔隱形的風險成本。「數位轉型不只是上平台、買廣告,更要先確保顧客能找到真正的官方入口,並且放心與品牌互動。」他強調,註冊與品牌名稱一致的域名,是建立數位信任的第一步,也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最基本的約定。擁有明確的「門牌號碼」,不僅能向市場清楚宣告品牌身份,更能把流量與顧客資料導回自己,避免完全受制於第三方平台的演算法或規則。

黃勝雄指出,台灣需要建構自己的「數位信任體系」,以公開、透明、隱私保護為原則;同時,TWNIC透過國際合作建立「受信賴通報者」(Trusted Notifier)機制,由可信任通知機構通報並快速處理涉嫌惡意網路活動,進一步強化域名安全治理;他強調.tw 與 .台灣域名是這個信任機制很重要的基礎。相較於國際域名,.tw 與 .台灣域名受台灣法律保障,違法與詐騙案件比率僅 0.07%,是企業建立官方網站、守護品牌資產的最佳選擇。「唯有將信任融入制度、技術與文化,台灣的數位發展才能真正站穩。」

黃勝雄.jpeg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黃勝雄董事長
圖/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讓數位轉型不只是上雲端,域名更是品牌管理的起手式

長期關注台灣企業數位化進程的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執行長王怡雯觀察,許多中小企業還停留「數位優化」階段,「只是把流程上雲,商業模式卻沒有真正改變。」她指出,有些傳產甚至仍用傳真接單,南北數位落差明顯,顯示轉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 王怡雯執行長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 王怡雯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她提醒,AI 正在改變流量分配的規則,能不能被看見將決定企業能否抓住下一波商機。若能擁有自己的域名並建置專屬網站,不僅能強化搜尋引擎與 AI 的索引效果,還能在下一波流量紅利來臨時把握曝光機會,提升行銷能見度。「很多老闆覺得品牌名稱和域名不同也無妨,甚至只用社群平台開店。」王怡雯說,這樣雖然短期見效,卻埋下長期風險:「一旦平台演算法改變,流量與顧客資料都不再掌握在自己手裡。」

她形容域名就像數位世界的門牌號碼;與品牌同名的專屬域名不只讓消費者和搜尋引擎能找到企業,在 AI 時代更能提升被引用的機會,形成可持續的網路流量。「如果沒有把這個門牌號碼訂下來,就等於放棄了下一波數位紅利。」王怡雯最後提醒,數位轉型的最終目標是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從域名、官網開始把品牌內容整理好,才能把轉型真正轉成企業成長動能。」

建立數位店面,讓域名成為企業的關鍵投資

企業對域名的重要性認知仍然不足,TWNIC 執行長余若凡強調,第一步就是先把品牌的「門牌號碼」建立起來。「域名就是數位世界的門牌。沒有門牌,顧客和搜尋引擎都找不到你。」她提醒,許多企業把生意放在社群媒體上,就像租在別人的房子裡,「房東」一旦改規則,流量和顧客資料可能瞬間消失。

她指出,擁有自己的 .tw 或 .台灣域名並不困難,每年僅需數百元即可完成註冊,再用受理註冊機構的一站式服務,就能建好一個簡單官網,讓所有行銷活動有個長期的「官方落點」。這不只是集結被平台收走的流量,更能累積品牌的自然曝光,確保消費者每一次搜尋都能找到真正的官方網站。

余若凡補充,2024 年已有 2,219 筆 .tw 域名完成 DNSSEC 部署,超過六成域名啟用 HTTPS,顯示企業對資安防護需求持續上升。「DNSSEC 透過數位簽章驗證 DNS 回應,確保資料不被竄改,讓使用者安全到達正確網站,同時強化網路信任基礎。」她說TWNIC亦推出綠色域名認證服務,如同社群媒體平台上的「藍勾勾」身份認證標示,能核驗註冊人身份並協助使用者辨識何者為真正企業提供的網站;域名安全鎖(Registry Lock)則以多重驗證機制,防止域名被未經過授權的人士竄改或轉移,甚或刪除。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現在,就是中小企業重建數位信任的時刻

「數位信任不是口號,而是企業能不能把顧客留住的關鍵。」余若凡強調,現在正是中小企業重建數位信任的最佳時機,從擁有一個 .tw 或 .台灣 的專屬域名開始,把流量、顧客資料和品牌主控權重新抓回自己手中。「我們希望讓每一家企業都能用最低的成本,建立一個安全、可信任、被 AI 看得見的數位門牌。數位轉型不應只停留在上平台或投遞廣告,而是要先立起屬於自己的品牌門牌。『Trust in Every Click! 點點都信任』不只是一個口號,更是幫助企業從每一次點擊開始,與顧客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讓台灣品牌在全球市場被看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