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發文分析晶圓代工的製造成本,指出英特爾即便想透過擴大資本支出來追趕台積電(2330),還是難以縮短技術及成本差距,建議仿效美光來台設廠,反而能先降低晶圓製造成本。
陸行之表示,假設A公司 (指AMD) 賣一顆單價 1000 美元的7奈米CPU,毛利率50% (公司一季度指引 50.5%),製造成本500美元,其中晶圓代工占成本 80%,因此晶圓製造的成本為400美元。
而協助A公司做晶圓代工T公司 (指台積電)毛利率50%(公司指引53-54%),根據T公司之前的說法,7nm已經達到公司平均毛利率,所以T公司幫A公司代工一顆7nm CPU晶圓的製造成本為200美元。
相比之下,陸行之分析,I公司(指英特爾)賣一顆和AMD等值的CPU,每顆單價也賣1000 美元,毛利率約 50% (公司一季度指引 49%),製造成本500美元,其中晶圓製造成本也佔成本的80%,因此一顆CPU晶圓製造成本為 400美元,單位製造成本比 T公司的200美元多了1倍。
陸行之補充,理論上來說,I 公司的平均單價應該比 A 公司還要高,所以單位製造成本應該也會比A公司多一倍再加一些,也就是超過400美元。
陸行之表示,假設I公司今年決定加大資本支出到400億美元 ,而T公司也有加大資本支出達400~440億美元,他不明白為何I公司會認為擴大投資,就能夠縮短與T公司之間的技術及成本差距。
陸行之說,I公司CEO(指基辛格) 認為T公司有政府補助和稅務減免的幫助,但實際上這些補助只約占獲利的10%。他認為I公司和T公司最大的差異,在於產能利用率、產能彈性、良率、晶片設計、CPU快速通道設計架構,以及薪資、勞工素質和基礎建設。
陸行之指出,如果這些差異不改變,I公司就很難翻身,由於是現在ARM CPU來勢洶洶,單位核心成本還比I公司原先的競爭對手A公司更低。
對於上述問題,陸行之建議,I公司應該仿效美光,一樣來新竹/台中/台南/高雄設廠,還比較有機會先把400 美元的成本降到300美元。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
延伸閱讀:
iPhone將取代收銀機?全台最大POS機商飛捷沒在怕
各國央行將為通膨預期管理不善 付出慘痛代價
俄烏若真開打 鎳鈀等這些商品恐斷鏈
責任編輯:傅珮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