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主張」是什麼?根據《獲利世代:自己動手畫出你的商業模式》一書中的定義是:「顧客找上這家公司、而不找別家公司的原因。價值主張可以解決顧客的問題,或是滿足顧客的需求。每價值主張都包括了一套產品及/或服務。」
但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從顧客方向來看價值主張,創業歷程非常崎嶇漫長,所以新創團隊找到一個值得做的題目只是好的開始,要找到個強而有力很Solid的營利點及商業模式,常還得經歷一段嘔心歷血過程。從「與眾不同值得做的價值主張」,到補捉到「強而有力營利點」,最終變成新創圈常用的「非常Solid的商業模式」,看似理所當然,卻是絕大多數創業者失足的起點。
成為見解深又廣的創業家,得經歷多少時間?
對天使投資人來說,看新創團隊挑選創業題目本身,就可展現創業家天份、創業經驗及跌宕起伏的人生厚度,有些特別有天份但欠缺人生經歷的創業家,能夠百中選一挑選到值得做的題目,可常因缺乏深度、廣度及創業經驗,即使有很好的價值主張,但最終卻不被視為擁有很Solid的營利點及商模。
而找到一個「值得做的價值主張」(Value Preprosition)既然多半來自於創業者生命經驗,那就不確定得花費多長時間。不過從價值主張進入到成為很強而有力的營利點,再邁入到可變成穩定成長的商業模式,與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循環,一般來說,「有經驗的連續創業家」至少得花費一年到一年半左右(這在新創中一般又可稱為:PMF, Product Market Fit)。只是即使進入這令人振奮的階段,創業家一般還得經歷、打磨以下三件事:
一、不斷調整功能
二、確認是否有更具含金量的營利點
三、不停適時迭代商業模式,及尋找重要新創團隊核心成員
若是較不具充足經驗的創業家,更可能在此階段耗費長達兩年到三年,經歷酸甜悲苦、親友離棄的創業教訓,才能走到驗證產品與服務的全面概念(POC,Proof of Concept)階段。
「曾經失敗」也是重要觀察點
因此個人對於第一次沒有失敗經驗的創業家通常會較為保留,雖然像是Meta的祖克柏等一流創業家,首次創業就一飛沖天,但這通常只能說是天之驕子,可遇而不可求。這也是天使投資人在碰上創業家理解創新項目前,可能首先要關注的事:「過去有什麼創業與失敗經驗?」理解這件事的重要性對於天使投資可能也至為關鍵 。
但就算創業家在無比興奮的心境下找到了價值主張的營利點,對於天使投資人來說也不見得就可無後顧之憂的進場投資。因為很高的概率下這營利點本身「含金量不高」,或我個人也有碰過另一種麻煩像是「題目太大」的項目,比如像創業家挑選到像Social Media、CRM等全球一級戰場,即使只在台灣市場也得準備大約一億台幣左右資本才有機會跨越死亡之谷。若新創團隊在短期內不可能具備如此財務規劃與募資能力。這時或許就需慎重選擇「重度迭代商業模式」,只是這可能也代表著現有的新創團隊會面臨分崩離析的可能性存在。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