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疫情共存的未來世界,零接觸服務需求飆升,帶動人臉辨識技術的普及化應用。研究機構Grand View於日前預測,全球人臉辨識市場規模,將以15.4%年複合成長率自2021年的41.1億美元,成長到2028年的121.1億美元,熱門應用場域包括KYC身分驗證等,台灣也不例外,因應防疫措施與零接觸服務興起,數位金融服務需求激增,連帶推動市場對人臉辨識技術的需求。
領先同業,國泰世華銀行以「直接辨識」人臉驗證機制優化數位金融體驗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銀行部協理陳麗薰表示:「人臉辨識技術不僅有助於降低人與人的接觸,更是推動數位金融普及跟優化體驗服務的關鍵,例如可提供更順暢的金融體驗(以人臉重設網銀密碼)、不用記密碼也可交易,以及降低被釣魚跟詐騙的風險等,有鑑於此,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同業於2019年導入『直接辨識』人臉驗證機制,並將之廣泛應用到線上與線下11個應用場景以優化營運流程與客戶體驗。」
為強化註冊與交易驗證的安全性,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銀行部經理吳俐欣表示:「國泰世華銀行除採用全球領先的人臉辨識技術、將人臉辨識的精準度拉升到99%。」在註冊方面,相較於坊間是以間接辨識技術,例如信任手機裝置存取臉部資料的服務,國泰世華銀行要求一個身分證字號只能註冊一張人臉,可以極大程度降低交易風險,同時客戶在註冊人臉辨識服務的過程中,系統或行員會確認申請註冊的人臉是帳號持有人;而在交易驗證方面,客戶每次使用人臉辨識服務時,系統會即時比對當下臉部照片跟人臉註冊時的100多個臉部特徵值,確認是本人後才可使用服務;最後在系統監控面,整個人臉註冊與驗證過程都是在國泰世華銀行嚴格監管的資訊系統環境中進行,以最高規格的資安機制確認安全。
細究國泰世華銀行的人臉辨識服務獨特之處,可以清楚看到,除有助於解決客戶痛點與改善體驗,另外一個關鍵是以世界級的嚴格標準落實安全防護。
國泰世華銀行的客戶除可在網銀App跟KOKO App註冊人臉,使用手機無卡提款、非約定轉帳跟申請數位外幣帳戶,還可以透過ATM進行人臉提款等服務便捷的人臉辨識體驗深受客戶的信任與青睞,2021下半年內便創下月平均使用量近140萬次的成績,而且,數字還在持續攀升。
最高規格,國泰世華銀行從三大面向強化人臉辨識服務安全以擴大應用
從資訊系統的角度,國泰世華銀行核心資訊部協理朱振奎表示,國泰世華銀行是從辨識技術、系統規劃跟定期檢測等三個面向持續強化安全防護能量。在辨識技術方面,跨部門團隊成員除了以嚴格標準篩選廠商與解決方案,同時進行縝密的內部測試以確保人臉辨識服務的可用性及正確性,包括邀請數百位同仁測試人臉辨識技術,以及透過照片與面具等進行測試。實際導入人臉辨識機制後發現,背景或光線等環境因素亦會影響辨識成效,故於UI設計各式提醒與拍攝秘訣,藉以提升使用者體驗;同時團隊成員也不斷檢視人臉辨識的核心系統,持續進行概念性驗證(PoC),以提升服務效能。
至於在系統規劃方面,朱振奎表示國泰世華銀行人臉辨識系統從前端裝置至後台辨識作業在網路傳遞過程中資料皆有加密保護,另外在資料儲存部分進行去識別化並透過硬體安全模組加密後再進行留存,這些機制皆符合金融機構運用新興科技作業規範。國泰世華銀行時時關切日新月異的攻擊手法,不斷回頭檢視系統安全及告警機制,在不影響客戶交易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及保護客戶穩私。除此之外,團隊也必須不時地集思廣義,持續思考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或優化,為達到穩定、可靠、可信賴的驗身機制,國泰世華從兩個面向著手:首先是7x24小時的監控資訊系統,確保系統可以無縫支援不斷激增的人臉服務使用量;其次是透過識別用戶裝置、去識別化、傳輸加密、儲存加密等方式確保人臉等資料的安全性,並定期進行問題釐清分析、優化體驗。
「為了平衡安全、隱私與體驗,跨部門團隊會持續不斷檢視系統各面向的安全表現,除此之外,也會透過專業廠商進行資安檢視與演練作業,定期檢測關鍵數據和偽冒生物特徵資料,動態調整人臉辨識閥值,確保人臉系統能有效識別客戶身分,避免惡意攻擊或盜用的狀況發生。」朱振奎如是說道。
展望2022年,國泰世華銀行除持續不斷優化人臉辨識服務能量,以及循序將台北捷運沿線、超過300台國泰世華銀行ATM升級為具備人臉辨識服務的ATM,國泰世華銀行也會跟主管機關–金管會–進行密切討論,在法規開放與技術允許下,提供更多元的人臉辨識服務體驗,例如現行已結合人臉辨識技術與視訊服務的多重身分驗證等。「在合規的前提下,我們將以客戶需求為核心,持續不斷優化人臉辨識服務與擴大應用範疇,極致線上與現下金融服務體驗。」陳麗薰如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