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悄悄換了入店歌,網友全喊不習慣!為何音樂對品牌記憶那麼重要?
全家悄悄換了入店歌,網友全喊不習慣!為何音樂對品牌記憶那麼重要?

清晨路過帶走一份早餐,加班匆忙買杯咖啡續命。不管白天或黑夜,便利店總是24小時亮著燈歡迎光臨,對不少都市青年來說,它早已成了水電煤一般的存在。

而最近,一些台灣網友如常走進全家便利店,突然發現了有些什麼渾身不對勁。

恍惚一抬頭,啊,竟是一進門的BGM被換掉了。

為全家注入靈魂的進門BGM

提到日式便利店品牌全家,你可能會首先想起它的藍加綠的logo配色,以及每次進出都會響起的熟悉旋律。

那段在你耳邊每日單曲循環的聲音,被稱為「入店音」。目前,全家在全球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4923家門市,不管是在日本、台灣、中國、泰國或韓國,基本用的都是同一段旋律。

神奇的是,這段BGM的版權並不屬於全家。它是1978年由作曲家稻田康,為型號EC5277WP的松下門鈴所創作的鈴聲,正式的曲名叫《大盛況》。1981年,全家在日本開始獨立經營,選用松下門鈴播放鈴聲作為「入店音」,後來才漸漸成為了品牌DNA的一部分。

對於這次入店音的更換,台灣網友們感到不適應。一位網友表示:「原本的『等愣惹愣等愣等愣惹惹扔』的開門聲蠻有辨識度的呀,換成這樣好小聲,辨識度也沒有很明確,不知道幹嘛要換。」

在一片「原版比較洗腦」、「新版又吵又難聽」、「音效太長」、「讓人煩躁只想趕快離開」的討論裡,也有一些網友覺得新版更為輕快俏皮,像是有趣的遊戲音效,多聽幾次後開始覺得可愛。

全家回應TVBS新聞網稱,由於全家在台灣的門市數即將邁入4000店里程碑,因此特別設計「歡慶4000店限定版鈴聲」,希望讓消費者進店時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之後各門市都會陸續進行更換。

但並未清楚透露,這究竟是短期的行銷行為,還是一次徹底的品牌升級。

實際上,在這之前,全家在台灣的門市也推出過限定版入店音。

2013年,為慶祝全家在台成立25週年,全家推出了25款特別版鈴聲,包括有電音版、馬力歐版、恐怖版、小狗汪汪版等。2019年迎來31週年,在當年推出了生日版、聖誕版、春節版、中秋版、兒童節版等不同進門BGM。不過,都是基於原版旋律的改編。

全家31 週年
圖/ 全家便利商店

有分析認為,品牌logo、標語、音樂等元素更改,應該遵循「If it ain't broken,don't fix it」的原則。全家的原版入店音辨識度相當高,抓耳洗腦又上頭,甚至出現各種粉絲改編版本,讓它變成了迷因(meme)般的存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沒有必要更換新版。

這些都是相當好的品牌資產,驟然放棄其實非常可惜。

幾個音符,一段旋律,品牌這樣悄悄鑽進你的耳朵

從1981年至今,全家原版經典的BGM已經沿用了足足41年。

2009年以前,全家入店音只是一個熟悉的存在,並沒在網路引起什麼水花。但一次偶然,有日本網友發現這段旋律原來來自松下門鈴,年輕人們全員震驚:「正是我奶奶家的門鈴!」「我一直以為爺爺在全家打工,才能在家用上這樣的鈴聲!」

這個從昭和時代而來的冷知識,隨後掀起了二次創作的改編熱潮。四手聯彈版、Remix版、遊戲版、Bbox版、久石讓版、進擊的巨人版……通通冒了出來。

其中,初音未來唱著「famifamifami」的可愛版本萌倒了不少網友,為後來跟全家正式合作拍攝廣告埋下了伏筆。

2012年,洛天依將這首歌翻唱成了「吃貨洗腦神曲」。直到今天,還有中二網友一聽見全家進門BGM會產生本能反應,唱起「好餓好餓好餓,我真的好餓」。

以往在YouTube和Twitter上,總能看到這樣的影片:網友在陌生國度旅遊時偶遇全家門市,聽見同款進門BGM後表示驚喜。而2年前《動物森友會》火得一塌糊塗,這段旋律也成了島歌熱門之選。

不管帶著怎樣的心情和需求而來,聽見進門BGM的一刻,你會知道,下一句一定是「你好歡迎光臨全家~」。這就是辨識度加上多次重複播放帶來的感官記憶。

像全家BGM一樣悄悄鑽進耳朵、賴在大腦的「品牌聲音」,還有更多更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每當看到「燈,等燈等燈」,我的同事總會不自覺唱出聲來,並記起自己跟Intel的無數次親密接觸。

麥當勞在2003年推出「BaDaBaBaBah,I'm lovin'it」,並在當年花了超過13億美元向全球推廣。如今,騰格爾的翻唱版本再特別,還是能快速辨別。

麥當勞瑪麗雅凱莉套餐
圖/ IG_mcdonalds

標誌性的品牌聲音,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和弦,比如Mac電腦的開機音樂「咚」,就是一個C大調和弦加上合成器錄製的效果。可以是一段朗朗上口的旋律,有如Nokia經典的「Nokia Tune」鈴聲。

當然,它也可以由一些意想不到的元素組成,比如QQ的「嘀嘀嘀嘀嘀嘀」提示音,其實來自馬化騰的呼叫器。而串流媒體Netflix的4秒片頭「嗒噔」,是音效設計師Lon Bender戴著婚戒敲木櫃的聲音。

人的感官從外界獲取的資訊裡,視覺佔60%,聽覺佔20%,觸覺15%,味覺和嗅覺分別是3%和2%。在品牌行銷中,視覺資訊因此總是深得重視,而其他感官資訊往往會被忽視。

但也有研究表明,人們對聲音做出反應只需要0.146秒,比其他感官刺激都要快。一些有特定特徵的旋律,甚至可能成為「耳蟲(earworm)」,住進你的腦子單曲循環,趕也趕不走。

每一次標誌性的品牌聲音被播放,都在無形中對你進行記憶加強。如此日復一日,讓你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聽音辨品牌」的奇技。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引起重複觀看的總是洗腦神曲,為什麼全家更換進門BGM這種小事,會讓台灣網友大呼奇怪不習慣。

門市BGM,正在成為一種「音樂風格」

不是所有品牌都有標誌性的聲音logo。

實際上,如果沒有足夠多的門市(比如全家)、使用頻繁的場景(比如QQ)或長期的廣告策略(比如麥當勞)支撐,再抓耳的聲音logo也可能會很快過氣被忘掉。

不過,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門市的BGM正在為品牌注入靈魂,甚至成為一種「音樂風格」。

喜歡流行音樂和快節奏舞曲的女孩們,打開「聽歌識曲」在H&M、ZARA等快時尚門市逛上一圈,往往能收穫寶藏歌單。因為這些品牌的選曲,多數來自Billboard等熱門音樂榜單,而且更新頻率較快。

H&M.jpg
圖/ H&M

一個很具體的細節:H&M門市絕不允許播放3年前的流行歌,因為會顯得自家衣服很過時。

跟心跳加速的快時尚門市不一樣,星巴克更偏愛古典、爵士等音樂類型。負責製作歌單的Holly Hinton,將星巴克的選曲邏輯形容為「週日早上讀報紙和喝咖啡時想聽到的音樂」。

而一貫以「性冷淡」風格示人的MUJI,門市音樂的風格則更簡約自然。比如是取樣森林、大海、夏日庭院的舒緩純音樂,或是世界各地音樂家演奏的民謠樂曲,甚至會根據早中晚和春夏秋冬來更換歌單。

無印良品的家、MUJI無印良品「金典概念店」.jpg
圖/ 無印良品

重視門市BGM的品牌,往往會由總部創建曲庫,再交由地區門市進行播放,以確保調性統一。至於音樂授權、風格訂製、更新頻率等事宜,一般會交給第三方服務商處理——AppleMusic就在2019年開始為品牌提供類似服務。

隨著越來越多顧客對門市BGM感興趣,品牌也紛紛入駐Spotify、AppleMusic等串流媒體平台,讓粉絲可以輕鬆找到官方歌單,隨時抱走循環。

喜歡蘋果零售店的音樂?AppleMusic就有一個定期更新的歌單《TodayatApple》,點開播放,彷彿天才就在你身旁。

today at apple music
圖/ Apple music

而星巴克、H&M等品牌門市歌單也在Spotify上定期更新,平台甚至會向品牌反饋具體播放數據如何。

MUJI的歌單,以往只以實體CD的形式在門市發售。2021年5月,MUJI將走訪16個國家和地區錄製的300+首音源通過串流媒體平台上分發,希望在疫情大環境下,即使人們身在家中也能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

聲音logo靠辨識度出圈,而門市BGM靠氛圍感打出名號。在視覺注意力被瘋狂搶占的今天,越來越多品牌嘗試通過聽覺為消費者傳遞價值,帶來驚喜。

近年來主打「服適人生」概念的Uniqlo,去年推出了Lifewear Music系列策劃,找來4位音樂人,結合放學後教室、春天的廚房、林間的篝火、午後創作中等不同場景,分別製作一段約30分鐘的音樂。非常適合作為工作學習的背景樂。

UNIQLO TAIPEI全球旗艦店5.jpg
圖/ UNIQLO

網友在YouTube評論區說,這聽起來就像Uniqlo的AIRism系列一樣舒服。網友稱「簡直挖到了寶藏。Uniqlo也太懂自己的受眾口味了」。更多的留言表示,自己將這幾段音樂循環了一遍又一遍。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分享歌單本就是一種很親密的行為。而現在,通過門市BGM和歌單進行溝通,品牌成了你的靈魂好朋友,它精心策劃的音樂不僅進入了你的雙耳,甚至抵達你的客廳、臥室和浴室,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大量調查報告認為,這屆年輕消費者不再需要通過一身名牌來標榜自己。他們反而會去尋求跟自己頻率相仿的品牌,一起踐行自己所相信的生活方式。

而聲音和音樂,就是識別同類的其中一種信號——試想一下,一個品牌自稱可持續,卻在門市播放季拋甚至月拋、週拋的抖音熱門歌曲,很難不讓人感到一絲違和。

品牌行銷專家Martin Lindstrom曾在《感官品牌》一書中分析稱,全球頂級品牌之所以能成功,大多是善用了我們的基礎感官,營造了一個「五維」的感官世界,做到以「色」悅人、以「聲」動人、以「味」誘人、以「情」感人,讓顧客對品牌始終保持忠誠度。

不管是一秒辨別品牌的聲音logo,還是帶著濃濃氛圍情調的門市BGM,都是品牌在努力向你吹著「耳邊風」。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