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作為世界重要的經濟中心,中國政府日前嚴格的封城政策帶來諸多不便。倘若政府持續實施封城政策,對製造業大廠造成的傷害恐難以在短期內彌補。中國工信部預計將與666家半導體、汽車與醫療等企業合作,監管機構表示已派遣團隊前往工廠,將出手協助廠商恢復運轉。
大上海地區的疫情蔓延,許多位於昆山、蘇州城市的半導體廠被迫停工,釀成的經濟損失愈來愈大;作為運輸的主要樞紐,港口的待卸貨數量亦飆升至歷史新高;而人民的生活用品和食糧愈發匱乏。
根據《路透社》報導,上海市將4月20日訂為「社會面清零」的期限,是政府希望於近日達成潛在風險群「不在隔離區外傳播」的目標。意即官方期望將隔離區外的感染人數減至零。
上海的封城引發市民的焦慮和恐慌,加上食物供應短缺,是上海市民現在所質疑、覺得無奈的狀況。若沒有穩定的食物供應,人民勢必希望政府放鬆管制。然而,於此同時,擴大人民染疫的比例和機率,是不可避免的兩難。
而在上海設有工廠的大公司,如特斯拉(Tesla)、蘋果(Apple)、福斯汽車(Volkswagen)等,在受疫情限制的情勢下,維持供應鏈、物流以及運輸的穩定,實屬不易,目前因應中國政府防疫的要求,部分廠區暫時停工;至於台灣企業如欣興電子、面板廠友達等,設於昆山的廠區皆暫時停工。
現今供應商岌岌可危的運營和生產情形,極可能會導致五月時,在中國設廠的汽車製造商將被迫停產。華為(Huawei)消費者業務集團和智能汽車部門的首席執行官余承東(Richard Yu)表示,該產業正面臨鉅額虧損。
責任編輯:吳秀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