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提高效能等詞彙,令人聽的頭昏眼花,那斯達克上市的PCB(印刷電路板)設備廠奧寶科技亞太區總裁柯睿卿用一只漏斗、疊像摩天樓高的積木塔,將他研究多年的管理哲學,化成提高業績、改善產能的銷售秘訣。
拿出一張紙,柯睿卿在紙上畫了層層相疊起的高塔,每個積木差不多大,中間卻疊了一個體積明顯較小的積木。
「如何改善公司營運效率、工廠生產產能、銷售業績?其實很簡單,找出所有環節中最弱點,專心改善,即便是小進步,對整體戰力會有意想不到的重大影響。」他說。
例如某企業在亞洲有四十位業務員,柯睿卿解釋,雇主可以有兩個選擇,一起訓練這四十位業務員,或是每次只挑出能力最差的一位,專心訓練他。
柯睿卿拿筆作勢輕碰紙上高塔最不穩的一環,好似層層木積就將散落一地。他強調說,每次改善最弱的一點,才是關鍵,判斷弱點也不如想像中難,以上述的業務員為例,除從業績判斷,也可從簡單幾個問題問出,如他們平常如何接觸客戶、如何與客戶談判等。
**研究限制理論逾十年
**
柯睿卿沒有金髮碧眼,說起英語帶的濃厚的法國腔,乍看難分辨他的來頭,Google查詢後,可發現他是《印鈔機The Cash Machine》的共同作者之一,一本有關限制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的書。
「限制理論說穿了,就是克服衝突、解決困難,適用個人生活及職場上的各種層面,」柯睿卿學工程出身,跨足管理卻得心應手,半年前由奧寶台灣區總經理獲拔擢,當上奧寶亞太區總裁,成功的許多秘訣,來自限制理論。
再拿出一張紙畫上上寬下窄的漏斗,柯睿卿以製造流程為例,漏斗上方是原料,經過複雜的製程,漏斗下方是可銷售的製成品,但因為有瑕疵,一百份的原料只能生產九十五份產品。
銷售也是一樣,手中握有一百個潛在客戶,經拜訪、示範樣品、提案、再次拜訪、協商等層層關卡,在漏斗裡的時間、過程嚴酷考驗最後的業績成效。柯睿卿說,「把過程系統化歸納,不難發現弱點所在,可能最後協商技巧不夠、或談下一個客戶的時間太長,發現問題,才能解決。」
柯睿卿在比利時出生,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以色列人,從小就在多重文化的薰陶下長大,練就一番全球走透透的適應能耐。
十五歲時,他從比利時搬到以色列,自以色列Tel-Aviv電子工程學院畢業後,再到法國INSEAD取得MBA學位,除在法國、以色列、比利時三地奔波,柯睿卿任職奧寶期間,也曾分派過美國波士頓及香港。
時常旅居世界各地,柯睿卿認為,語言是認識、瞭解當地文化的最好方式。二○○三年他來台擔任奧寶科技總經理,會說法文、希伯來文、英語的柯睿卿發下豪語,「短期內,我要聽的懂中文,」大家都笑了,認為不可能。
「中文不好學大家都知道,但我沒有放棄,」柯睿卿堅持一年後,開始能跟客戶以簡單中文交談,「台灣人是很好的談判者,有時候若談判氣氛太緊張,我就說中文,緩和氣氛很有效。」他說。
柯睿卿喜歡打比方,化解語言、文化的隔閡,他開始舉例,小王和弟弟手足情深,但小王就是不喜歡弟弟的女朋友,認為她自私、不可靠,但為了不傷及兄弟情誼,小王只好透過暗示、悶不吭聲的等方式妥協,憋的心裡很不快活。
「很多時候,第一時間的假設就錯了,」柯睿卿說,消除所有假設,不需妥協,就能解決許多問題。
**從細節中抓出關鍵
**
「創新的需求無所不在,」柯睿卿表示,創新有兩種,一種是技術上的創新,奧寶以每年營收一三%的研發投資,確保技術創新,例如去年十月領先業界推出雷射成像技術(Laser Direct Imaging),大幅改善製程的良率,獨霸全球該技術八成市場。
柯睿卿解釋,創新不是憑空而降,也不只是跟著趨勢屁股後面走,另一種是過程上(process)的創新,今年起柯睿卿做了幾項重大決策,首度在香港設置備品發貨中心,打破以往需大老遠從以色列原廠運貨的缺點,可望縮減運貨的時間。
柯睿卿也大膽改變客服中心的員工結構。奧寶科技的產品涉及複雜技術,客服中心也得雇用大量的高學歷工程師,柯睿卿把客服過程一一拆解,赫然發現不需要這麼多人事成本高的工程師。
「即便技術複雜,許多客服業務可經由訓練,不需每次都由工程師親自上陣回答,」今年起,客服部將有四分之一由高中學歷的低成本員工取代,預期可省下一成以上的人事開支。
印刷電路板業因PC銷量終究下滑而亮紅燈,柯睿卿聳聳肩說,只要是電器,從手機到冰箱,都有奧寶生存的空間,奧寶過去三年全球獲利從一億美元不到,二○○五年已破一‧六億美元,「釐清弱點,就能幫助你做對的事,而非只是做你知道的事情。」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