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的上海商場,人潮熙攘,即使是價格比國外貴上二成的進口化妝品專櫃前,同樣聚集了不少人潮,許多年輕白領為了趕上時尚潮流,即使花費四分之一個月的薪水買一罐新上市的昂貴保養品,也在所不惜。
隨著經濟增長,中國都市女性也開始捨得花錢打扮自己,這使得中國成爲亞洲增長最快的化妝品市場。根據市場調查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指出,二○○五年,中國消費者在美容化妝品上共支出一○三億美元,比五年前提高了六十八%。預計到二○一○年,化妝品零售額將達到一七○億美元。
數據令人振奮,同樣也帶來壓力,尤其是對於雅詩蘭黛(EsteeLauder)這樣進入中國市場較晚,缺乏知名度的品牌而言。為此,雅詩蘭黛高層決定,將「秘密武器」沈祥梅派到中國,擔任雅詩蘭黛中國總經理。
**中國市場與歐美有落差
**
從一九九二年加入,沈祥梅已經在雅詩蘭黛集團工作了十四年,其中有八年擔任臺灣地區的品牌經理,帶領台灣雅詩蘭黛從市場排名第六,一路追趕,終於成功奠定了雅詩蘭黛在化妝品專櫃銷售排名第一的傲人地位。二○○一年底,她隻身來到中國,肩上背負的是開拓中國市場的艱鉅任務。
沈祥梅來到中國之後,首先得解決競爭對手鋪天蓋地、無所不在的品牌優勢。尤其是相對於像寶潔(Procter & Gamble)和歐萊雅(L’Oréal)等集團,已經取得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其中低價路線的大眾化商品,更佔據了主要的銷售通路,雅詩蘭黛公司旗下只有雅詩蘭黛和倩碧兩個品牌,勢單力薄不說,和商場的議價空間也很有限。
和台灣相比,中國就如同未開發的處女地,市場雖大,卻還很原始。沈祥梅回憶二○○一年剛到大陸的時候,所招募到的美容顧問從來沒有銷售高檔化妝品的經驗,消費者對保養流程也缺乏概念,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前面的耕耘期很長,直到現在我們還有很大一部份經歷是花在基礎的教育工作上。」
美國總部對於中國市場的不瞭解,也讓沈祥梅的初期工作遭遇不小的挫折。在國外,雅詩蘭黛的彩妝、香水和護膚品的業績可說是平分秋色,但是在消費能力剛剛萌芽的中國,一般人根本不願意花那麼多錢購買屬於「非必需品」的香水、彩妝,「國外老闆說,你們應該多花點力氣去推廣香水和彩妝,我們試了,結果卻是事倍功半,這些東西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還太遠。」沈祥梅笑著說,「就當作是熟悉市場的過程吧。」
**靠眼霜打開市場帶動銷售
**
經歷一段磨合期後,沈祥梅開始訂定新的發展策略。從大量市調資料中,沈祥梅發現,大陸和其他國家不同,購買高單價保養品的人,普遍比較年輕,大約二十到三十歲,這個年齡層的人對抗皺產品沒興趣,卻很在乎眼部皮膚的護理,圍繞著這個概念,沈祥梅集中全力去推廣眼部產品。現在,雅詩蘭黛的眼霜已經成為帶動整個品牌銷售的招牌產品。
所有跨國企業到中國投資之後,都會做出一個共同的結論:「China is different!」即使是在和台灣同文同種,膚色、相貌都相似的中國,沈祥梅也能感受到這種差異性。
最明顯就是對「美」的概念,沈祥梅分析,台灣的女生比較「KAWAI」(可愛),喜歡粉色,粉紅、粉藍等甜美的顏色,但是大陸的女性更崇尚個性化,冷色調的粉彩較受歡迎。因此,不能完全複製所謂的台灣經驗,「以前在台灣會大賣的顏色,到這邊可能反倒賣不出去。」
**建立穩定團隊是最大的挑戰
**
經過近兩年的調整,在沈祥梅的帶領下,中國成了雅詩蘭黛公司增長最快的市場,二○○六年的中國銷售額粗估在大約七千五百萬美元,幾乎比上年翻了一倍。在通路的業績上,雅詩蘭黛也已經追趕到第二名。只不過,隨著銷售網點不斷擴張,沈祥梅又得面臨新的問題:如何招募到理想的員工?
「高檔化妝品是精細工業,需要高素質的人力,但是大陸市場中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並不多,重新培養就需要時間。」而且,中國人力市場正熱,團隊很難鞏固,每隔兩、三年就有二十%到三十%的人被同業挖走,讓她「很受傷」。如何在培育市場的同時培訓員工,是沈祥梅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儘管眼前還有許多問題等待克服,但是對於已經在化妝品業界闖蕩十四年,見慣風浪的沈祥梅來說,正是這種挑戰激發了她的鬥志,「我當初在台灣的時候,雅詩蘭黛不是第一,我們拼到了第一;現在在中國,雅詩蘭黛還不是第一,我也要把它做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