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更新
金管會公布,今年截至5月9日止,一般法定傳染病防疫險承保件數達240萬件,保費收入18.51億元,理賠件數2.79萬件,理賠金額10.81億元。而在短短10日內,防疫險理賠金暴增2.06億元,更已達保險公司今年收下防疫險保費收入的58%。
近期的「防疫保單之亂」,主要是台灣確診數暴增,加上隔離、確診的定義皆有調降,讓賣出大量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恐怕需要付出大額理賠金。
政府基於疫情變化調整政策,產險業者則必須履行對於客戶的承諾,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考驗著主管機關。今(10)日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親上火線,強調:「財務赤字可以改善,信任赤字則難以彌補。」強調只要民眾確實符合相關條件,2年內都能申請理賠,且一定拿得到理賠金,延燒近兩周的防疫保單之亂,總算得以告一段落。
數位證明可申請理賠,保險局長:可查驗真偽,不必擔心
有關防疫保單的爭議,今天一共有兩項重大進展,首先是壽險公會點頭答應,可以用「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作為COVID-19診斷證明書的替代文件,避免民眾全部湧入醫院開立確診證明,造成醫院龐大作業負擔。
保險局長施瓊華強調,數位證明是可以查驗真偽,保險公司不用擔心造假疑慮,且保險公司事後仍可保留查核權利。
根據施瓊華說法,市面上共有12家產險銷售防疫保單,賣出超過百萬張的有2家業者、50~100萬張有3家、30~50萬張有2家、30萬張以下有5家,但她並未透露業者名字。
一位保險高層指出,之所以會有防疫保單之亂,主要是產險公司用過去的數據經驗設計保單產品,加上錯估疫情走向,以及政府調整了確診、隔離的定義。產險業者擔心,政策變動頻繁,理賠認定上恐出現混亂。
防疫保單之亂落幕,黃天牧:符合條件一定拿得到理賠金
對於種種爭議及討論,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親上火線說明,他提到:「疫情的變化確實對部分保險業帶來財務上壓力,金管會也關心保險業財務健全與營運穩定。」但他也承認,在醫療資源妥適運用、保戶權益維護、保險業損失控制等不同面向間,要取得平衡並不容易。
對此,金管會已與衛福部加強協調,在合乎防疫政策措施且不偏離保險契約條款意旨下,儘量協助取得兼顧各方需求的理賠證明文件,像是數位健康證明就是一個例子。
黃天牧強調,在尋求共識的過程中,難免基於各自立場而有不同主張。他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例,當時美國部分金融機構倒閉造成經濟衰退、失業率攀升及社會動盪,負責人卻領取高額酬勞或全身而退,使民眾對金融機構的信心降至谷底,甚至發起「佔領華爾街」 運動。全球金融危機後,就算金融機構獲利好轉,民眾對金融業的信任度卻長達十年持續低迷。
藉由這次的防疫保單之亂,黃天牧提醒所有金融業者:「財務赤字(fiscal deficit)可以改善,信任赤字(trust deficit)則難以彌補。」
最後黃天牧呼籲,保險業以建立長期信賴關係為出發點,在採用數位健康證明等兼顧各方需求的方式下,協助保戶處理理賠申請,維護產業形象與信譽,並強調, 只要符合理賠條件,防疫險2年內都能申請理賠,且一定拿得到理賠金 ,民眾不用擔心緊張。至此,防疫保單之亂也正式告一段落。
責任編輯:侯品如
好友缺你一個,加入數位時代LINE,科技產業趨勢新聞一次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