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能種吃的?科學家拿阿波羅任務帶回來的土壤成功收獲給你看
月球能種吃的?科學家拿阿波羅任務帶回來的土壤成功收獲給你看

這是一小罐土壤,但卻是人類對太空農業知識的一大步:科學家首度利用阿波羅計畫中太空人攜回的月球土壤種植植物。

這項開創性實驗的詳細,12日發表在「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這給研究人員帶來希望,有朝一日或許能在月球上直接栽種植物。

那將為未來的太空任務節省很多麻煩和費用,促進更長、更遠的太空飛行。

然而,根據這項研究的作者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研究人員的說法,這個課題還有很多仍需研究,他們打算竭盡全力做下去。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說:「這項研究對太空總署的長期人類探索目標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利用在月球和火星上發現的資源,為未來在外太空生活和工作的太空人開發食物來源。」

在他們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只使用阿波羅11號、12號和17號太空任務從月球上不同地點收集到的12公克(幾茶匙)月球土壤。

1969年阿波羅11號太空人伯茲・艾德林前往月球前往部署陣地背影
1969年07月20日,阿波羅11號任務指揮官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拍下了負責駕駛該次月球降落器的伯茲・艾德林(Buzz Aldrin,第二個踏上月球的人類)左手拿著被動地震試驗包(Passive Seismic Experiments Package)、右手提著雷射測距反射器(Laser Ranging Retroreflector)前往部署陣地。

在小頂針大小的盆子裡,他們放入約一公克土壤,然後加水,然後放入種子。他們還每天給這些植物營養液。

研究人員選擇種植芥菜的親戚阿拉伯芥(Arabidopsis thaliana),因為它很容易生長,最重要的是已被廣泛研究。它的遺傳密碼(genetic code)和對惡劣環境的反應--即使是在太空中--都是眾所周知的。

作為對照組,種子也種在來自地球的土壤以及模擬月球和火星土壤的樣本中。

結果是:兩天後,全都發芽了,包括月球土壤樣本。

論文第一作者保羅(Anna-Lisa Paul)在聲明中說:「在第6天以前,無論是月球土壤樣本還是對照組樣本,每種植物看起來都一樣。」

但在第6天以後,開始出現差異:月球土壤樣本中的植物生長變慢,根部發育不良。

科學家在20天後收穫了所有植物,並研究它們的DNA。

1972年阿波羅17號任務太空人駕駛月球車
1972年,阿波羅17號(Apollo 17)降落在月球表面,成為人類史上第三次、也是截至目前最後一次的月球車任務。圖中太空人為該次任務指揮官尤金·塞爾南(Eugene Cernan)。

他們的分析顯示,種在月球土壤中植物的反應,與生長在例如鹽分過多或重金屬土壤等惡劣環境中的植物相似。

科學家未來想要了解如何使這種環境變得更適宜生長。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吳秀樺

好友缺你一個,加入數位時代LINE,科技產業趨勢新聞一次掌握!

傳送門點這裡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