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啟泰把1億6千萬的負債變成資產
曹啟泰把1億6千萬的負債變成資產
2002.10.15 |

你30多歲的時候在做什麼?有人30多歲時,整整5年都在還債。面對人生的挫折與低潮,有人選擇當個悲觀的宿命論者;有人與厄運搏鬥,向命運安排說No。
20歲出頭就跨入演藝圈,主持過〈連環泡〉、〈雙星報喜〉、〈好彩頭〉等知名節目的曹啟泰,無疑是後者,他選擇用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中的難關。

「樂觀會讓人闖禍,但也會救人一命,」曹啟泰手上夾著三五香煙,悠悠地吐了一口氣說。樂觀的天性,曾經讓年少有成的曹啟泰,狠狠的摔了一大跤,卻也是他跌到谷底時的復原力。

15年前,當時24歲的曹啟泰,娶了比他大10歲的知名女演員夏玲玲,許多人用放大鏡檢視這對轟動一時老少配,期待能找到這樁婚姻中的哀怨、無奈與後悔。沒想到,曹啟泰卻將結婚心得寫成《結婚真好!》,這本書不但打破外界無妄的猜測與預期,還出乎曹啟泰意料之外,造成轟動與暢銷。

5年軋票趕三點半的日子

主持事業順遂、婚姻幸福、作品成為暢銷書,30歲的曹啟泰,開始進行樂觀且大膽的事業擴張。這段期間,曹啟泰開辦了《結婚報報》雜誌、廣播節目〈和台北結婚〉、伉儷珠寶工作室……等,一連串與結婚相關的「婚姻大業」。跨入陌生事業領域的結果,是以大賠1億多、負債5000萬收場,這場婚姻大業,合計總共讓曹啟泰付出了1億6千萬的代價。

負債累累加上主持界新人輩出,收入減少使得資金週轉不易。在1995年至1999年整整5年,曹啟泰每天過著軋票趕三點半的日子,今天300萬、明天700萬、後天450萬,最高紀錄曾經一天軋過1400萬支票。還錢沒有病假,這5年中,即使重感冒、半臉麻痺、靠止痛藥硬撐,他卻從來沒有逃避,「那時站在陽台,家人最怕我就這樣跳下去,」曹啟泰雖說得坦然,卻也心疼家人當時的擔憂。

讓曹啟泰跌倒的樂觀個性,在他黑暗的還債期卻拉了他一把。「樂觀是我最大的財富,不管碰到任何事,我相信我一定可以過,」曹啟泰說。面對相同的難關,悲觀的人會想,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多久?曹啟泰當時則想:「一天1400萬都過了,我怎麼可能死在今天這幾百萬?」

每天軋票的日子,終於在1999年結束,但曹啟泰說:「債還完,手邊也沒什麼節目,突然間,我起床後竟然沒有事情要做,真要命!」5年來,日以繼夜拼命追趕他的1億6千萬,像突然放手一般消失了,面對未來,曹啟泰卻一下子完全沒有概念。當時,一位朋友送給他一張「台北—紐約」的來回機票,他便背起簡單的衣物、一台DV、一台iBook、筆記本、護照和皮夾,展開一段為期3週的自我療傷之旅。

他將從台北到紐約的機票拆開,第一站先落腳在美國西岸的洛杉磯,隨後行跡踏遍洛杉磯、紐約、克里夫蘭等城市,這趟完全放空的旅程「就好比車子壞了,一定是停車檢查,」曹啟泰說。讓自己完全停擺,不趕下一個通告,不急著入睡,不忙著出門,曹啟泰讓自己徹底放鬆,他可以花3個小時找旅館、整天待在圖書館、在中央公園對著一棵樹發呆一下午,或是排隊整個早上,只為買一張百老匯的門票。

將自己的人生再想過一遍

像時鐘停擺的生活節奏,使他暫時抽離過去的日子,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這段旅程的感覺,就好像帶著自己的右臉去自殺,」一路上用DV自拍,畫面上都看到自己的右臉,曹啟泰於是這樣形容終結過去的心情。

「寫作以及格言化的人生,在此時幫了我大忙,」他說,這3個星期的美國旅行,小時候背過的許多名言諺語,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天無絕人之路」之類的句子,不斷被他用來鼓勵自己,此外,他也不斷把心情寫成塗鴉的短句,譬如,「小腳指的用處是什麼?你的用處呢?」「不曾揮霍的人怎懂滿足?」等等,不斷釋放情緒,也不斷重新調整人生的座標。

這段自我治療的旅程,讓曹啟泰一點一滴的把自信、自尊、價值觀找回來,慢慢拼湊出一個完整的自己,將35歲前後的人生想過一遍,問自己當時到底怎麼了?「說笑話的人,最怕哭不出來,」總是帶給人歡樂的他,說出當時的心情。

如今,走過了人生的低潮,曹啟泰又恢復了往日神采,在新加坡主持〈百萬大贏家〉大受歡迎,還投資了「百萬冰」事業,因此得到了一個「曹百萬」的綽號。

回首逝去的30多歲,說笑逗趣慣的曹啟泰,即使復原了也不免感慨,「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他自顧自地唱起曹式青春追想曲。「有人選擇在滑坡道上滑行或爬行,安安穩穩的,但這不是我要的人生,」雖然可惜用了5年青春還債,但對於過往的人生經歷,曹啟泰仍然願意再走一次。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