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首季EPS 1.28元,積極拉升產能,看好今年電子標籤成長性
元太首季EPS 1.28元,積極拉升產能,看好今年電子標籤成長性
2022.05.18 | 能源環保

元太科技(8069)18日舉行法說會,公布第一季合併營收達59.61億元、年增34%、創11年來同期新高,營業利益14.26億元、年增47%、優於去年上半年整體,每股盈餘1.28元、年增24.27%。

隨著第二季開始進入閱讀器模組出貨旺季,元太董事長李政昊表示,中長期毛利率可望維持在40-50% 水準,但元太追求將電子紙市占率提升,看好電子標籤(ESL)的需求十分強勁。

就整體而言,預計今年整體電子標籤營收比重將超過電子書閱讀器,但就閱讀器來看在彩色電子紙需求帶動之下,未受整體消費市場走弱影響,而彩色電子紙市占逐步取代黑白電子紙應用的趨勢不變。

回顧首季營運狀況,李政昊說明,目前營運獲利穩定發展中、預期每年逐步成長,營業利益、淨利、及每股盈餘皆創下歷年來次高的表現,他補充指出,首季營業利益比自2018年以來成長640%,成長動能源自於元太所有產品市場中的強勁需求。

因元太近期企業成長顯著、對金融資產投資增加,使首季總資產年增率成長幅度較大。至於純現金部位有小幅成長,他說,未來將增加融資來因應產能及長期投資需求。

關於中國封控措施,李政昊說明,元太電子紙模組工廠位於中國揚州、近期無封城措施,因此受封控政策影響幅度;影響較大因素,只是從台灣及美國廠生產的產品都得藉由亞洲鄰國運輸進中國,使物流成本增加。

關於電子紙產能,李政昊說明,元太近年擴產皆以上游材料為主,但不會再繼續擴充模組產線,將以授權合作夥伴方式擴大模組產能,至於上游核心膜材則還是會以元太自身擴充為主,預計從下半年起將有更多電子紙生產的資本支出。

積極擴廠、增設生產線,提升產能為主要目標

因應全球企業永續趨勢,元太低碳排放量的電子紙產品即具備先天優勢。李政昊表示,現階段正著手在新技術系統領域加入創新設計的元素、創造更多元的智慧場域,以求在IoT數位顯示時代裡也保有低碳的永續環境,因此元太近期和產業生態圈夥伴積極合作、創造更多電子紙應用的可能性,宏觀願景為取代傳統紙張的使用。

李政昊表示,元太將專注於設備升級、增加新產線,第二、三條產線營收貢獻預估落於第三季,第四條產線的貢獻預計於明年首季明朗化,總產線數計畫於明年首季達到六條。他說明,元太目前擴廠計畫進行中、新廠位於新竹總部,預計明年完工。

展望未來,李政昊說,因新產線的產能利用率需要一些時間來提升,因此預估第二季營收貢獻會較明顯的提升。

關於毛利率部分,李政昊表示,元太產品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毛利率非重點關注指標,且元太產品成本具競爭力,目前專注於滿足客戶需求、精進技術、及達到一定經濟規模。整體而言,他說明,產線及產能的逐步放大才可帶動營收較高成長。

對於市場傳出蘋果正對在利用電子紙運用於摺疊式手機的次面板進行研發,對此李政昊僅表示,元太正積極將電子紙應用在汽車、牆面等,各種物品表面上,但目前仍在發展初期,隨著達到經濟規模後,相關發展可望更加成熟,不過先前有經歷iPad衝擊電子書閱讀器的經驗,對於產能擴充相關事宜則是會更加謹慎規劃。

責任編輯:吳秀樺

關鍵字: #電子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