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科技(8069)18日舉行法說會,公布第一季合併營收達59.61億元、年增34%、創11年來同期新高,營業利益14.26億元、年增47%、優於去年上半年整體,每股盈餘1.28元、年增24.27%。
隨著第二季開始進入閱讀器模組出貨旺季,元太董事長李政昊表示,中長期毛利率可望維持在40-50% 水準,但元太追求將電子紙市占率提升,看好電子標籤(ESL)的需求十分強勁。
就整體而言,預計今年整體電子標籤營收比重將超過電子書閱讀器,但就閱讀器來看在彩色電子紙需求帶動之下,未受整體消費市場走弱影響,而彩色電子紙市占逐步取代黑白電子紙應用的趨勢不變。
回顧首季營運狀況,李政昊說明,目前營運獲利穩定發展中、預期每年逐步成長,營業利益、淨利、及每股盈餘皆創下歷年來次高的表現,他補充指出,首季營業利益比自2018年以來成長640%,成長動能源自於元太所有產品市場中的強勁需求。
因元太近期企業成長顯著、對金融資產投資增加,使首季總資產年增率成長幅度較大。至於純現金部位有小幅成長,他說,未來將增加融資來因應產能及長期投資需求。
關於中國封控措施,李政昊說明,元太電子紙模組工廠位於中國揚州、近期無封城措施,因此受封控政策影響幅度;影響較大因素,只是從台灣及美國廠生產的產品都得藉由亞洲鄰國運輸進中國,使物流成本增加。
關於電子紙產能,李政昊說明,元太近年擴產皆以上游材料為主,但不會再繼續擴充模組產線,將以授權合作夥伴方式擴大模組產能,至於上游核心膜材則還是會以元太自身擴充為主,預計從下半年起將有更多電子紙生產的資本支出。
積極擴廠、增設生產線,提升產能為主要目標
因應全球企業永續趨勢,元太低碳排放量的電子紙產品即具備先天優勢。李政昊表示,現階段正著手在新技術系統領域加入創新設計的元素、創造更多元的智慧場域,以求在IoT數位顯示時代裡也保有低碳的永續環境,因此元太近期和產業生態圈夥伴積極合作、創造更多電子紙應用的可能性,宏觀願景為取代傳統紙張的使用。
李政昊表示,元太將專注於設備升級、增加新產線,第二、三條產線營收貢獻預估落於第三季,第四條產線的貢獻預計於明年首季明朗化,總產線數計畫於明年首季達到六條。他說明,元太目前擴廠計畫進行中、新廠位於新竹總部,預計明年完工。
展望未來,李政昊說,因新產線的產能利用率需要一些時間來提升,因此預估第二季營收貢獻會較明顯的提升。
關於毛利率部分,李政昊表示,元太產品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毛利率非重點關注指標,且元太產品成本具競爭力,目前專注於滿足客戶需求、精進技術、及達到一定經濟規模。整體而言,他說明,產線及產能的逐步放大才可帶動營收較高成長。
對於市場傳出蘋果正對在利用電子紙運用於摺疊式手機的次面板進行研發,對此李政昊僅表示,元太正積極將電子紙應用在汽車、牆面等,各種物品表面上,但目前仍在發展初期,隨著達到經濟規模後,相關發展可望更加成熟,不過先前有經歷iPad衝擊電子書閱讀器的經驗,對於產能擴充相關事宜則是會更加謹慎規劃。
責任編輯:吳秀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