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40年老店轉型!拋棄億元標案、改組織架構也要做的「第三方角色」是什麼?
資策會40年老店轉型!拋棄億元標案、改組織架構也要做的「第三方角色」是什麼?

成立43年的資策會於今(19)舉辦記者會,執行長卓政宏(首圖)宣告,資策會將進行轉型,「我們希望可以成為第三方角色,更貫徹『賦能者』的身份。」

過去,資策會承接政府與民間單位的案子,包含擔任乙方替客戶建立系統,政府與民間的營收占比約7比3。「但是在2025年,我們希望降低乙方業務的比例,提高第三方顧問的服務,把第三方顧問的營收從10%拉至70%以上。」卓政宏說。

如果用比喻來說明,過去資策會多少與軟體業者存在競爭關係,是產業中的「球員」。希望在未來可以提高「教練」,也就是數位轉型顧問等,以及「裁判」,也就是認證、驗證機構的營收占比。

轉型第三方角色,往策略規劃、人力培育前進

資策會轉型
資策會希望從「與民爭利」的乙方角色,轉為第三方角色,並希望未來第三方服務的營收占比可以從10%成長至70~80%。
圖/ 資策會

卓政宏指出,直到10年前,政府單位在系統標案上大多採用「最低價格者得標」,讓軟體業者包含資策會在內,有時候必須削價競爭,對於產業的發展並不正向,結果就是技術無法提升、產品力也不夠好。

資策會轉作第三方角色(包含顧問與認證機構),就是看到台灣軟體產業供給與需求中的資訊不對等。「很多時候,需求方(不論是政府或民間)只知道個雛形,也許知道要做個ERP,但是細部不知道要做什麼。」卓政宏說,「供給方也難做人,因為不知道要給出什麼東西,只好一直照著需求修改。這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第三方的角色有機會扮演起雙方的橋樑,不只替需求方媒合適合的服務供給商,也能透過驗證或認證機制,替需求方篩選、替供應商背書。

卓政宏表示,資策會在過去3年間,已陸續停掉幾個新台幣億元等級的案子,便是希望可以更聚焦在「非乙方」的服務。「資策會最重要的工作,應該是『資訊工業策進』這6個字,應該是賦能者,要跳脫『幫你做』的乙方角色,轉型成『幫你建立能力』的第三方角色。」

組織架構改組,設立數位轉型、軟體技術研究院

資策會轉型
為了滿足轉型目標,「數位轉型研究院」與「軟體技術研究院」將是資策會調整組織架構後的重點。
圖/ 資策會

為了達成此目標,資策會在組織架構上進行了大幅度修正,建構「數位轉型研究院」與「軟體技術研究院」,前者負責服務產業數位轉型,建構數位創新生態系;後者則以研發先進軟體技術與開發方法為目標。

另外也將更強化智庫與產業顧問的功能,倡議數位經濟及資料治理,同時發展資安技術厚植創新量能,擔任第三方協力機構以建立人才、商模與資安認驗證制度,朝市場獨立認驗證機構邁進。

卓政宏以新創產業與法規之間的抗衡為例:「新創不容易直接跟監管單位對話、監管單位其實也不是不懂創新,只是監管單位有其任務。資策會就可以扮演智庫的角色,協助雙方。」

此外,他也透露雖然在組織架構上有比較大的轉變,但並不會大幅度增、減目前2,000人的員工數量。

卓政宏強調,資策會的定位是法人團體,本應不以盈利為目標,「資策會要擺脫這樣的枷鎖,才能撕掉『與民爭利』的標籤,回到應該肩負的任務——『賦能產業轉型』及『健全產業秩序』。」

責任編輯:侯品如

好友缺你一個,加入數位時代LINE,科技產業趨勢新聞一次掌握!

傳送門點這裡

關鍵字: #資策會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