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行銷還沒過時,甚至贏過EDM、社群行銷?拆解背後有哪些優勢
簡訊行銷還沒過時,甚至贏過EDM、社群行銷?拆解背後有哪些優勢

品牌與消費者對話的工具不斷變化,從早期只能透過傳統媒體和電話溝通,後期可以用簡訊、EDM輔助,到近期戰場轉向 Facebook、LINE 等社群及通訊平台。然而,在即時通訊軟體這麼普及的當下,簡訊行銷仍未被淘汰。

美國個人護理品牌Dr. Squatch近2年重新投入簡訊行銷,替品牌每年2億美元的營收貢獻了15%。簡訊行銷為何重新竄起?品牌又該掌握哪些秘訣,達到對應效果?

簡訊高開啟率,成為行銷利器

LINE 推播是台灣品牌較常見的與消費者溝通的管道之一,但當訊息溢滿時,消費者大多會對訊息視而不見,甚至直接封鎖;而社群平台則因愈來愈高的行銷成本,令品牌卻步;EDM雖然成本低,不過根據線上購物平台供應商Capterra的統計,有75% 消費者留給品牌的信箱平常根本不會開的,這情況在Z世代更高達84%,換句話說,雖然成功發出了 EDM,還是沒有跟消費者對話的機會。

相較之下,簡訊的開啟率就高出許多。根據行動行銷解決方案公司OpenMarket的研究,83%的Z世代會在收到簡訊後90秒內查看,而有75%的Z世代會希望透過簡訊接收品牌相關訊息。 比率如此高,主要是目前手機使用率相當高,消費者已把 85% 的設備時間花在手機上,現已有46%的電子郵件是在行動裝置上收發的,而有50%的產品搜尋也都是在手機上完成的,連帶提升簡訊行銷的成功率。

對品牌來說,簡訊行銷簡單且效益高。根據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的調查,簡訊轉化率高達10%。由於消費者潛意識地會認為,相對重要的訊息才會透過傳「簡訊」通知,提升了簡訊的開啟率。行銷平台Via的執行長Tejas Konduru認為:「簡訊將取代電子郵件,成為品牌和消費者溝通的主要管道。」

簡訊行銷 5 操作撇步

究竟簡訊行銷如何操作?以下有5點品牌可以試著掌握:

1. 「Tempo」要對

簡訊行銷無論是頻率過高過低都不行,太高容易產生反感,太低又可能會讓消費者遺忘。根據簡訊行銷公司SimpleTexting的調查,有60%的消費者會取消簡訊行銷服務,就是因為發送太頻繁,最好的發送方式要看起來是隨機但是出乎意料,平常都不開的人就盡量少發。對零售業來說,一個檔期就抓事前預熱和最後衝刺做簡訊行銷,是個不錯的間隔。

2. 做出個人和差異化

簡訊要看起來不失禮又貼近消費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差異化。品牌可以善用自己擁有的第一方數據,例如針對消費者瀏覽的購物車紀錄加強行銷力度,如才剛買過毛巾的人,下一檔簡訊行銷他就可以先被跳過。一般來說,生日的祝福因為貼近消費者,也會比節慶的問候更有溫度。

3. 簡訊要納入整體行銷策略

簡訊是其中一種行銷工具,但絕對不是唯一。在 SimpleTexting 的調查中,有35%的行銷人員表示,透過簡訊可以提升其他平台的轉換率。如果品牌有新品要上市,切忌簡訊、EDM 和社群文案全部相同,可以用簡訊當畫重點提示或附上連結,帶到社群舉辦的活動,相互拉抬。

4. 簡訊要和品牌形象一致

簡訊因為有字數及排版限制,很多時候品牌一疏忽,就可能和過往的語氣、感覺不同。這樣不只消費者會覺得突兀,更可能破壞品牌長久累積的專業形象,因此簡訊中的字句如何拿捏,也考驗品牌小編的文案功力。

5. 保持簡短

簡訊有字符限制,而每發一封簡訊都有成本,因此品牌發的簡訊最好要簡短精準,這也恰巧符合現在消費者的閱讀習慣。針對開啟率低的消費者,簡訊就盡量少發,除了減少反感,也可以讓品牌在運用簡訊行銷預算上更有效益。

成本低、效益高,企業紛投入簡訊行銷懷抱

現在許多企業都已經跟上簡訊行銷的腳步。Dr. Squatch 從2020年底開始,就為有註冊簡訊行銷的消費者提供折扣,其平均每月使用5次簡訊來傳達促銷、新品資訊。去年,Dr. Squatch花在簡訊上的預算比Instagram等社群廣告多了7倍,但也替品牌超過2億美元的營收貢獻了15%。為Dr. Squatch提供簡訊行銷服務的Postscript執行長就說:「許多品牌已經意識到,部分消費者很喜歡透過簡訊,成為彼此聯繫的管道,這也將成為品牌行銷的必需品。」

這2年來,簡訊行銷力道不斷加大,根據簡訊行銷公司 Attentive 的計算,2021年他們總共幫零售商客戶和其消費者之間,發送了超過180億則簡訊,更創下超過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80億)的營業額,跟2020年相比增加超過一倍,而零售商客戶平均每花費1美元可賺取55美元(約新台幣1,639元)的收入。Attentive執行長Brian Long補充:「這是一個更好的與消費者聯繫的管道。」

隨著大家投入更多心力在簡訊行銷,提供的服務也須有所升級。過往在簡訊或EDM溝通偏單向,消費者若對內容有疑問,還是要致電或另外寄信客服,許多企業已將簡訊功能調整為雙向,消費者將可以直接回傳簡訊下單、問問題,雙邊互動也能帶來更多行銷火花。如果顧客在網站購物體驗上只給一星,也能透過簡訊請顧客填問卷,方便性高更容易取得消費者的真實反饋。

簡訊行銷重新再次竄紅,高開啟率和高轉化率是它的最大優勢,近期在行銷上遇到瓶頸的品牌,不如就轉換方式,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資料來源:Forbes(1)Forbes(2)The Financial Brand

延伸閱讀:
匿名流量辨識準確率高達 95%!Appier AIXON 資料科學平台助企業全方位了解消費者
全盈+PAY 2 大戰略優勢解析,全家攜手零售、金融業者看中哪些商機?

本文授權轉載自:FC未來商務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關鍵字: #行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科技與創意改寫食農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第八屆 Demo Day 登場
用科技與創意改寫食農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第八屆 Demo Day 登場

在科技重塑萬物的時代,飲食與農業的創新也正悄然發酵。台灣唯一專注於食農科技創業輔導的「好食好事加速器」,將於10月30日舉辦第八屆Demo Day。活動將邀請13 家入選新創登台發表,聚焦食農科技、AI供應鏈和飲食創新三大面向,分享他們如何以科技、創意和永續理念,改寫食農產業的未來。現場亦同步規劃「未來食農展演區」,集結本屆共17 家新創團隊,展示最前沿的產品與服務,從飲食創新到食農產業的智慧應用,讓與會者一次看見未來食農的全景樣貌。

化身食農新創關鍵推手,創整體存活率95%佳蹟

好食好事加速器營運總監張正瑜指出,好食好事加速器自2018年啟動以來,至今已輔導 78 家食農新創團隊、累積總資本額達新台幣22.6億元,整體成長率達 114%,整體存活率達 92%。

好食好事3.jpg
圖/ 好食好事

這些成果不僅展現了台灣食農新創的韌性與潛力,更凸顯好食好事加速器在背後扮演的關鍵推手角色,透過系統化輔導、跨域資源鏈結與市場驗證,讓食農創業者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穩的步伐邁向成功。而因應食農產業的轉型趨勢與全球永續浪潮,今年加速器特別聚焦在以下兩大重點,一是運用科技和創新推動食農產業升級,二是加速飲食創新發展。

食農科技+AI供應鏈,以數位創新驅動食農產業升級

根據張正瑜的觀察,多數人對食農產業的想像皆停留在農作物生產階段,但這其實太過狹隘,「食農產業的真正範圍很廣,從『產地到餐桌』乃至『再循環』的整條供應鏈,都應該被納入其中,」張正瑜說,這當中包含生產、批發零售、物流、用餐場域、包裝材質的選用,甚至或廚餘與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等議題,這些都屬於食農產業的一環。

為了提升食農產業價值,今年入選團隊中,有許多聚焦於 AI、數位科技、永續再生等領域的新創,透過創新的解決方案去優化供應鏈各個節點,讓創新不只發生在農田,而能延伸至整個產業鏈。舉凡食農科技、AI 供應鏈等議題,其目的都是運用科技與創新思維推動食農產業升級。

其中,食農科技指的是,運用創新技術或數位科技改變傳統農作物的生長模式與管理方式,本屆入選團隊好食Agri Optech,便是以室內植物工廠為核心,自主開發高效植物照明技術與模組化系統,不僅大幅節省能源與水的耗用量,更能降低疏菜耗損量,與國際植物工廠解決方案相比,好食Agri Optech無論在價格或營運效能上都極具競爭力,如今更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的輔導與媒合,成功對接至連鎖早餐品牌,擴大產品通路與市場觸角。

好食股份.jpg
圖/ 好食好事

而AI供應鏈,則是運用人工智慧讓供應鏈更透明、暢通與高效。例如本次入選團隊——團薦科技開發出的AI零售選址平台,可以透過數據與 AI 模型分析人流熱點、預測未來3個月內的營收表現與展店成功率,協助企業找出最具潛力的展店地點。這項技術不僅提升選址決策的速度和精準度,也大幅優化展店流程與整體效率,同時在加速期間,透過業師牽線順利取得與大型連鎖手搖飲品牌合作的機會。

整合大拙匠人資源,加速推動飲食創新

至於本屆加速器的第二個特色——飲食創新,好食好事攜手新興食品品牌「大拙匠人」推出FMCG(快速消費品)加速項目,將具備台灣特色和在地風味的食品,結合新食材、新技術或新包裝,轉化成可在主流通路販售的商品,進一步走向更廣泛的國際市場。

舉例來說,本次入選團隊阿勇家餐飲,是一家擁有 60 年經驗的辦桌團隊,透過與大拙匠人合作開發新產品,使傳統的辦桌料理得以用全新的形式進入零售通路,從節慶餐桌延伸至日常家庭,甚至邁向海外市場,讓全球都能感受台灣獨有的辦桌文化。

另一家入選團隊日日好食,雖然與大拙匠人同樣主打麵類商品,但其強調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健康取向,與大拙匠人的主要產品鵝油拌麵,各具不同特色、形成互補,雙方在加速期間不僅共同探索合作開發新商品的可能性,大拙匠人更分享自身進軍大型通路的實戰經驗,協助新創掌握通路策略與進入國際市場的運作節奏。

日日好食.jpg
圖/ 好食好事

不只如此,日日好食也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的引薦,接受曾任直銷企業高階主管的業師輔導,進一步優化經營策略、提升銷售表現,並對接大型食品公司洽談合作機會,同時也與海外加速器建立連結,為進軍北美市場做好準備。

「我們想做的不只是產品創新,更是『台灣味』的文化傳承與品牌輸出。」張正瑜強調,把餐飲料理轉化成標準化商品,不僅能擴大銷售通路和市場,更能縮短備菜的人力和時間,成為解決餐飲業人力短缺的有效途徑。

從在地出發,鏈結全球:好食好事推動食農新創國際化

張正瑜認為,台灣食農技術和食品產業都具有很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新創團隊應該更具企圖心,在創業的第一天就放眼海外市場。正因如此,好食好事加速器不僅致力於培育在地新創,更積極推動國際鏈結,透過海外社群串聯日本、新加坡、印尼、北美等地的食農科技與創業生態圈,希望將台灣的新創力量推向全球舞台。

今年 5 月,加速器便帶領校友團隊前往日本參加 SusHi Tech Tokyo 2025(Susai Tech)展會,與日本當地的食農科技團隊與投資人交流;預計 11 月前往新加坡和印尼,透過新加坡知名的食農科技加速器 Innovate 360,接觸具潛力的投資與合作夥伴,並對接由印尼最大食品集團三林集團(Salim Group)成立的加速器 Innovation Factory,進一步串聯當地的大型零售與食品企業,為台灣食農新創開啟跨國合作與市場落地的新契機。

從在地創新到國際鏈結,好食好事加速器持續為台灣食農新創打造更廣闊的舞台。現在就報名 10 月 30 日第八屆 Demo Day,一同見證台灣食農創新的新篇章。

好食好事1.JPG
圖/ 好食好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