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補貼戰延燒,創業家虧損持續擴大,全力改善體質力重回成長軌道
電商補貼戰延燒,創業家虧損持續擴大,全力改善體質力重回成長軌道
2022.06.14 | 新零售

電商平台創業家兄弟(8477)14日召開股東會,由於電商競爭激烈,導致營運表現跟著受到影響,創業家兄弟近兩年營運情況不佳,為了集中資源面對競爭,去年更將旗下松果購物與生活市集合併,但成效尚未顯現。

董事長郭書齊指出,近年電商市場的競爭較過去更加激烈,未來市場競爭只會更加劇烈,因此也導致整體營運受到影響,但對於整體市場仍保持正面看法,今年仍持續改善調整體質,希望能力拚重回營收與獲利成長軌道,期待在今年底前可以出現單月份獲利轉正。

創業家兄弟2021年全年稅後淨損0.31億元、每股虧損1.06元,2022年第一季稅後淨損為0.26億元單季每股虧損0.82元,第一季的虧損幅度更是大幅增加。

郭書齊坦承近期營運表現不佳的原因指出,「創業10幾年來,這兩年的競爭遠比過去激烈非常多,都會影響到公司的營運績。」

創業家兄弟旗下擁有生活市集、松果購物電商平台,回顧2021年創業家兄弟的財報成績,合併營收為36.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減少20%,創下5年來新低;營業淨損為6032萬元,是5年來新低,今年第一季成績,累積營收為收6.8億元,比去年同期9.2億下滑25.33%,淨損2590萬元,比起去年同期的2318萬元虧損,再擴大10.5%。

創業家2022股東會
創業家兄弟在今日(14)召開股東常會。
圖/ 程倚華攝影

電商補貼戰影響,經營壓力擴大

郭書齊認為,近年來許多電商平台採取大量補貼、以虧損換取市佔規模的戰略搶市,讓市場逐漸走向大者恆大,另外,近期由於供應鏈不穩定、通膨升息、疫情逐漸延燒等等不利因素持續影響市場。

「整個供應鏈、很多原料會不斷漲價,面對消費者的終端通路壓力最大,」郭書齊說,在此情況下還要面對電商同業的補貼戰策略,造成創業家更大的經營壓力。

對於此如此的情況,郭書齊說,「疫情衝擊、通膨升息的恢復期還要很長的時間,這些甚至必須以『年』來計算。」而全球經濟的不穩定的因素,短期看來回穩空間也相當有限,因此這些都是數個月之內創業家的壓力來源。

郭書齊_創業家兄弟共同創辦人_2022_01_10_蔡仁譯攝-5_更換螢幕內容_2.jpg
生活市集在今年1月開賣酒類商品,隨即在5月結束銷售。
圖/ 蔡仁譯攝影

看好利基市場,持續調整組織與新業務

面對如此的市場情勢,郭書齊指出:「持續做出自家平台的市場差異化,以及調整企業體質,才能有獲利的勝算。」

他更以實體零售產業為例說明,「便利商店儘管統一超、全家最大,但是萊爾富與OKmart仍是做出差異化,以利市場區隔,」像是一次購買多組數享,消費者就能享有優惠的特色,這也是創業家切出市場利基的機會點。

另一方面也必須要加強自家團隊對於市場商機的敏銳度。他舉例,在疫情時創業家搶先同業販售非醫療型血氧機,像這樣因應時事的商品開發,就會是今年經營業務的主要重點。

在調整企業體質方面,自2020年11月創業家兄弟宣布整併松果購物之後,就致力於2大平台背後的資源整合,但儘管至今創業家兄弟依然虧損,但他認為,「這兩年的市場競爭遠比過去激烈,也許會抵銷合併帶來的綜效;但是也許當初沒有這樣做,可能會更不好。」

談到今年1月生活市集開賣酒類商品,卻隨即在5月宣布停售的變動,郭書齊則說,「沒有任何一個調整是萬靈丹、沒有一個嘗試一定會成功。」
但是他也強調,這類的新嘗試不會停止,會持續調整旗下業務,期待可以成為成長動能,轉虧為盈。

責任編輯:吳秀樺

關鍵字: #創業家兄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隨著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的成熟,讓智慧穿戴裝置邁向更精準、個人化的互動體驗。晶片不僅驅動產業升級,也將改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2024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鼓勵業者開發具國際高度信任,以及可促進產業發展之晶片。其中,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的眼動追蹤技術脫穎而出,將AI與影像感測技術導入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以下簡稱AR/VR)與智慧眼鏡領域,開啟智慧穿戴裝置的新篇章。

「如果滑鼠、觸控能變成一種控制方式,那麼眼睛為什麼不行?」見臻科技執行長簡韶逸一開始便點出了團隊創立七年來的技術主軸,團隊的核心命題,正是要全力打造一種可以用眼神交流的互動介面,為市場與產業帶來全新可能性。

回首創業之初,曾是臺大電機系教授的簡韶逸,帶著一群學生、拿著第一筆資金,跳脫舒適圈勇敢創業。他捨棄了市場上常見的多紅外線光源角膜反射定位方法,轉而採取鏡頭與自家AI演算法的搭配,瞄準AR/VR並可導入智慧眼鏡,力求產品能更輕、更簡單,以期在未來進行各種場景應用。短短數年間,見臻科技就獲得到奇景、仁寶與緯創等大廠的青睞與投資,也讓過去只出現在《復仇者聯盟》電影的場景,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以眼球追蹤為關鍵技術,見臻科技搶進AR/VR市場

簡韶逸表示,見臻科技的眼動追蹤技術已是一套能走出實驗室、嵌入日常眼鏡的解決方案。團隊以「最小化」、「最易整合」為目標,透過自研演算法與攝影鏡頭組成的模組與感測器元件,在維持精準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體積與功耗,成功打造出目前市面上體積最小、最適合眼鏡整合的追蹤模組。

以他們於2022年推出的首款穿戴式產品「Sol穿戴式眼動追蹤裝置(SOLGlasses)」為例,內建高達120Hz眼動資料取樣頻率的感測器、1.6M超廣角前鏡頭、陀螺儀與麥克風模組,不僅能即時捕捉視線與周邊環境的交互資料,更能協助研究者進行行為分析與情境推估。「我們也在商業市場之外為這項解決方案找到了不同切角,」簡韶逸表示,包括心理、教育、運動科學等不同領域,都有採用這項技術,掌握受測者、消費者的眼球移動,是開啟所有後續研究或商品應用的關鍵起點。

而正是這些來自研究場域的實測回饋,讓見臻科技累積了大量真實數據,能不斷優化演算法準確度,最終使得小型化模組在效能上,與傳統大型方案不相上下,甚至更具效率與彈性。「我們的模組只用了四顆零組件,卻能實現與傳統十幾顆LED方案相近的追蹤準確度,這就是AI模型訓練與架構優化的成果。」簡韶逸說。

不過,要讓眼動追蹤技術真正從單一模組擴展到大規模裝置應用,還有一道無法忽視的門檻:晶片。簡韶逸深知,若要進一步降低功耗、加快反應速度、提升模組整合性,自行研發AI晶片會是邁向下一階段的關鍵。只是對新創團隊來說,開發一顆專用晶片的難度與資源門檻,從來都不是輕鬆的挑戰。此刻的他需要對外尋找技術與資源上的實質助力。

爭取政府主題式研發計畫資源研發第二晶片模組,實現穿戴裝置AI邊緣運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圖/ 數位時代

正因台灣具有完整的ICT產業鏈與研發人才,方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從設計、驗證到打樣的整合流程,見臻科技憑藉著這樣的優勢,在和以AI晶片為技術強項的奇景光電合作下,開發出第一代通用型晶片模組,透過自研演算法搭配市面通用晶片,實現眼動追蹤技術的小型化與即時運算功能,「想讓終端應用與演算法深度結合、並具備低功耗、高整合特性就必須研發AI晶片」,簡韶逸說。

簡韶逸知道即使供應鏈資源易找,但身為新創仍有募資規模不大的挑戰,想要開發晶片對見臻科技來說仍是沈重的負擔。「所幸有晶創IC補助計畫的幫助,才能讓這個想法加速實踐。」簡韶逸以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作為提案,成功獲得計畫審查委員的肯定,讓團隊在研發二代AI晶片的路上可以走得快也走得穩,做好資源與風險管理。

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中,搭配自家AI模型與低功耗運算架構的嵌入,打造出邊緣裝置,能同時將AI晶片、感測器與鏡頭巧妙的隱藏在眼鏡的不同角落,包括鼻墊、鏡框或是鏡腳,這個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的產品,成了一個既省電、體積又小、算力也足夠,且不需任何雲端傳輸就能完成眼動資料推算的設備。

簡韶逸表示,2023年AppleVisionPro的發表,讓眼動科技正式跨入了主流使用者介面(UI)設計,過去觀望的業者也紛紛積極詢問。而早已投入眼動追蹤技術的見臻科技,也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引領下,瞄準未來AR/VR的商業應用,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第二代晶片模組開發,並在2026年進入市場推廣與應用階段。

加入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共同打造人機互動新藍圖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圖/ 數位時代

為了與更多潛在供應鏈夥伴交流,見臻科技也加入了「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成為其中一員。簡韶逸興奮的說,這讓團隊得以參與更多產業對話與商機媒合的機會,並期待能透過生態圈的助攻,串連更多AR/VR供應鏈夥伴,建立從晶片、模組到整機的快速整合能力。

對簡韶逸而言,眼動追蹤技術從不只是輔助功能,而是迎接AI浪潮下一個重要的感知與控制介面。伴隨著晶片、模型與整合技術的逐漸成熟,他也預期接下來的兩到三年,將是眼動追蹤技術全面進入消費市場與垂直應用的爆發期。在趨勢浪潮與團隊資源的推動下,簡韶逸正逐步實現他所描繪的人機互動新藍圖,而政府計畫資源的挹注與自身的技術實力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見臻科技
- 創辦人:簡韶逸執行長
- 核心技術: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
- 資本額:新台幣2.7億元
- 員工數:3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