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國際今(13)日召開股東常會,會中決議通過現金減資案,預計將減資10%,每股退還股東1元,今年減資金額計5.29億元,減資後股本為47.61億元;另外會中同時通過配發現金股利1元,合計共配發2元。
展望未來,東森國際董事長廖尚文指出,隨著全球疫情逐漸減封,東森各轉投資事業將繼續朝向多角化經營以及產品開發,同時在銷售結構不斷調整下,預估今年營運表現仍可穩健成長,而東森國際轉投資東森購物預計三年將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
回顧2021年,東森國際合併營收55.12億元,歸屬本公司稅後淨利7.45億元、每股盈餘1.37元,相較前年稅後淨利5.21億元、每股盈餘0.94元分別大幅成長43%及46%。
東森國際旗下有倉儲、媒體及貿易等3大事業體,回顧今年第一季表現皆有成長。廖尚文指出,在倉儲事業部方面,今年第一季受國內疫情趨緩、國際間地緣政治及海運貨櫃運價仍高的影響下,穀倉營運與去年同期比較相對穩定,相較去年第一季年成長達3倍之多。
至於媒體事業部及貿易事業部於今年第一季的營收也分別達到5.24億及5.88億,分別較去年同期之4.51億及5.26億成長16%及12%,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媒體事業部持續擴展數位及家外廣告業務,以及寵物事業持續透過展店、併購及發展自營品等策略帶動規模化經營帶動所致。
疫情帶動網購消費成長強勁,東森購物上市時程延後至2025
東森國際的轉投資事業東森得易購(東森購物)在過去一年也表現亮眼,2021年全年度合併營收283億元,稅後純益21.6億元,較前年同期成長27.6%,年度每股稅後盈餘高達17.7元。
廖尚文指出,分析成長動能,主要是來自多通路及自營產品併進模式,並善用大數據分析精準找出目標客群,進而根據不同消費者之消費型態及消費傾向推薦最適合的商品,並利用集團OMO整合服務之優勢,進行線上線下完整服務,創造出更佳的顧客體驗。
此外,因國內疫情爆發帶動民眾居家生鮮食品與快篩試劑需求增加,刺激旗下轉投資事業熊媽媽及草莓網之業績大幅成長,也讓東森得易購1~5月合併營收及獲利表現亮眼。
熊媽媽買菜網在經過一年的整合後,也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在2022年第一季營收較2021年同期成長101%。
在過去兩年受到疫情影響之下,帶動台灣電商企業成長,東森購物也表現優異。在2022年初,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曾表示,東森購物將在2023年初單獨上市。
對於東森購物上市時程將延後至2025~2026之間的原因,廖尚文指出,主要是是東森購物旗下除了電商事業之外,也經營有電視購物、媒體事業,因此審查流程較為嚴格,目前正在評估是否將業務進行切割。
東森寵物雲目標再展店百間,全家合作複合店將在9月開幕
展望今年發展,OMO(Online Merge Offline)串連網路與實體通路的方式是東森集團重要佈局方向。廖尚文說,像貿易事業部下的東森寵物雲,目前實體門市店家數已達120家,未來也將同時拓展網路業務與實體通路發展,預期寵物雲的實體門市數將達400家以上。
廖尚文指,東森寵物雲門市的店型將突破傳統寵物店形式,開放異業合作,邁向新型態複合店經營,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的大型複合店,也將在今年9月開幕,成為全台第一家寵物實體店與超商複合式經營的新型商店。
廖尚文也透露,該複合店除了結合超商與寵物店之外,也將導入美食街、以及集團內的自營商品。東森寵物雲也將加速寵物自營商品開發,以發揮加乘效果,帶動業績及獲利雙成長。
責任編輯:吳秀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