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上班族一年內想跳槽!人才荒席捲全球,留住優秀員工有哪些好方法?
10%上班族一年內想跳槽!人才荒席捲全球,留住優秀員工有哪些好方法?

COVID-19 疫情影響下,美國發生「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台灣亦有類似情形,根據主計處「109年事業人力雇用狀況調查」,2020年台灣受僱員工淨退出2.1萬人次,是近11年新高,其中87%為自動離職。

PwC在2022年5月發布《2022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針對全球44國、約5.2萬位員工調查,發現大離職潮並沒有隨著邁向與疫情共存而結束,全球有約五分之一(19%)員工可能在未來一年轉換工作,台灣則有10%。

雪上加霜的是,台灣有大缺工潮情況, 104人力銀行統計,今年3月全站工作數達98.6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1111人力銀行4月資料庫顯示,業者釋出67.3萬個工作機會,同樣也是歷史高點。

對企業來說,今年會是人才荒的恐懼年,反面來看,能夠留住和徵得優秀人才者,會比其他同業更有競爭力。該如何留住人才呢?

《2022 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提到,「薪資」仍是員工考慮換工作的首要因素(71%),35%全球員工將在未來一年要求加薪,台灣則為22%,其中以科技業面臨薪酬壓力最大,全球有44%的科技業員工將要求加薪,而公部門的薪酬壓力最低(25%)。

工作具自主性、雇主關照健康,成為留才2關鍵

除了加薪之外,台灣員工換工作還會考慮2個條件,一是能在工作中真正做自己(54%),以及所屬團隊關心我的身心健康(52%)。從全球調查數據還可發現,29%擁有關鍵技能的員工(認為他們的技能在其國家供不應求),比起不具備關鍵技能者,更有可能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70%對比52%),也有更高比例覺得自己意見能被主管傾聽(63%對比38%)。

資誠人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瓊瀛表示,員工不僅在尋求合理的薪酬,他們還希望對自己的工作方式有更多的控制權,並希望從工作中獲得更大的意義。

PwC2022恐懼調查報告
圖/ 江書瑾製圖

68% 台灣員工喜歡混合辦公模式,管理者留意公平升遷議題

PwC報告也發現,全球有近50%員工將自由選擇工作地點,作為轉換工作的考慮要件之一。在可以遠距上班的員工中,63%的全球員工喜歡混合辦公模式、68%的台灣員工喜歡混合辦公模式。

全球26%、台灣10%的員工希望未來一年可採完全遠距工作,但全球只有18%的員工預估他們的雇主願意採行這種模式,台灣則僅有5%。

另有18%全球員工、31%台灣員工,預估他們的雇主可能會在未來一年要求員工全面回歸辦公室工作,但全球只有11%、台灣只有21%的員工想要回到辦公室。

美國組織心理學家安東尼・克洛茨(Anthony Klotz)認為,疫情已經改變了工作模式,提供員工更多生活與工作安排的靈活度,大多數人都不願回去傳統的工作模式。

然而,在全職遠距的員工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擔心錯過發展機會,這代表員工在遠距工作下,要更積極展現績效,主動尋求職業發展。對管理者來說,則要公平分配晉升機會給辦公室、遠距工作者。

PwC2022恐懼調查報告2 (1)
圖/ 江書瑾製圖

員工認為職場安全與健康訊息揭露,比氣候變遷承諾更重要

想留住員工,除了回應他們對工作模式的期待,還要注意的是,工作者們也關心其任職企業是否足夠關切公共衛生、ESG等重要社會議題,並適當地揭露相關訊息。

PwC今年也針對 4446 位CEO調查,全世界有26%企業已做出碳中和承諾;台灣受訪的224家企業中,有66%表示正朝著碳中和或淨零碳排努力。但《2022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員工認為企業最需要揭露的資訊是員工的健康與安全,其次是公司營運對經濟的影響(稅收、薪資、工作條件),第三則是「職場多元與包容性」,公司營運對自然環境影響反而排在第四。

林瓊瀛表示,由於勞動力的多元化,在工作場所中,員工之間可能對重大社會議題有不同的意見,建議領導者創造開放環境提供員工表達看法,傾聽和理解大家的感受。如此一來,營運策略與願景才能兼顧不同利益關係人所重視的面向。

PwC2022恐懼調查報告3
圖/ 江書瑾製圖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PwC2022 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PwC 2022台灣領袖深度調查專刊

延伸閱讀:
公司要成功,就該大方給薪、鼓勵休假!2 個台灣企業的故事
上市櫃公司員工年薪排行!第一名的企業,員工平均可領超過600萬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最大生技盛會】亞洲生技大展 × 美容保健大展 7/24 南港雙展齊發
【亞洲最大生技盛會】亞洲生技大展 × 美容保健大展 7/24 南港雙展齊發

全球矚目的產業年度盛事將於明日登場!亞洲年度生技產業盛會─【亞洲生技大展】與【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將於7月24日至27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全館盛大登場。今年展會匯集來自19個國家、近850家指標大廠、使用近2,200個攤位,橫跨生技、醫藥、保健、美容等多元領域,打造業界掌握最新趨勢、拓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

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三大亮點展區引領台灣生技邁向國際

今年亞洲生技大展將於4樓展出,以「Next Wave of Biotech Opportunities 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為年度主軸,展現台灣連結全球、引領創新的實力。此屆展會邀集美國、瑞士、日本、澳洲、比利時、印度、波蘭、奧地利、菲律賓、泰國等國家組成12大國家館,還有英國、中國、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義大利等多國企業參展。參展陣容橫跨各大領域,包含藥華、保瑞、中裕新藥、台康、逸達、台耀、昱展新藥、長佳智能、永昕、台新藥、Merck、FUJIFILM、Cytiva、BD、Charles River、Lonza、Labcorp…等國際龍頭齊聚,展現全球生技產業的尖端技術與市場應用。同時,經濟部、衛福部、國科會、國衛院等8大政府主題館,聯合臺大、清大、成大、北醫、中國醫等10餘所學研機構,揭示台灣在精準健康、生醫創新上的重要成果。

今年展會特別聚焦三大亮點專區:「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醫藥醫材」、「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 ,呈現完整的生醫技術發展趨勢,並開啟國際合作與產業鏈整合新篇章。CDMO專區聚集國內外重點製造商,包括保瑞、台康、臺灣生物醫藥製造、台耀、中裕新藥、永昕、台新藥、霖揚、潤雅、聯亞藥、日隆精化及台灣CDMO聯盟等,展現製造產能與跨國合作優勢; 醫藥醫材專區 則由藥華、蘑法、國鼎、逸達、溫帝、友華、友霖、APRINOIA(新旭)等企業呈現創新藥品與醫材成果; 細胞治療及再生醫療區 匯集暢鴻、捷昇、進階、禮文、瀚醫生技、冷泉港等多家公司,公開最前沿的治療技術與應用潛力。

聚焦創新亮點 從研發到臨床一次掌握

此展覽聚焦前沿生技技術與臨床應用的實質落地,匯集多家國內外指標企業展出具突破性的研究與應用成果,展現台灣在精準醫療與創新研發領域的深厚實力與未來潛力。其中, 怡定興生醫(攤位號碼:M432) 帶來預計明年啟動人體臨床試驗的創新止痛解方; 巨明生醫(攤位號碼:N715A) 帶來全球首見、3秒完成定量檢測的AI系統; 中裕新藥(攤位號碼:M732) 將揭示愛滋維持治療的最新進展; 微體生物醫學(攤位號碼:N604) 則推出創新非侵入式癌症早期檢測平台,為臨床診斷帶來全新選擇。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展覽還有更多創新成果,不僅展示出台灣生技產業的研發實力與臨床轉譯能力,也進一步凸顯此展會作為「從研發到應用一站式交流平台」的關鍵角色。

40+參展商創新技術發表會 展現產業最新技術趨勢

自7月24日至26日展期間,主辦單位特別邀請超過35家企業, 舉辦超過40場參展商創新技術發表會 ,內容涵蓋細胞與基因治療、藥品開發、癌症診斷、學研成果與創新原料應用等,完整呈現台灣生技從原創研發到臨床應用的強勁實力,也為國內外與會者開啟更多交流與合作契機。

亞洲唯一 美容保養+生技保健 雙主題 原料、設備到成品全產業鏈展出

同期登場的「 2025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 」,於一樓展出「 醫學美容保養 」與「 食品生技保健 」雙主題,內容涵蓋研發與進口原料、代工製造、自有品牌、包裝容器與檢測服務,打造完整美容與保健產業鏈。專業供應鏈廠商包含元弘草本、綠茵生技、創百、東翔生技、生資等;消費品牌線則有提提研、台塑生醫、台塩生技、台糖、台酒生技等知名企業參展,充分展現MIT產業研發能量與市場實力。今年展覽亮點豐富,除匯聚MIT保健保養品、生技技轉成果、AI檢測系統等創新應用,韓國館亦有多家韓國原廠帶來熱門趨勢產品,以及外泌體、膠原蛋白飲、機能茶、家用美容儀器等話題商品。

展期間也將舉辦多場專業活動,包括7月25日由佐見啦與展昭共同策劃的「PIF挑戰與機會」、7月24日主打清真市場的「清真美妝商機日」,協助業者掌握產業趨勢與技術脈動。

亞洲生技大展 × 亞洲美容保健大展 明日正式登場!

立即登錄免費參觀,一站掌握亞洲生技與美容保健產業的創新脈動與市場未來!
4樓【亞洲生技大展】 參觀登錄:https://chanchao.tw/xlHiqT
1樓【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 參觀登錄:https://chanchao.tw/jz3Qb-

2025 亞洲生技大展 BIO Asia–Taiwan Exhibition
- 7/24(四)-7/27(日)
- 10:00-18:00 (最終日展至17:00)
- 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
- 官方網站:https://chanchao.tw/9jw019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