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消息,自從開始自主研發晶片以來,蘋果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其iPhone、iPad、Mac等幾乎所有產品都開始搭載自家處理器。不過,蘋果現在似乎正集中力量改進Mac晶片,而iPhone等產品所用晶片的改進速度則在放慢。
蘋果自主研發的Mac晶片無疑撼動了個人電腦處理器行業,提振了該公司桌上型電腦和筆電的銷量,並促使競爭對手不斷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蘋果推出了五種主要類型的Mac晶片,從M1到M1 Ultra再到M2。但蘋果資深爆料專家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預計,在接下來的一年左右裡,蘋果將推出更多產品,包括M2 Pro、M2 Max、M2 Ultra和M3。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蘋果晶片團隊不得不將許多測試、開發和生產資源轉移到Mac晶片上。問題是,這是否會影響到其他產品。再加上供應瓶頸,這種關注可能導致iPhone、Apple Watch甚至手機數據機晶片的開發進展放緩。
自蘋果開始設計自己的處理器以來,該公司今年將首次不會升級其主打新款iPhone晶片。今年秋季發布的入門級iPhone 14將繼續搭載去年推出的A15晶片,只有iPhone 14 Pro版採用新的A16處理器。
預計Apple Watch的處理性能也將連續第三年保持不變,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古爾曼最近發現,Apple Watch Series 8內置的S8晶片將在性能上與2021年的S7晶片類似,與2020年推出的S6晶片也大致相當。
近年來,蘋果iPhone處理器的年度性能成長也有所放緩。儘管iPhone 13上搭載的A15晶片無疑更先進,包括改進的圖形處理器、效率更高的新CPU設計和升級的視訊編解碼器,但蘋果甚至沒有費心地將其速度與A14進行比較。
相反,該公司開始專注於將A15與競爭對手的處理器對比,更多時候強調其晶片性能高於對手50%。這與過去不同,蘋果以前更喜歡將其新款iPhone晶片與自家前代產品對比,通常性能會提高20%到50%。
蘋果開發蜂巢式數據機晶片的戰略顯然也遇到了困難,此舉旨在取代高通公司提供的組件。蘋果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最近表示,蘋果的數據機晶片項目暫時「失敗」。古爾曼也稱,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他聽說蘋果始終在為應對晶片過熱問題而苦惱。
對於蘋果真正計劃何時推出自己的數據機晶片,各方意見不一。有些分析師推測或許在2023年,但古爾曼始終認為2024年是蘋果數據機器晶片亮相的最早日期,因為該公司在2019年左右才開始研發這個項目。考慮到構建一款全新晶片的複雜性,同時在性能上還能與高通同類產品相媲美,這無疑將面臨著巨大挑戰。
考慮到幾年前Mac銷量開始減緩,蘋果當然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但忽視非Mac晶片開發並不是明智之舉。不要忘記,蘋果60%的收入仍然來自尚未搭載M1或M2晶片的裝置,儘管Mac晶片中使用的技術最終可能會應用到其他裝置上。
更廣泛的問題是,蘋果的晶片部門是否變得過於分散,從而加劇了員工的職業倦怠感。許多工程師說,該公司的運作非常精準,這使得它成為一個要求很高的工作場所。儘管蘋果的晶片業務在世界各地持續成長,但在過去的幾年裡,該團隊失去了許多工程師,其水平高於正常的自然離職。
蘋果已經採取行動整合其晶片業務,包括選擇在iPad和即將推出的混合實境(MR)頭盔中安裝Mac晶片。同時,蘋果還在HomePod中使用Apple Watch處理器。這意味著,蘋果不必為iPad、MR頭盔和HomePod構建特定的晶片。
但有些事情蘋果並不能完全控制,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晶片的生產和供應。蘋果依靠台積電生產晶片,它需要台積電採用改進後的3奈米節點工藝生產大量半導體。這種依賴可能阻礙了蘋果的晶片研發努力。
第二個因素是成本問題。晶片供應短缺大大增加了零部件的製造和運輸成本。將A16晶片用於價格更高、利潤率更高的iPhone 14 Pro系列,這樣蘋果就更容易承受價格上漲的代價,而不會把它轉移給消費者。同樣,在Apple Watch中保留相同的通用處理器也有助於降低成本。
本文授權轉載自:網易科技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