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成顯學,台塑推動綠色能源布局,成立新智能科技
新能源成顯學,台塑推動綠色能源布局,成立新智能科技

為因應2050年全球達到零碳的目標,許多台廠都紛紛加入新能源的行列,不論是想要趕上電動車、新能源的商機,或是為了企業社為責任達到ESG的要求,繼傳產大廠台泥以及科技巨擘鴻海踏入這塊之後,謀劃已久的台塑集團的新智能科技公司也在今(5)日正式成立。

隨著電動車市場將持續爆炸性成長,離電池將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小港設立的超級電池工廠將瞄準高階電動車款,而鴻海在持續發展電動車和巴士之外,也在智慧電網陸續進行布局。

20220705-台塑新智能公司記者會-7.jpg
台塑新智能科技以「 節能」、「儲能」、「新能源」與「 循環再利用」 等4大領域為發展核心。
圖/ 台塑

新智能科技以「 節能」、「儲能」、「新能源」與「 循環再利用」 等4大領域為發展核心,除藉以進行多元能源發展布局外,亦將為台灣每年至少減碳20萬噸。

節能:將延續台塑企業精神,精進各項節能減碳技術,開發不同能源使用場域的節能與智慧能量回收系統,並投入尖離峰電力平衡節能管理技術研發,協助台塑企業於 2050 年達到碳中和。

儲能:承接台塑生醫於儲能產業建構的電池電控與安全模組核心技術及產業應用實績,擴大推動家用、商用及工業用儲能系統布局,並與國內外車廠合作,開發車用電池模組。

新能源:除加速投入風力、太陽能發展外,亦已著手開發智慧電網控制系統,提高綠能使用效率,開展多元創能領域,促進綠電使用佔比。

循環再利用發展包括降階汰役電池使用與材料回收的鋰電池回收技術,並投入各類碳捕捉、碳利用及碳封存及貴金屬回收技術開發。

新智能科技在彰濱工業區初期將先分別設置 2.1GWh 鋰鐵電池芯廠與模組廠,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完工量產,後續再視發展狀況,投入第二期擴建,目標將電池芯與模組產能分別提升至 5GWh ,未來再運用能源產業上中下游整合的經驗,完整建構綠色再生能源產業鏈,為台灣新能源產業再添新動力。

20220705-台塑新智能公司記者會-14.jpg
新智能科技在彰濱工業區初期將先分別設置 2.1GWh 鋰鐵電池芯廠與模組廠,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完工量產。
圖/ 台塑

台塑其實在宣布成立新能源公司之前,在該領域早已掌握了關鍵材料技術與量產能力,包含了電池芯中的正極材料、電解液和隔離膜等等,目前材料自製率已達 70% 以上,不僅如此更結合其他能源設備廠商加速電網的布局,以及與跨國企業合作將規劃推出一系列的儲能裝置,讓臺灣在面對能源轉型上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為了因應電池芯廠量產前、新能源市場的龐大需求,目前已於台化彰化廠區 先 設置年產能達 200百萬瓦時鋰鐵電池模組產線目前已設置完成進行試俥中,除將 藉以 供應台灣、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地區各類 UPS 緊急備用電源需求外,亦結合翰可能源、華城電機等合作夥伴,加速布局台電AFC 電網調頻服務 、用電大戶及風力發電等領域電網級儲能貨櫃市場,預計 2022 年底前的設置容量將可超過50 MW(50 百萬瓦),後續亦已著手規劃2 座100 MW 電網級超級儲能站。

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也與日本雙日集團、協禾國際、達方及中保星生合作,啟動台灣、日本、美國 家庭用儲能市場布局,規劃推出12.2度電居家儲能系統,可供3、4口之家一整天的電力備用需求,預估每年銷售量可達 10,000 組以上。

20220705-台塑新智能公司記者會-4
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也與日本雙日集團、協禾國際、達方及中保星生合作,啟動台灣、日本、美國 家庭用儲能市場布局。
圖/ 台塑

台塑目前全力進攻儲能市場,已成功開發的工業用儲能系統和家用儲能兩大系統,並且以自家鋰電材料產能為基礎,積極發展離電池相關技術,準備用打造電動卡車。

台塑董事長王瑞瑜表示:「由台塑、南亞科、台塑化、台化及台塑生醫出資將近70億資本的新智能科技公司將整合台塑集團內部所有資源,希望能為加速碳中和盡一份心力,也讓台灣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吳秀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