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2050年全球達到零碳的目標,許多台廠都紛紛加入新能源的行列,不論是想要趕上電動車、新能源的商機,或是為了企業社為責任達到ESG的要求,繼傳產大廠台泥以及科技巨擘鴻海踏入這塊之後,謀劃已久的台塑集團的新智能科技公司也在今(5)日正式成立。
隨著電動車市場將持續爆炸性成長,離電池將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小港設立的超級電池工廠將瞄準高階電動車款,而鴻海在持續發展電動車和巴士之外,也在智慧電網陸續進行布局。
新智能科技以「 節能」、「儲能」、「新能源」與「 循環再利用」 等4大領域為發展核心,除藉以進行多元能源發展布局外,亦將為台灣每年至少減碳20萬噸。
節能:將延續台塑企業精神,精進各項節能減碳技術,開發不同能源使用場域的節能與智慧能量回收系統,並投入尖離峰電力平衡節能管理技術研發,協助台塑企業於 2050 年達到碳中和。
儲能:承接台塑生醫於儲能產業建構的電池電控與安全模組核心技術及產業應用實績,擴大推動家用、商用及工業用儲能系統布局,並與國內外車廠合作,開發車用電池模組。
新能源:除加速投入風力、太陽能發展外,亦已著手開發智慧電網控制系統,提高綠能使用效率,開展多元創能領域,促進綠電使用佔比。
循環再利用發展包括降階汰役電池使用與材料回收的鋰電池回收技術,並投入各類碳捕捉、碳利用及碳封存及貴金屬回收技術開發。
新智能科技在彰濱工業區初期將先分別設置 2.1GWh 鋰鐵電池芯廠與模組廠,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完工量產,後續再視發展狀況,投入第二期擴建,目標將電池芯與模組產能分別提升至 5GWh ,未來再運用能源產業上中下游整合的經驗,完整建構綠色再生能源產業鏈,為台灣新能源產業再添新動力。
台塑其實在宣布成立新能源公司之前,在該領域早已掌握了關鍵材料技術與量產能力,包含了電池芯中的正極材料、電解液和隔離膜等等,目前材料自製率已達 70% 以上,不僅如此更結合其他能源設備廠商加速電網的布局,以及與跨國企業合作將規劃推出一系列的儲能裝置,讓臺灣在面對能源轉型上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為了因應電池芯廠量產前、新能源市場的龐大需求,目前已於台化彰化廠區 先 設置年產能達 200百萬瓦時鋰鐵電池模組產線目前已設置完成進行試俥中,除將 藉以 供應台灣、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地區各類 UPS 緊急備用電源需求外,亦結合翰可能源、華城電機等合作夥伴,加速布局台電AFC 電網調頻服務 、用電大戶及風力發電等領域電網級儲能貨櫃市場,預計 2022 年底前的設置容量將可超過50 MW(50 百萬瓦),後續亦已著手規劃2 座100 MW 電網級超級儲能站。
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也與日本雙日集團、協禾國際、達方及中保星生合作,啟動台灣、日本、美國 家庭用儲能市場布局,規劃推出12.2度電居家儲能系統,可供3、4口之家一整天的電力備用需求,預估每年銷售量可達 10,000 組以上。
台塑目前全力進攻儲能市場,已成功開發的工業用儲能系統和家用儲能兩大系統,並且以自家鋰電材料產能為基礎,積極發展離電池相關技術,準備用打造電動卡車。
台塑董事長王瑞瑜表示:「由台塑、南亞科、台塑化、台化及台塑生醫出資將近70億資本的新智能科技公司將整合台塑集團內部所有資源,希望能為加速碳中和盡一份心力,也讓台灣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吳秀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