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來襲,全台多天高溫不斷,讓用電量頻頻飆升,全台用電量再創寫新紀錄,根據台電官網顯示,今日下午尖峰負載一度高達4,071.6萬瓩,再創下歷史新高用電量,不但遠遠超出前兩天的歷史新高4,030.1萬瓩,更超越台電先前所估計下周用電量高點的4,050萬瓩。
根據台電官網顯示,本日最大供電能力約4,463.1萬瓩,使用率已達9成以上,雖然仍有10%左右的充裕供電,燈號雖仍是穩定的綠燈,直逼吃緊的黃燈區。
面對盛夏,台電已規劃各項措施確保供電穩定,也盼民眾日常生活節約用電,珍惜每一度電。
台電表示,近期是一年當中台灣普遍高溫炎熱時期,加上景氣暢旺,尖峰負載在13時49分達到4074.8萬瓩,備轉容量419.9萬瓩,備轉容量率約10.3%,維持供電充裕的綠燈,其中太陽光電於尖峰時刻發電出力達477.1萬瓩。
台電說明,近日全台各地氣候持續炎熱,今日新北、花東等地區更出現達39度以上極端高溫,炎熱氣候、產業景氣持續暢旺是用電量攀升的主因,與21日用電尖峰時刻相比較,因為氣候持續炎熱,防疫及暑假期間民眾居家增加空調用電等因素,光是低壓用戶用電就增加了約66.1萬瓩,佔今日用電增量的大宗。
台電表示,本週的尖峰負載有三天突破了4000萬瓩大關,未來一週各地持續炎熱,尖峰用電量預估為4060萬瓩。面對盛夏用電不斷增加,台電已規劃各項措施以確保供電穩定,且歲修機組已於6月陸續歸隊加入供電,加上日間太陽光電量挹注系統供電能力,夜尖峰時段必要時也將啟動抽蓄水力、輔助服務、需量反應等多元措施,致力確保穩定供電,也盼全民共同節約能源、珍惜電力,共同舒緩用電尖峰的負擔。
台灣電力供需三大成長發展
對於電力的供需問題,經濟部表示,2022年的電力供需報告,由於上半年電費調整,及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變數較大,對於整體電力供需預測有所影響,對於電力供需報告首先說明去年供電、未來預測,以及各界關切的再生能源發展狀況,事實上是「三大成長」的狀態。
用電大成長:2021年經濟成長亮眼,GDP成長率高達6.57%,同時國內半導體生產暢旺、持續擴廠,以及台商回台帶動投資等等,也大量帶動用電需求,成長幅度達到4.5%。
未來續成長:在高用電基期情況下,未來台商投資、半導體擴廠及電動車發展等增加用電的情勢不變,計算入節能及需量反應措施後,2022年至2028年的用電需求年均成長率約2.3%、尖峰負載年均成長率約2.5%。
綠電顯著成長:即使在國際疫情影響全球再生能源設置狀況下,再生能源建置仍有顯著成長。設置量已經比2020年的9,564MW增加至11,585MW,發電量也從2020年的151億度,增加至174億度。若與2015年時相比,更是在慣常水力減少10億度的情況下,仍增加69.5億度的再生能源發電量。
同時,本年度報告與過去相比, 考量再生能源時代來臨,更進一步著重於以下「三大亮點」。
第一,後續相關電力預測及規劃,皆以夜尖峰時間為考量點。
過去日間尖峰為一天用電最高點,也是供電壓力最大的時點,考量未來再生能源,尤其太陽光電大量併網之後,此問題將得到解決。也因此,從此次報告起,都將改採夜間尖峰備用容量率來規劃,並將太陽光電預設為零,同時強化需求面管理措施,確保供電穩定。
第二,強化多元再生能源開發。
除了以光電、風電為推動重點外,為走向2050淨零轉型,也將透過行政簡化措施、提高躉購費率、法規專章等措施,增加業者投資地熱誘因。同時台電公司也將啟動500MW生質能機組試驗計畫,預計於2026年設置完成。
第三,配合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及其間歇性質,積極擴大儲能建置。
第一階段,透過電力交易平台向民間購買調頻輔助服務(AFC),已有初步成果,已經上線及併網測試中的有大約80MW,後續會持續擴大。
後續發展將從2023年起,逐年增加儲能設備,以2025年整體達到150萬瓩為目標。其中包括台電自建或採購的50萬瓩調頻AFC型,50萬瓩能量型儲能,以及太陽光電案場搭配儲能設備50萬瓩。其中100萬瓩能量型儲能設備,將於2023年起陸續納入供電能力估算。而台電公司也評估在石門水庫、大甲溪流域等合適區域設置抽蓄水力機組,可有效搭配再生能源,強化電網韌性。
除了三大亮點外,也持續回應各界關心的重點。包括燃氣、燃煤、核能等能源結構的調整問題。
以燃氣為例,各界關切三接外推後的供氣供電情勢,目前正依照外推方案持續趕工,力拚於2025年6月完成,但仍較原期程延後2.5年。
環保考量以氣主煤從作為發電組合
台電將持續興建大潭高效率機組,追趕工進,以利優先調度高效率機組發電。並以今明兩年為目標,完成大潭8、9號新機組。
而燃煤部分,除優先調度燃氣,氣主煤從的方式作為發電組合外,也優先使用超超臨界機組來發電。考量用電量大增,亞臨界機組仍須調度,也投入413億元進行環保改善工程。並於調度上持續減煤、減空污,維持相關環保承諾。而台電公司2021年整體空污排放量4.69萬公噸,較2016年削減近6成,削減量約6萬公噸。
最後是核電部分,去年公投民意決定不重啟核四,目前仍規劃讓既有機組運轉至其電廠年限後如期除役。規劃至2025時,不含再生能源的新增機組裝置量,仍可多於除役機組裝置量300萬瓩以上。
核二1號機去年因地方政府反對,導致乾貯設施無法興建,因此在燃料池滿、用過燃料棒無法取出情況下,只能提前停機,凸顯核電使用時,面對核廢料處理、地方政府支持與否,仍是關鍵議題。
本次報告公布時,同時也將電力排碳係數上網公布,因爲用電量大幅成長,2021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509公斤CO2e/度。
較去年更高的原因,主要仍是因為用電需求大幅增加。相較前一年,售電量大增96.48億度。為確保穩定供電,即使以燃氣為主可持續減碳,但仍須使用其他發電方式補足用電需求。
責任編輯:吳秀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