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貨櫃的偉聯,如何成為歐洲LCD前10大品牌?
做貨櫃的偉聯,如何成為歐洲LCD前10大品牌?
2002.08.01 | 科技

正當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以自有品牌橫掃全球後,過去台灣引以為傲的代工模式,由於缺乏強勢品牌,使得電子產業進入成長瓶頸,台灣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一時成為討論焦點。
從航運貨櫃製造轉型為LCD監視器的偉聯科技,卻在強調精緻與品質的西歐市場,以AG Neovo走出一條自有品牌之路。從2000年正式開始量產,短短1年多的時間內,偉聯擠進歐洲前10大品牌,根據英國市調公司Bryan Norris Associates的統計,去年偉聯的LCD監視器在歐洲市佔率達5%,排名第10,在比利時更以25%排名第1。
「那是一段與自我挑戰的歷程,」在整個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偉聯總經理俞允指出。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速度之快,出人意料,並讓依賴國際航運成長,才能獲利的偉聯意識到,「貨櫃業終將無利可圖,與大陸相比,台灣傳統產業根本沒有製造利基,只有轉往技術或資本密集的科技業一途,」俞允說道。
對毫無科技產業經驗的偉聯而言,轉型高科技產業談何容易。

**代工難免會走到盡頭

**
俞允回憶,1998年時,請來麥肯錫等多家國內外顧問公司,在評估過光碟片、無線區域網路、光纖通訊、TFT-LCD等多個產業後,希望能找到切入利基。由於當時每片LCD面板售價達600美元,那一年台灣許多家廠商開始投入TFT-LCD產業,俞允認為台灣將會逐漸形成TFT-LCD的產業聚落,並造成原料成本大幅降低,因此,選擇進軍LCD監視器。
選擇切入點後,在代工與自有品牌上,偉聯內部也是僵持不下。俞允指出,以過去貨櫃製造的經驗,獲利來自兩方面,一是鋼鐵價格降低,造成原料成本減少;另一個來自航運的成長,「獲利多少決定在別人手中,」也因此,俞允下定決心,一定要走自己的路,非得要自創品牌不可,「代工要靠不斷Cost Down,難免會走到盡頭,」他指出。
偉聯一開始就把市場定位在歐洲,一方面亞洲同業較陌生,競爭較小;一方面可以全力以設計、造型取勝,「美國人比較重視價格高低,歐洲人則比較重視質感,」俞允分析,這樣可以避免純粹價格的競爭。因此,偉聯一開始就以高階定價,作為市場策略。

**靠獨到技術,熬過 痛苦轉型期

**
偉聯的LCD監視器,乍看之下有如一部電視機,深色系列加上一層光學強化玻璃,顯得格外出眾。偉聯產品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在螢幕外加上一片奈米技術做鍍膜處理的光學玻璃,這片光學玻璃經過安全強化、鑽石磨邊、多層膜電鍍及印刷處理,具有保護面板功能,還可以讓螢幕顯示的字型更清晰、顏色更艷麗、色彩更飽和,並大幅提升螢幕的可視角(Viewing Angle)。
靠著獨到的技術,偉聯熬過最痛苦的轉型期。「這片光學玻璃,從良率2%開始做起,一直到現在進入量產,」擁有巨蟹座超強意志力的俞允指出。從1998年開始轉型,逐漸淡出貨櫃製造,偉聯隨後3年的EPS分別為0.42、-0.46、-2.34,預估到今年才能轉虧為盈。1998年拉斯維加斯的Comdex電腦展,ViewSonic總裁朱家良,一看到偉聯的設計,就分別派出4位副總裁與偉聯談代工或購併,但都被拒絕,「那時還只有模型,連樣品都還來不及做……而今年的台北Computex電腦展,英特爾、超微、威盛都是用偉聯的產品Demo他們的CPU,」俞允驕傲地指出這一路走來。

**充滿動能的企業文化

**
隨著在歐洲市場版圖擴大,偉聯在今年更決定全面e化。由於在歐洲的銷售通路高達上千個,從報價、點庫存、叫貨到匯總銷售價格與數量,涵蓋層面極大,當月的銷售數字,得要到下個月15號才能得知,如今,隨著台北總部與中壢工廠與歐洲店頭連線後,偉聯可以即時獲得銷售資訊,並能快速反映在價格上。
偉聯在e化的企圖與決心,更讓協助導入系統的IBM大開眼界。負責導入的IBM全球服務事業群協理劉鏡清指出,一般類似的案子,通常要花8個月以上,偉聯只花了4個月。「那種上下一心的學習精神,非常可怕,」劉鏡清說道。他記得第一次雙方開會時,偉聯架構IT的人力嚴重不足,但1星期後,俞允從關係企業裡把人全找齊了,找來的人還得熬夜加班完成原本的工作。就因為營運方向清楚,全體上下一心,整個導入過程刷新IBM的紀錄。「未來在上海的工廠,也要以此進度,」俞允指出,「每個新進員工的意志力,我都親自Check過,就是要塑造出Go Go Go的企業文化。」
從嚴重虧損到打造出一個成功品牌,俞允旺盛的鬥志表露無遺,「下次電腦展,我要把攤位設在Samsung隔壁,讓所有人知道,台灣不是只會做代工,」俞允雄心勃勃說道,而這樣的勇氣,在台灣科技產業,還不多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