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英特爾公布財報,由於PC市場低迷,原本大家對英特爾第二季的營運表現不佳已經有心理準備。然而英特爾正式公告的數字,比大家的預估更差,PC市場這二年將陷入低潮。
英特爾今年第二季的營業額為153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的196億美元,大幅減少22%。與今年第一季的184億美元比較,也衰退17%。
淨利方面更糟糕,第二季淨利為虧損5億美元,與今年第一季的淨利81億美元、2021年第二季的51億美元相比,皆是大幅衰退。
上面為合併報表的數字,若是以非合併報表來看,今年第二季的淨利為12億美元,較2021年第二季的56億美元衰退79%。
對第三季的展望仍是「烏雲滿布」,英特爾預估第三季營業額為150到160億美元、年減12到17%,毛利率約46.5%、年減11.8%。2020年全年展望為營業額為650到680億美元,年減9到13%。
根據台積電第二季法說會的展望,以美元計,台積電預估今年營業額將成長35%。2021年台積電的營業額為568.2億美元,依35%成長率計算,今年台積電的營業額可達767億美元,將超過英特爾,躍居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公司。
以部門來看,客戶運算部門(Client Computing Group,CCG)今年第二季營業額為77億美元,較2021年第二季的103億美元,減少25%,比今年第一季的93億美元減少17%。
CCG主要市場為PC相關,不僅營業額衰退,營業利潤也大幅衰退,今年第二季CCG的營業利潤為11億美元,較2021年第二季的40億美元,大減72.5%,比今年第一季的28億美元減少61%。
PC CPU及相關產品是英特爾的核心產品,如今面臨重大衰退,如不謹慎應對,英特爾「王國」恐有「崩壞」的隱憂。
資料中心及人工智慧部門(Datacenter and AI Group,DCAI),今年第二季營業額為46億美元,較2021年第二季的55億美元,減少16%,比今年第一季的60億美元減少23%。
英特爾在資料中心的高市占率似乎受到挑戰,更麻煩的是DACI的營業利益也跟著衰退。今年第二季DACI的營業利潤為2億美元,較2021年第二季的21億美元,大減90%。比今年第一季的17億美元減少88%。
英特爾另一個重要部門為網路及邊緣運算部門(Network and Edge Group,NEX),今年第二季營業額為23億美元,較2021年第二季的21億美元,成長11%,比今年第一季的22億美元成長4.5%%。
不過NEX的營業利益在第二季也遭受衰退洗禮,今年第二NEX的營業利潤為2.41億美元,較2021年第二季的6.05億美元、減少60%。比今年第一季的3.66億美元減少34%。
眾所矚目的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部門(Intel Foundry Service,IFS),今年第二季營業額為1.22億美元,較2021年第二季的2.64億美元、減少54%,比今年第一季的2.83億美元、減少57%%。
由於IFS剛開始運作,因此處於虧損狀態,今年第二季IFS的營業利潤為虧損1.55億美元,較2021年第二季的獲利0.52億美元,多虧2.07億美元。比今年第一季的虧損0.31億美元多虧1.24億美元。
對英特爾而言,進軍晶圓代工可分兩大方面進行,一是搶進7奈米級以下的先進製程,無奈目前英特爾量產中最先進的製程節點為Intel 7 (以前的10奈米),英特爾宣稱以此製程生產的IC,至今累積已超過3500萬顆。此節點自用不暇,目前無法開放給IFS使用。
另一更先進的製程為Intel 4 (以前的7奈米),將於今年下半年量產。不過供應鏈傳出的訊息是此製程量產不順,因此也無法提供給IFS使用。IFS的先進製程產能,最快也得在2024年左右方可接單。
最先進製程IFS短期內無法接單,成熟製程是另一可行的方向。目前英特爾主力生產的製程節點為14奈米製程及Intel 7 (原10奈米)。22奈米及22奈米以上,較成熟的製程,目前應有閒置產能,可以提供給晶圓代工使用。
2011年英特爾領先全球,以22奈米進入FinFET製程,目前雖然無法與7奈米、5奈米等性能比較,不過22奈米製程性價比很高,適合行動裝置晶片、數位電視晶片、WiFi晶片等使用。
英特爾的22奈米製程的效能、密度等與台積電的16奈米相似,因此將之「正名」為Intel 16。此製程設備折舊及開發費用早已攤提完畢,生產成本低廉,具競爭能力。
7月25日,英特爾宣布聯發科將透過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IFS),使用「先進製程」製造晶片。聯發科將使用Intel 16中經改進的22FFL製程,此製程節點,具低功耗、高性能、高密度等優點,適合需低功耗的物聯網、行動產品使用。聯發科將利用英特爾22FFL製程,代工生產數位電視晶片、WiF晶片等產品。
對英特爾的IFS而言,聯發科的訂單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和「及時雨」。對聯發科而言,英特爾肯定會以極優惠的價格及條件,吸引聯發科下單。聯發科在IFS下單,增加一新的晶圓代工供應商,可提升與其他晶圓代工廠的談判籌碼。
聯發科的新訂單,最快到2023年年底,方可貢獻營業額給IFS。英特爾的IFS對公司營業額成長的助力,恐怕在2024年以後,方可發揮效用。
2023年對英特爾而言,可能還會是辛苦的一年,PC市場可否擺脫庫存陰影仍在「未定之天」,伺服器市場強敵環視,因此可否從谷底翻身,有待時間證實。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