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中央銀行宣布調降重貼現率1碼至1.875%,這是繼去年12月底以來再度調降,除了希望提振國內景氣之外,最大原因是美元貶值的效應。由於美國國內經濟不振,使得過去被稱為投資天堂的美國,遭受嚴重挑戰,進而動搖了強勢美元的地位。
美元對台幣匯率,從2月35.098元的高點,到6月27日已大幅貶值到33.622元,美元對日圓更從2月的135元,貶值到6月27日的118.94,貶值幅度超過1成。
由於投資美國的報酬不佳,使得大量國際資金從美國匯出,流竄在世界各地。這些轉戰各國的「熱錢」,主要是以操作短期獲利為主,進入各國炒匯市、炒股市,投機成分居多。根據央行統計,上半年有超過40億美元的外資湧入台灣,為了防止這股「熱錢」炒作台灣市場,既賺匯差又賺利差,央行才會在美國聯準會未降息的情形下,主動調降重貼現率,以縮小外資的套利空間。然而,調降利率加上自然通貨膨脹,台灣的實質利率,已接近零利率。
90年代末期,日本政府主導的低利率政策,使日本進入零利率時代,在長達10年的經濟衰退下,大量金融機構陸續倒閉,因此,台灣這一波調低利率的動作,讓人擔心台灣將逐漸步上日本零利率的後塵。
**壽險業首當其衝
**
「台灣與日本的情形不同,絕對不會步上日本的後塵,」凱基投信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俊逸說道。他指出,雖然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卻是十分封閉的體系,整體經濟環境是以大企業間的複雜網絡為主,一旦內需不振,會降低企業投資意願,連帶使金融機構放款不易。台灣不同,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投資腹地遍及全球,哪裡有機會就往哪裡去,調整資金布局的腳步很快,縱使台灣內部沒有投資機會,他們也會帶著錢征戰全球,跟日本很不一樣。
低利率對金融業的經營十分不利,首當其衝的是壽險業。
包含郵政簡易壽險在內,台灣近5年的投保率,每年都呈兩位數成長,投保率已超過200%,由於壽險保單的履約時期,從5年到20年甚至數十年不等,「過去高利率時代簽下的保單,低利率時代下,將造成非常大的經營壓力,」ING安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李回源指出,「對壽險業而言,較safe的利率水準要在3.5%以上。」
「雖然低利率時代來臨,但還不至於太悲觀,」李回源說道。台灣現在的利率水準,是來自國際環境的景氣循環,過去由科技創新帶動的經濟榮景已經結束,不太可能再出現90年代,長達10年的經濟繁榮。同樣的,過度成長後的長期衰退也不易出現,「景氣循環速度加快,而現在該生的病都已經發作了,谷底逐漸浮現,」他認為,5%以上的高利率時代不再,但3%以下的超低利率,也不會持續太久,而壽險業得要更穩健的運用資金,減少股票與房地產等風險較高的投資,才能在低利率時代生存。
**保本最要緊
**
雖然存款利率愈來愈低,讓放在銀行的錢愈存愈薄,但是若把錢投入股市,又在這波台股的千點大回檔中,損失不輕,所以,一般民眾的理財氣氛,愈來愈傾向「保本」就好。
「在投資風險過高的現在,除了分散風險、保息之外,保本更要緊,」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個人財務規劃部資深協理張智銓說,雖然利率持續走低,但今年以來,中信銀的定期存款卻逐月增加,6月比5月增加了18億新台幣,「民眾理財的心態已逐漸調整,朝向穩定保本、穩定獲利。」
「利率、匯率沒幾個人看得準,」張智銓提出了另一個值得玩味的例子,「2月份大家還在討論日圓會不會跌破150,誰曉得現在卻漲到120?」雖然台灣利率連番下降,但還是有例證,足以讓人抱持樂觀的態度。
在投資難度增加的時代,金融業者勢必提供愈來愈多的投資工具,讓顧客挑選,除了股票、債券型基金外,近來陸續推出的投資型保單,是另一種全新的選擇。
不過,除了積極保本之外,最基本的仍然是心態的調整,畢竟「爆發」式的報酬不再,要累積財富,得多做些功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