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才不是一次活動或次文化!小海豹的IP市場價值正在回應時代
【觀點】才不是一次活動或次文化!小海豹的IP市場價值正在回應時代

2022年首度移師高雄台灣文博會,把10米高的LINE貼圖裝置藝術限時帶到愛河,在夜間點燈打造「聊療漂漂河」,懶洋洋漂在河上「無所事事小海豹」吸引了眾多觀賞人潮,也意外掀起高雄市長的選戰話題。

所有的藝術文化創作,都是在回應或反應時代和社會脈絡,這是不可忽略的事實。

就像莫內在1874年推出的畫作《日出.印象》,顛覆了工業革命後的真實觀,開啟以全新的藝術繪畫手法重新詮釋了光與色彩之關係的印象派。事實上會有印象派的產生,是因為現代攝影技術的發明,所以過去「求真」的繪畫美學,再也無法滿足創作者與觀賞者的需求--要求真實,採用攝影即可滿足,並不需要創作者的介入,但藝術會死嗎?不會,只是會重新定義,並找到新的出路。

有趣的是,新的文化創作興起之初,總是會帶來傳統建制派的不理解、誤解甚至揶揄,莫內與印象派就是如此,當時他們崇尚的光與色彩模糊輪廓,是因應時代科技的進步而產生的新視野,但傳統的《喧鬧報》(Le Charivari)雜誌等則用諷刺的報導去回應渲染,但這是時代的正向產物,最終這樣的批評不但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甚至加速推進了一系列新藝術派別的形成,當時本來帶有貶義的「印象派」,成為了重要的藝術史革命,指出了未來幾百年的藝術方針。

「無所事事小海豹」巨型氣球夜景照-2.jpg
圖/ LINE

無獨有偶,當六十歲的高雄市長候選人、右派政治世家出身的柯志恩批評吸引2022年吸引了無數人潮的文博會最重要打頭陣景點:愛河上共六隻的「無所事事小海豹」充氣裝置時,她所用的詞彙「如果高雄的觀光只能靠幾隻小海豹,活動後終究會再次蕭條」,這句話看出她並不理解小海豹充氣裝置之所以可以吸引全台人潮前往,背後的強大IP脈絡與力量,以及這項創作跟時下「厭世世代」核心價值的共振。

貼圖IP早透過市場證明價值,成功打中年輕用戶的心

事實上,高雄市這次的文博會並不只用知名IP角色「無所事事小海豹」打頭陣,而是一次把來自高雄的6位超人氣貼圖明星,都邀請「返鄉」擔任活動大使,包含台灣第2位挺進LINE原創市集名人堂的「貓爪抓」;2020年陸續晉升名人堂之列的「塔仔不正經」及「無所事事小海豹」等等。

若初步理解這個脈絡,就會理解小海豹不只是高雄圖文創作家的創作而已,小樹明白提及高雄的慵懶留白氛圍,是如何運用在這個IP角色個性上,而且一系列的IP都是高雄原創,且透過LINE貼圖競爭激烈的市場,第一線證明其成功打中年輕用戶的心,擁有超級高的人氣與擴散率,而文博會的成功引進,也順利帶來人潮,原本就在LINE與社群媒體大紅的小海豹等IP角色,熱烈洗版,讓全台民眾都知道每天到底有幾隻小海豹療癒漂浮在愛河的水面上。

柯志恩或許還以為小海豹或圖文創作只是短期熱潮或次文化,但其實在社群媒體重度使用者圈裡,小海豹已經儼然是整個厭世窮忙世代的精神指標,在過於快速窮忙的工作步調中,大家都對於無所事事小海豹的療癒力量感受強烈,而這次文博會「躍然海上,是其正式出圈燒破同溫層的水到渠成,只是柯志恩顯然不在這個脈絡裡,也拒絕去了解,不僅反應出明顯的世代代溝,更可怕的是不願意去了解年輕人「玩物喪志」的長輩態度,雖然柯志恩生理上其實只比陳其邁大三歲,但心理上卻宛如兩個世代那麼遙遠。

「無所事事小海豹」創作者小樹
圖/ LINE

IP價值的延伸已更多角化,早從外來黃色小鴨落地到來自高雄的小海豹

在大眾市場隨著科技的改變及小螢幕的興起變為分眾市場的此時,IP創作的生命延伸與市場測試已經是存在於各種不同周遭的媒介裡(二次元、漫畫、貼圖、小說與短影音),而不再是每天看看電視新聞就能「給你全世界」。這次在文博會出現的IP早就在不同的層面爆紅,但很顯然並沒有接觸到柯志恩委員的日常生活,所以她很直覺地覺得這是一次性的活動動員,也看不出這些IP與高雄在地文化的深刻連結。

筆者自己是七年級生,在我這個世代的小孩如果說未來想當插畫家,家長大概要擔心死他們未來怎麼養活自己。但對八年級生來說,社群媒體對於圖文創作的大量渴望,造就了無數圖文IP明星,光是LINE貼圖就是一個市場剛需,產值不斷在翻新。根據LINE貼圖2021年的統計,本土貼圖創作者累積已超過65萬人,創作者平均累計銷售額也持續成長,TOP 10達新台幣3.1億元,TOP 5則突破4.5億元。

IP明星如馬來貘與無所事事小海豹等,除了LINE貼圖外,更透過圖文傳播善於結合不同主題的力量,可以跨界賣電鍋、化身毛絨絨化妝包等小物、重塑品牌形象,商業產值簡直沒有天花板。隨著文字力量的削減,圖文傳播其實也更加面向國際跨語言市場,從2013的「黃色小鴨」到2022的「無所事事小海豹」,我們該驕傲看到的,是我們的年輕世代已經跟上國際一線潮流:以療癒可愛、超越語言的IP角色而擁有人氣號召力,我們的本土創作愈來愈有自己的態度、自己的市場、也能躍上明星舞台!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