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8年研發,JR東海啟動最新混合式特急列車,大幅削減3成碳排
耗時8年研發,JR東海啟動最新混合式特急列車,大幅削減3成碳排

鐵路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對環境負擔較低的移動工具,根據日本交通省2020年資料顯示,鐵路每單位運輸量的碳排量僅為飛機與汽車的1/5,然而隨著現今對於石化燃料發電的檢視越來越嚴格,各鐵路公司也紛紛開始推動減碳。

以2050年達成實質碳排歸零為目標的JR東海,啟動了結合蓄電池與柴油發電的混合式新型車輛「HC85系列」運行,相隔約30年的新型車輛在抑制碳排的同時,還實現了混合式車輛的日本國內最高時速120公里,採用了搭配能夠儲備煞車時所產生電力的蓄電池來作動馬達,並可發揮行駛時的高度靜音性,而被期待作為下一世代的特急車輛生力軍。

7月開始運行的新型車輛,與以往的KIHA85系列相比可抑制3成CO2、4成氮氧化物排放,而最大的特徵在於儘管採用了混合式,卻能夠達到與以往柴油引擎式相同的時速120公里之高速。

耗時8年研發蓄電池控制方式,讓機器小型化

新型車輛是由JR東海、子公司日本車輛製造與東芝基礎系統等所研發,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蓄電池新控制方式的研發與車輛的機器配置。

JR東海HC85系列新型車輛。
從2具引擎架構(左)改為1具搭配蓄電池的混合式架構(右),省去推進軸提升安全性,減少引擎提升靜音性與舒適性、並改善能源效率。取自JR東日本
圖/ JR東海

以往的KIHA85系列是以2具引擎來維持速度,採混合式地取代引擎,而在車輛上搭載能夠達到同樣速度的大容量蓄電池有其困難,而若以蓄電池來取代1具引擎的輸出時,又有負擔大而導致使用壽命變短的問題。

JR東海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蓄電池的電力若不足,就會造成電車誤點。為了不發生這種致命情況,我們不斷地進行試驗,終於達到了可以運行的階段」,技術研發從開始至今耗費了約8年時間,搭載了日本國內最大容量的40千瓦小時蓄電池,是透過控制方式的改善成功減輕蓄電池的負擔,並也克服了蓄電池的小型化與搭載於車輛之其他機器的輕量化。

具體來說,是藉由變更車輛控制裝置的冷卻方式來實現小型化,從空冷式改成機器小型輕盈化的水冷式,相較於透過鰭片以風來冷卻的空冷,在裝置周邊佈設水管,透過冷水流動來降低溫度的水冷式之冷卻效率也更高。

至於其他裝置也盡可能地小型化,與一般混合行車輛相比佔用面積減少了一半,所有的機器全部都收納在車輛的地板下,也確保了座位與行李置放空間。

HC85系列也推動了車體的輕量化,為防止引擎的震動傳達到車體,除了減少架設於地板下的樑,也將防震橡膠做成雙重構造,將支撐引擎部分的重量從舊型車輛減少了1成,而雙重防震橡膠也有助於減少車內噪音、震動。

以高效永磁同步馬達實現新型態混合式車輛

持續高速行駛的話,將導致蓄電池負擔變大、壽命變短,因此東芝基礎系統研發了「封閉式永磁同步馬達」來減輕負擔,雖成本比以往的「感應馬達」要高,但可以將引擎輸出傳達至車輪的效率提升10%,透過導入封閉式永磁同步馬達,與以往機型相比成功將蓄電池的負擔減少了3成左右。

另外,透過減少1具引擎,來因應成本居高不下之混合式車輛的課題,一直以來的混合式運行機制都是單純地增加蓄電池或電力變換裝置等必要機器,導致導入時的初始成本大幅增加,而成為普及上的門檻。

新型車輛採用1具引擎搭配混合式機器,因此初始成本僅微微增加,藉由此導入JR東海的引擎持有數量約可削減3成左右,與舊型車輛相比能源效率得到改善,因此預期在一定期間後便可回收初期導入成本。預定在2022年度中採用58輛,2023年會再加入6輛。

實現2050淨零碳排,持續研發降低環境負荷的新技術

JR東海2020年度排放122萬噸CO2,其中運行時的排放輛為7萬噸(整體的5%),計畫藉由將以往柴油引擎特急列車置換成新型車輛,實現2030年碳排量比2013年減少46%。

JR東海為了抑制燃料的碳排,也正在摸索電力以外的能源,正在進行燃料電池車與生質燃料的試驗,2022年2月便進行過使用Euglena研發之以廢食用油為原料的次世代生質柴油的運行試驗,由於分子構造與柴油車輛所使用的輕油相同,所以不需變更引擎規格就可以使用。

在車輛製造上也追求降低環境負擔,在主力東海道新幹線的「N700S」車體的一部分採用了廢棄鋁,藉由使用再生資源每列車可減少相當於製造鋁時的碳排量50噸。

2050年的實質淨零碳排對於JR東海來說是一大挑戰,為了達成此目標未來仍將需要更加速新環境技術的研發。

參考資料:日經JR東海JR東海

責任編輯:吳秀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