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美利證券(TD Ameritrade)的最新報告,全球經濟有超過 50% 機率將走向衰退,Google 統計也顯示,「被解雇後該怎麼辦」(what to do when you get laid off)的關鍵字搜尋暴增了 336% 。
美國許多大型企業陸續出現裁員潮,根據《路透社》報導,Facebook 母公司 Meta 計畫將大砍今年 30% 的招募額度,並提醒員工可能即將面臨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華爾街日報》則指出,沃爾瑪(Walmart)近期準備裁員約 200 人。面對岌岌可危的就業大環境,工作者該如何因應?
面對可能的解雇潮,該做些什麼準備?
1.在經濟衰退期「重寫」職位描述
職位描述(Job Description)不該僅限於字面上的意思,描述不是平實乏味的記錄,應該避免將職位描述當成每日工作日誌在寫,而是更加強調在工作上的創造力。
根據資誠管理顧問公司(PwC)調查研究,超過 77% 的企業執行長最看重的是員工的創造力(creativity)與創新能力(innovation)。今日的工作型態已不像以往,固定模式的工作已由機器與演算法取代,在這個資訊過載與人工智慧的年代,擁有創意與創新這種無法自動化的能力,才是企業執行長所追求的人才。能夠跳脫既有框架,進行批判性思考,才是創意與創新的來源。
媒體通信服務公司 Cision 公司銷售總監也認為,領英(LinkedIn)個人檔案應該要強調工作創造的成果,而不是流於例行性的工作日常。每分工作都是在管理經手的人事與流程,職位描述應該要確實表現工作創造出的價值。您過去曾創造什麼,創意將如何引導您,將這些表現在個人檔案上,在經濟衰退期有助於幫您製造新的工作機會。
2.評估經濟衰退到來的真正風險
雖然供應斷鏈又通膨高漲,但經濟衰退並不一定會發生。聯邦金融網路公司(Commonwealth Financial Network)資產管理經理人彼得·伊塞爾(Peter Essele)認為不必太悲觀,因為過去一年來工作機會成長達 4.31%,是 40 年以來的最大增長。然而 Google 搜尋的統計卻顯示一片悲觀,「工作機會不保,無法付起房租」(lost my job can’t pay rent)搜尋暴增 467% 。這很可能是總體經濟趨勢與個體趨勢的落差,但做最壞的打算,抱著最大的希望仍是不變的道理。上班族應該現在就開始動起來,更新自己的人脈網路,以便不時之需。
3.在經濟衰退來臨之前自我加值
此時,您所要做的是評估自身對於雇主的價值。是否需要抽空自學一些技術技能,或取得幾個證照?未雨綢繆,特意學習,增加更多技能包,提升自我價值。
當然,面對經濟前景不明,如果工作暫時受到經濟影響沒有著落,也可以考慮所謂「零工經濟」(gig economy),轉成自由職業工作者接案,或甚至大膽創業。總之,儘管經濟現況看來仍不至於大幅反轉,但避免經濟下行影響工作時手忙腳亂,上班族仍需提前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
這個心態的差別,決定了你是「店員」,還是能升上「店長」!
高價生吐司遇瓶頸、平價小吃卻細水長流?從「日本關店事件」看3個經營難題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