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樂迪布局娛樂大未來
好樂迪布局娛樂大未來
2002.07.15 | 科技

華燈初上的Friday night,只消站在好樂迪門口,就可以聽見櫃台人員頻頻抱歉:「對不起,我們現在客滿……」,大廳則是坐滿身穿Hip Hop打扮的金髮少年在等待包廂,擦身而過的服務人員,才剛帶位完畢,馬上引領另一群顧客進入包廂,大多數服務人員,頂多只能給你一個微笑,沒時間多瞎扯幾句。在這裡,全然沒有不景氣的蕭條感。
「好樂迪今年還會繼續成長,」中山大學企管所畢業,1993年即進入好樂迪工作的執行副總張佑任,在民生東路上的總管理處接受訪問。這裡,就是好樂迪第一家店座落的位置,9年來,她以此為中心,呈輻射狀開店,幅員遍布全省,北到基隆,南到屏東;店數也從1993年的4家店,成長到今日的61家。累計今年第一季的營收已有9億8千餘萬元(全年目標是40億元),每股稅前獲利達1.41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9%。
營收大成長,也吸引外資大幅加碼買進7091張好樂迪(累計至6/22截稿日為止),佔好樂迪資本額的3.85%,而明年,轉投資的松崗科技、阿爾發音樂(綜藝聞人吳宗憲所創,旗下有知名歌手周杰倫)等事業將產生綜效,會是好樂迪豐收的時刻。
好樂迪這樣一家「傳統產業」,憑什麼條件吸引外資資金進駐?什麼樣的策略思考讓他們從本業(KTV)出發,跨足至上游唱片事業,及凝聚力強的遊戲產業?

**清楚的定位,走過黃金10年

**
定位清晰,率先搶進「學生市場」,是好樂迪第一個成功關鍵。
「80年代台灣KTV都走高價路線,」好樂迪執行副總張佑任回憶,10年前還在念研究所的他,「偶爾」才能走進KTV一趟,「我們一行10個人向教授借了金卡,只唱2個小時,每個人居然要分攤400多塊。」張佑任笑著說。
當年日本經濟成長已經趨緩,前往日本考察數次的好樂迪總裁盧燕賢及管理階層都認為,台灣極可能步上日本經濟成長趨緩的後塵,「不景氣年代,有可能靠高價服務安然度過嗎?」
「我們思索著,什麼樣的市場適合好樂迪?」張佑任回憶當時的狀況說。
幾經討論,好樂迪決定將市場目標鎖定在學生族群。「學生不是很care服務,但對價格卻很敏感,」當時好樂迪打出「55元喝到飽,99元唱到『燒聲』」,結果12點才開始營業的西門店,下午1點鐘已經客滿,不但如此,還有很多學生在外頭排隊,「從來沒想過下午會有那麼多學生來唱歌?」張佑任至今仍覺不可思議。
日本經驗是好樂迪清楚定位的轉折點,當時會前往日本考察,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

**服務重要,價格便宜更重要

**
1993年好樂迪正準備開第5家店時,由於組織系統變得龐大,人員對於公司定位、前景都是「各自表述」,為了凝聚士氣及提升人員素質,每星期二下午,全體員工都要參加由董事長盧燕賢親自主持的讀書會。
「星期二下午2點到5點,好樂迪門市都空蕩蕩的,」張佑任回想,其實有很多人寧可上班也不願意參加讀書會,因為讀書會不光要看書,還有期中考跟期末考,成績還會被列為升等考績之一,不過,由老闆親自領軍,誰敢不從?
讀書會雖然增加不少壓力,但透過讀書會知道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經營理念,也從美國威名百貨(Wal-Mart)的通路經驗上增長不少知識。一次,盧燕賢發覺日本經濟泡沫化階段中,有幾家量販店業績卻逆勢成長,做事明快的盧燕賢,馬上決定帶著主管,飛往日本參觀這幾家量販店。
「真的讓人大吃一驚!」張佑任回想,其中一家專售女性化妝品的量販店,門口有一片玻璃破掉了,店家非但沒有換掉,還只用醜陋的黃色膠帶黏著,詢問後發現,店家把換玻璃的錢省下來,以提供更便宜的產品給消費者。
「也許服務不是100分,但是要給消費者最便宜的。」這家逆勢成長的量販店,讓盧燕賢在心裡做了一個決定。
在當時KTV大多朝商務人士市場發展,好樂迪從日本經驗裡看到一個全新的市場,這個原本不被看好的新區塊,支撐好樂迪走過9年的成長,其他堅持走高價位路線的KTV,現仍存活者已寥寥無幾。

**電腦化是重要推手

**
低價一定會受消費者青睞,但是服務也不能讓消費者失望,如何將服務水準維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呢?電腦化,成為最重要的幕後功臣。
你可能不知道,從你撥打電話訂位的那一刻起,看不見的隱形功臣便開始運作。
首先是電腦動態訂位系統,負責安排消費者進場時間,接著領台工作站會把資料傳送到吧檯工作站及機房,通知服務人員出菜及進包廂服務,最後消費者要買單時,資料會匯入各樓層工作站,計算該包廂有消費人數、進場及出場時間等,服務人員只消「列印」,所有程序即完成。
當然,台灣第一家使用電腦點歌服務的好樂迪,在資訊化的道路上,也不是一路順暢。1993年,好樂迪積極擴點,兩年內開闢40家門市,「擴張太快,資訊系統到了無法負荷的地步,」張佑任舉例,有一次月初發薪水時,由於人員增加幅度過大,電腦系統當掉,只好用人工重新計算。後來,好樂迪乾脆轉投資碩源電腦公司,由碩源來支援好樂迪及旗下關係企業的資訊系統,讓好樂迪更能專注於本業上的發展。

**遊戲、音樂產業交叉行銷

**
好樂迪販售的是一種同儕相聚的親密空間感,本身並沒有經營內容產業,但是麥克J.沃夫在《娛樂經濟大未來》一書中提到:「缺乏娛樂內容的消費品,在未來的超級市場很少有立足的機會。」好樂迪也深知,單靠增加門市據點,就要讓消費者上門花錢,有如緣木求魚,必須要找到一個新的驅動力量,而,那是什麼?
「遊戲有極大凝聚力,不像好樂迪的客戶根本沒有忠誠度可言,」張佑任說,松崗科技已經聚集一個社群,剛好可以成為一個宣傳通路,好樂迪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設法讓這群人回來貢獻本業(也就是KTV本身)。至於方法是什麼?張佑任只是神秘地說,下半年就可以知道了。
可以想見的是,如果好樂迪將松崗會員當作虛擬通路,阿爾發唱片等娛樂相關轉投資事業,勢必可以在同一群人身上進行交叉行銷,到時候消費者不但可以在好樂迪唱歌,買唱片、買遊戲,甚至進行連線遊戲,都不再是想像。
一個不會唱歌的盧燕賢,卻打造出一年40億營收的好樂迪,員工眼中黃金單身漢的他,應該是把終生熱情投注在創業-這件更令人熱血沸騰的事情上了吧。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