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悄悄撤出滴滴董事會!一度風光的叫車平台霸主為何走向失敗?
蘋果悄悄撤出滴滴董事會!一度風光的叫車平台霸主為何走向失敗?

根據中國共乘服務平台滴滴出行(Didi Chuxing Technology Co.)的本月公告,曾在2016年因美國蘋果(Apple)投資而加入其董事會的發展部門副總裁Adrian Perica,現已辭去董事一職。對此消息,滴滴並未多做說明,蘋果也拒絕給予回應。

曾出手投資滴滴,看好共乘、自駕車產業的長期發展

Adrian Perica在2009年加入蘋果,負責公司併購、收購等策略性投資計畫,在此之前,他曾於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美國跨國投資銀行與金融服務公司高盛(Goldman Sachs)工作。在2016年蘋果宣布向滴滴投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後,他便成為該企業董事會的一員。

蘋果出手投資的當時,滴滴正受到同業對手Uber的衝擊。之後滴滴決定出手收購中國Uber,在籌備收購金45億美元的過程中,蘋果正好投資了10億,此舉曾被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稱為「龐大的金融投資」,他表示,「滴滴的平台及管理團隊令人讚歎,我們期待支援他們的長期發展」,這也是讓蘋果了解中國市場的好機會。

滴滴出行.jpeg
圖/ Didi Global via Facebook

由於Uber為駕駛提供iPhone,乘客也可以使用Apple Pay付款,Uber一直希望與蘋果建立更深的關係。紀源資本(GGV Capital)管理合夥人童士豪也認為,Uber與滴滴結盟,再加上蘋果的投資,或許會創造更多合作機會。站在蘋果的角度,也有人投資者分析認為,入股共乘服務公司是Apple Car計畫之一,蘋果可能想打造自駕車的共享車隊,而滴滴在美國加州建造自駕車實驗室的舉動,似乎也驗證了這個推測。

上市後因中國政府打壓連連失利,如今滴滴也失去外國股東

到了2021年,滴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首次公開募股(IPO)的申請,當時公司市價估值達一千億美元,後來順利於當年6月30日在紐約證卷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DIDI),當日收盤14.14美元,市值估計681億美元。

但是,就在滴滴上市不久後,中國政府聲稱其違法蒐集用戶資料,網路監管單位也命令蘋果將滴滴叫車從App Store下架,此舉大幅阻礙了公司營運與成長,市值跌超過80%。2022 年稍早,官方也宣布從紐交所退市,最終股價為2.29美元,市值僅剩111.16億,往後交易僅在場外(如粉單市場)以代碼「DIDIY」進行。最後,歷經一年調查,中國當局以危害國家安全的名義向滴滴罰款12億美元。

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中國嚴格的審查與規範不僅嚴重打擊滴滴的發展,也讓蘋果10億元的股份也失去了至少80%價值,這很可能是使其決定撤出董事會的原因。根據2021年度財報資料,在Adrian Perica離開後,滴滴的董事會恐只剩下華人,包括創辦人兼執行長程維、共同創辦人兼董事長柳青等內部成員,以及來自騰訊、阿里巴巴、微博與中國能源公司新奧集團的外部股東等人。

滴滴股東會成員(個人)

個人股東 身分
程維Will Wei Cheng 滴滴創辦人、執行長
柳青Jean Qing Liu 滴滴共同創辦人、董事長
朱景士Stephen Jingshi Zhu 滴滴策略總經理
梁鳳霞Fengxia Liang 騰訊協理律師
張毅Yi Zhang 阿里巴巴資深法律顧問
王高飛Gaofei Wang 微博執行長、董事
王玉鎖Yusuo Wang 新奧集團創辦人、董事長
張博Bob Bo Zhang 滴滴共同創辦人、科技長、自駕車業務執行長
卓岳Alan Yue Zhuo 滴滴財務長、財務營運管部門總經理
孫樞Shu Sun 滴滴叫車業務執行長
資料來源:滴滴2021年度財報,《數位時代》製作。

滴滴股東成員(集團)

集團股東 持股份額
軟銀願景基金 20%
Uber 12%
騰訊 6.5%
資料來源:滴滴2021年度財報,《數位時代》製作。

滴滴頻頻失利、蘋果選擇退出中國的共乘市場,讓人不免聯想稍早鴻海子公司工業富聯入股中國紫光集團一事,曾因債務違約申請破產重組的紫光,業務版圖橫跨記憶體、IC設計、晶片製造等,鴻海此舉無疑是要跨足記憶體、通訊晶片製造,目的在於為將來發展半導體、電動車等事業鋪路,但是這場投資案是否能順利仍有待時間考驗。

從備受期待到撤出交易所,一圖重新審視滴滴近年發展

回顧在2016年獲蘋果投資、順利收購中國Uber的滴滴,除了穩固國內乘車市場,也持續將版圖拓展至海外國家,並積極投入無人駕駛技術的開發,在近年來取得阿里巴巴、騰訊、軟銀等重量級企業的資金支持,甚至曾間接獲鴻海投資,然而好景卻在赴美上市後開始惡化,走向下市、股價下跌、市值連連蒸發的結局。

回顧滴滴近年大事紀
回顧滴滴近年大事紀(2016-2022)
圖/ 《數位時代》整理、製作

在蘋果退出其董事會後,滴滴下一步該如何重振內部,面對中國政府對科技、資料使用的嚴格審查,並且回應股東們的期待,將會是令人值得關注的議題。

資料來源:Bloomberg9to5macMacRumors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