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浪就要破浪!謝繼茂領中華電大船轉彎,花3年成功打破20年的陳規
面對大浪就要破浪!謝繼茂領中華電大船轉彎,花3年成功打破20年的陳規

作為打造台灣產業基礎建設的泛公股事業,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不僅把20年沒更動過的組織架構重新再造,近3年也力求轉型,讓中華電信跟上全球趨勢,更有彈性迎向挑戰。

在2019年,當時的中華電信總經理謝繼茂申請屆齡退休,連退休後和太太一起旅遊的計畫都想好了。沒想到,他到行政院報告申請退休,並請院長蘇貞昌簽呈公文時,卻被第一次見面的蘇揆慰留,請他高升董事長,面對未來中華電信將進行5G建設、扛起國內企業轉型的基礎建設重責下,這個人事派令,讓謝繼茂意外、卻又責無旁貸。

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
謝繼茂任內推動不少「改變」。包含調整MOD收費機制,開放消費者自選頻道組成套餐
圖/ 中華電信

新常態與對手既競爭又合作

謝繼茂以超過30年的「老中華」資格內升為董事長,讓中華電信數萬員工在面對未來的業界挑戰時吃了定心丸。3年多來,謝繼茂帶領中華電信進行5G競標與多項轉型建設。對外,面對市場挑戰,穩坐三雄首席地位,讓中華電信5G基礎建設穩如磐石;對內,中華電信在今年初正式完成了組織轉型,三大事業體將讓公司永續經營。最近中華電信宣布加入RE100組織,以2040淨零減碳的目標,愛護台灣環境,更讓中華電信跟上全球趨勢。

掌管中華電信絕不是輕鬆任務,中華電信雖是電信業龍頭,但現在科技產業早已進入了跨領域與多項技術的競爭,電信產業早已不是昔日以行動電話、固網業務就能爽賺高營收的產業。謝繼茂指出,中華電信跨入資通訊產業,電信公司和電商、電視、資訊產業早已互相競合。例如2021年東京奧運期間,中華電信MOD需要即時轉播台灣選手的重要賽事,同時以5G技術多視角捕捉重要賽點時刻。中華電信也同時面臨來自海外的競爭,例如全球科技巨頭開始發射低軌衛星、建設海纜,面對巨頭林立市場,中華電信要與對手既競爭又合作,找出競爭新常態。

謝繼茂帶領的中華電信,採取「廣結盟」態度,不單打獨鬥,而是結伴打市場。例如攜手硬體製造、半導體、網通等業者,分別建構不同的領域優勢,在本地,和廣達與日月光做5GAIoT建設,架構智慧製造;和網通業者合作,進軍新的ORAN領域,串聯產業做VR演唱會、雲端遊戲、智慧工廠,讓台灣有更多創新應用,近期中華電信智慧解決方案輸出有成,企業專網、智慧製造、智慧農業、智慧樓宇打入泰國市場,今年將複製泰國經驗,擴大搶進東南亞市場,積極布局台灣5G企業專網,專案數可望倍增,貢獻營收得要具備規模經濟。

在國際間面對低軌衛星通訊趨勢,謝繼茂指出,中華電信是台灣唯一擁有衛星營運經驗的業者,將可望成為低軌衛星營運商未來落地台灣的首選,與全球業者合作,在台灣引進國際級服務。

火車頭投入純網銀、ESG邁向綠色企業

作為打造台灣產業基礎建設的泛公股事業,謝繼茂帶領的中華電信不但要做到龍頭的領導地位,更要在部分領域盡到火車頭重任,近幾年中華電信積極協助政策發展多項新事業、投入國際事務。

例如呼應政府產業發展策略,投入純網銀建設,「將來銀行」不久前開幕,中華電信是大股東,謝繼茂表示,透過跨業投資和學習,中華電信可望發展創新金融,打造金融科技服務的數位生活圈,為民眾提供更豐富的數位生活,更期望串聯Hami Point點數生活圈,雙方以客戶量及大數據為合作基礎,發展金融創新服務,開拓創新保險合作、AI財富管理等服務,以電信服務樣態黏客,也是攜手民眾迎向智慧生活的新里程碑。

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
中華電信是大股東,謝繼茂表示,透過跨業投資和學習,中華電信可望發展創新金融,打造金融科技服務的數位生活圈。
圖/ 中華電信

在投入國際重要議題方面,中華電信持續投入ESG永續發展,以積極的態度自我要求,運用核心專業、技術、資源、能力與特色,落實推動低碳永續。不久前,中華電信正式宣布加入RE100,要在2040年完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甚至依照國內再生能源發展狀況,進一步評估提前達成。

謝繼茂指出,中華電信目前每年用電規模超過14億度,未來用電量還將隨著5G及網路數據(IDC)等業務成長增加,但因應氣候變遷、努力降低碳排,規劃與推動一系列節能減碳的積極作為,包括預計2024年6月關閉3G網路、加速淘汰老舊耗能設備、數據驅動的網路智慧節能、實施內部碳費、持續建置太陽光電發電站、積極採購再生能源等。2022年中華電信也規劃採購再生能源2,200萬度,2023年預估超過6,000萬度,並研議簽署企業購電合約,以取得長期穩定與大量再生能源供應。

謝繼茂認為,國際倡議的ESG是未來10年重要議題,迎合全球淨零排放趨勢,機構投資人更將企業的ESG成果納入投資衡量指標項目,中華電信作為國際級企業也要積極布局綠電,發展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綠色再生能源,全力推動台灣的電信事業邁向綠色永續。

拚轉型花3年改造逾20年的組織架構

謝繼茂接任中華電信董座以來,外界看到中華電信不斷創新,這歸功於他在董座任內啟動的3年組織轉型規劃。其實這項計畫是在前董事長鄭優帶領下啟動,當時的總經理謝繼茂一手策畫,因他留下成為新任董事長,這家近百年歷史、員工逾2萬人的龐大企業,20多年沒更動過的組織架構,也由謝繼茂親手改造。

他喊出「躍升2021」,認為中華電信必須因應環境改變,全面改造組織、強化核心業務,架構上要引入「打造最佳客戶體驗」為目標優化成本、拓展營收,2021年是中華電信公司化25周年,也是3年轉型計畫最後一年,以「客戶導向」為核心,分別設立個家、企業、國際三大事業群及網路、數據、研究院三大技術團隊,在2022年1月1日,新團隊正式上線。

「組織轉型」是策略轉型計畫相當重要的一環,但謝繼茂認為困難度也是最高。在組織調整過程中,他花了近3年時間不斷與內部員工溝通,凝聚共識與方向,主要都是為了面對未來競爭。在眾多員工溝通會中,只要是有高階主管、工會幹部和幾百人的溝通會,他一定親自出席進行說明。

謝繼茂指出,其實組織改組是多年來的想法,但沒有人要做、也沒有人敢做,時勢所趨,面對大浪就要破浪。他指出,轉型勢在必行的原因是環境已經改變,例如過去獲利的語音業務,已經掉到過去的二十分之一,甚至讓人認為電信業者只是「笨水管」,用舊組織可以活下去,但要維持成長動能就要有危機意識,再挑戰新局,改變自己。他努力說服員工,中華電信在穩定獲利下轉型是最好的,因為有計畫、有進度,不是被迫轉型,加上只是因應業務調整的「積木式」重組,同類型功能單位以中心或科為單位調整,也不造成重大衝擊。

身為老中華電信人,謝繼茂看著中華電信從公家機關、國營事業,變成民營化企業,更要擺脫昔日「官方色彩」,成為能與民間企業靈活競爭的事業,全體員工的貢獻固然功不可沒,但要進行組織改革,習於安逸的員工自然會有抱怨,也有人認為董事長應該保守推動組織改造。但謝繼茂認為,「龍頭」不是理所當然,中華電信組織轉型,是為了因應已經出現的產業變革與新趨勢,轉型的成功關鍵在於員工能否改變老大心態,更有彈性迎向挑戰。

成果豐Q1、Q2財務指標均超越財測

經歷3年調整,最近中華電信一一展現成果,包括2021年集團與母公司營收及獲利雙超標、雙成長,歷經疫情考驗,財務仍反轉向上。策略轉型有成迎來營運佳績外,中華電信大力推動新世代網路轉型,積極推動行固網融合、雲網融合與智慧維運,藉由資源統籌運用與彈性調配,維運成本降低,大幅提升營運效能。

即使國內外各項經濟指標波動都相當劇烈,但中華電信仍繳出不錯的成績單,今年第1、2季的業務表現亮眼,各項財務指標均超越財測。中華電信一度業績連4年衰退,現在逐步擦亮龍頭招牌,從近期股價上漲,讓中華電信成為市值兆元企業,躋身全國上市公司市值前五大,以及亮眼財務數字來看,謝繼茂不愧投身40年的老電信與老中華,展現了領導大船轉彎的能力。

本文轉載授權自:台灣銀行家

責任編輯:黃翊禎、侯品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