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的分工,可粗略地劃分成半導體生產設備、材料供應鏈,IC設計、IC製造以及IC封裝、IC測試四大部分。IC製造方面,主要由全部一條龍從設計、到生產都做的IDM (整合元件製造廠),與台灣發展出僅負責製造的晶圓代工廠。
從2020年下半年起,全球半導體市場陷入嚴重的供不應求狀態,「晶片荒」成為近年來的熱門名詞,為了滿足客戶「殷切」的需求,全球半導體製造廠積極擴建產能,期望能舒緩供需失調的困境。
整體半導體業營業額在2021年大幅成長,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業額首度超越5000億美元大關,達5559億美元,較2020年的4404億美元成長26.2%,創下歷史新高。
在整體半導體業營業額創下新高的背景下,晶圓代工的產值也同步「水漲船高」創下歷史新高。2021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營業額突破1000億美元,達1080億美元,較2020年的835億美元,成長29.3%。
今年上半年半導體市場營業額仍持續成長,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業額達3074億美元,較2021年上半年的2506億美元,成長22.7%,延續2021年的氣勢。
不過從今年下半起,不斷傳出半導體公司營業額不如預期的壞消息。英特爾Intel第二季營業額為153億美元,年減22%,季減16.8%。英特爾今年財測營業額為650-680億美元,年減約9%。
晶圓代工廠的主要客戶群:IC設計公司傳來壞消息
輝達NVIDIA第二季營業額為67億美元,年成長3%,季減19%,較5月預測的81億美元,大幅減少17.3%。該公司預估第四季的營業額約59億美元,季減11.9%。虛擬貨幣「挖礦」需求銳減,加上美國政府管制A100及H100晶片出貨到中國,對年度營業額造成不小的衝擊。
美光科技Micron最近公布的財報更是令市場震驚。今年第三季美光科技營業額僅達66.43億美元,年減20%,低於先前預期的68-76億美元。官方對第四季的展望也不樂觀,預估營業額為42.5億美元,每下愈況,因此美光科技削減未來一年總資本支出三成,對晶圓製造設備的投資更大砍五成。
在通膨壓力、俄烏戰爭的陰影下,今年半導體市場恐無法像上半年般地成長。預估2022年全球半導體營業額僅能達5950億美元,年成長率為7%。2023年恐陷衰退,預估全球半導體營業額將達5480億美元,衰退7.9%。
晶圓代工廠主要的客戶群為IC設計公司,他們為IC設計公司提供各種不同的製程,以製造出產品。其中最新、最先進製程,可以讓IC設計公司設計推出最先進的產品。
沒魚蝦也好?IDM會把自家剩餘產能拿出來幫人代工,提升產能利用率
除了IC設計公司外,IDM為了節省資本支出,也會利用晶圓代工廠的先進製程為它們生產產品。舉例來說,日本瑞薩電子,40奈米以下製程不再自建產能,全部委託台積電代工生產,主要考量原因是先進製程投資龐大,自己的產品恐無法填滿產能,導致產能利用率低,成本居高不下。
IDM廠除了委外代工外,有些IDM廠也開放自家產能,除了生產自己的產品外,若有閒置的產能,它們也會提供代工服務,為其他的公司提供生產服務。例如三星電子,早在20幾年前就開始提供晶圓代工服務。
晶圓代工廠可分為純晶圓代工廠及IDM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聯電、格芯、中芯等,皆歸類於純晶圓代工廠。
三星電子、英特爾、NXP、SK 海力士、TI等公司,或多或少皆有介入晶圓代工服務,因此可歸類為IDM晶圓代工廠。
投廠先進製程的龍頭IDM揮刀認真經營代工為市場投下震撼彈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為三星電子及英特爾,這兩大公司為全球營業額第一、第二半導體公司。三星電子近年來積極經營晶圓代工事業,市占率高居全球第二,而且積極發展先進製程,三星電子預計到2027年,將先進製程產能提升2倍,是台積電的勁敵。
英特爾大舉進軍晶圓代工市場,高調宣示將在美國、歐洲大額投資大舉興建多座晶圓廠,瞄準晶圓代工市場,「來勢洶洶」為將來晶圓代工市場投下「震撼彈」。
通常晶圓代工產業的營業額年成長率,會超過整體半導體產業的年成長率,2021年全球半導體營業額的年成長率為26.2%,而晶圓代工產業的營業額年成長率為29.3%,超過整體半導體產業的年成長率。
終端市場吃不下了!消庫存、斷長約成代工客戶2022下半年關鍵要務
不同於晶片荒時每家拼命公司都拼命搾產能;今年第三季起,不少晶圓代工廠的產能利用率開始下跌,有些二線廠某些製程的產能利用率下探80%,
智慧型手機、PC市場不僅庫存高,而且需求不振,這使不少IC設計公司不惜賠違約金,取消對晶圓代工廠的長約訂單,以消化自家「堆積如山」的庫存,由此可見景氣下滑的嚴重程度。輝達提列13.2億美元作為處理庫存及長期合約違約的損失,由此可見各大IC設計公司高庫存的嚴重性。
今年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營業額預估可達1210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12%。2023年晶圓代工產業仍可逆勢成長,預估全球營業額可達1280億美元,年成長率為5.8%,在大家「有志一同」去庫存的努力下,仍可小幅成長,主要拜高效能運算、5G、車用半導體、工業用半導體等需求持續暢旺之賜。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