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科技日(HHTD22)今(18日)正式登場,展示旗下3款電動車,包含量產版的鴻海Model C,電動皮卡車Model V及跨界SUV Model B,今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親自開量產版Model C、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則是親駕Model B登場。
劉揚偉呼籲,過去PC時代,零組件決定權往往在平台提供者,在電動車時代,希望大家一起定義電動車平台標準,爭取世界上的話語權。
鴻海Model C繞場,郭台銘:電動車有助台灣工業升級轉型
科技日選在郭台銘生日這天舉辦,他興奮說,「每年都可以收到領先指標產品,是非常貴重的生日禮物。」
郭台銘認為,電動車是除了半導體外,對台灣工業升級轉型有幫助的產業,第一個原因是全球性,第二是電子、機械產業融合,第三是供應鏈的整合性,這對台灣未來極具發展前景。
鴻海電動車布局第一步:打造MIH平台,集結台灣工業實力
全球氣候暖化、油價高漲後,每個國家都需要發展自己工業。實體工業是經濟成長硬指標,加上虛擬經濟發展,「實虛整合」是未來的基礎。
鴻海透過打造鴻海MIH開放平台,進入到電動車產業,「國際化、創新設計、鴻海的速度代表著台灣,集結台灣的工業實力。」
鴻海電動車Model B,配備有哪些?
這次鴻海科技日首度開放納智捷n7車主、鴻海官方臉書粉絲參加,並新推出Model V、Model B兩款新車。
作為個性化的都會休旅車Model B,具備450km續航里程,以4,300mm車長,加上2,800mm軸距,創造出小級距大空間的舒適座艙。內裝部分,有15.6吋結合數位儀表與實體按鍵,駕駛前方還有小儀錶。
透過汽車電子電氣架構(EEA)架構,可支援5個螢幕、32支喇叭、20個感測器,且可透過OTA(空中下載技術)進行軟體更新。此外,車輛導入數位鑰匙UWB,透過遠端解鎖,車尾還有迎賓圖示。在安全上,跨系統整合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DMS(駕駛行為監控)功能。
鴻海電動皮卡Model V,台廠零組件供應5成以上
另一輛電動皮卡Model V,可視為鴻海完成乘用車及大型商用車中間拼圖的里程碑。這是台灣第一台自行設計開發的電動皮卡,也是鴻海第一台瞄準都會的皮卡,台廠零組件供應達5成以上。
它擁有達1噸的載重能力、3噸的拖曳能力,採用兩廂式5人座的空間設計,無論載遊艇、露營裝備都可使用,可以跨越山丘與溪流,續航力達420公里,30分鐘內可從20%電量充到80%。
而鴻海Model C為首款量產版電動車,納智捷n7在9月1日開放預購在短短32小時吸引1.5萬張訂單,不過關於售價資訊仍由客戶納智捷公布。
鴻海電動車布局第二步:提供半導體、電池、軟體平台的垂直整合服務
劉揚偉表示,「鴻海過去造PC、造手機,現在造車,」從25年前製造電腦,至今已製造20億台智慧手機。
鴻海宣示未來十年在電動車領域的CDMS (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託設計製造服務)商業模式,提供三電系統、半導體、電池、軟體平台的垂直整合服務。鴻海在半導體發展超過十年,已建立碳化矽完整生態系。
由於軟體服務占未來電動車很重要的一部分,鴻海推出的電動車軟體平台HHEV OS,可用來簡化軟體開發的複雜度,大幅縮短開發時間;HHEV.OS也符合車規安全,確保即時可靠的傳輸。
鴻海電動車布局第三步:台灣、泰國、美國生產上市,估2025年打下5%市占率
在製造方面,這三部電動車將在台灣、泰國、美國工廠生產上市,同時和印尼、印度合作洽談。預計美國年產輛50~60萬,泰國2024年開出15~20萬製造產能力,預計2023~2024年展開。
劉揚偉強調鴻海在垂直整合的能力上,競爭對手是「不容易複製的」,長程的目標作為「平台提供者」、「整車製造與設計」,希望做到跟ICT產業一樣成果,預計2025年5%市占率目標,達到1兆元營收。
最後劉揚偉也呼籲,過去PC時代,零組件決定權往往在平台提供者,呼籲大家一起來定義平台,唯有這樣才可以在世界上擁有話語權,創造更大的價值。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