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力發電是什麼?為何說台灣超有潛力,還獲日本元老級企業助攻?
小水力發電是什麼?為何說台灣超有潛力,還獲日本元老級企業助攻?

為推動台灣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除了政府大力推動的太陽能、風能外,「小水力發電」成為再生能源的新勢力。

看準台灣發展小水力的機會,日本元老級水力公司「日本小水力發電株式會社」攜手台灣新創「水律能源」,要把日本的技術與經驗帶進台灣。

選在2022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期間,日本小水力發電株式會社社長半田宏文來台與水律能源進行合作簽約儀式。半田宏文接受《數位時代》訪問表示,「台灣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有高山、降雨量豐富,發展小水力發電一定有機會。」

水律能源.jpg
選在2022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期間,日本小水力發電株式會社社長半田宏文來台與水律能源進行合作簽約儀式。
圖/ 水律能源

從自來水廠到河川都可以蓋小水力電廠

一般民眾熟習的水力發電廠,多是在蓋水庫、日月潭等地,利用水流的高低位差來發電。而所謂的「小水力發電」,泛指機組裝置容量在2萬kW(瓩)以下,約是大型水力發電廠一座機組的三分之一或更低,讓自來水廠、民生/工業的污水廠、河川到農田灌溉渠道等地點都可發展小水力,

國際上,開發小水力的方式分成「離槽式小水力」、「在槽式小水力」兩大類,因應不同的地理環境及水源狀態。

  • 在槽式:在既有的渠道上,利用既有的結構物(如:斜坡),將水輪機建置在渠道上進行發電。
  • 離槽式:在水源處引水至蓄水槽,再利用管線將水流,透過水輪機進行發電。

根據能源局統計的「台灣再生能源發電結構」,截至今年8月底的佔比為:太陽光電43.5%、風力10.7%、 水力28.5% 、廢棄物16.5%、生質能0.6%、地熱0.1%。

若放大到整體發電結構,台電2021年統計, 水力占1.3% ,燃氣42.5%、燃煤35.5%,核能10.8%,顯示國內水力發電仍處於萌芽狀況。

水律能源執行長陳谷汎指出,台灣水力發電已開發約2GW(百萬瓩),未來還有10GW潛能,商機可期。

水律能源.JPG
左起為水律能源執行長陳谷汎、日本小水力發電株式會社技術長三輪真司、日本小水力發電株式會社社長半田宏文、水律能源產品經理陳佳賢。
圖/ 陳映璇攝影

結合日本水輪機經驗,投入電廠設計、設備維修

為突破技術關卡,陳谷汎找來擁有20年開發小水力發電經驗的「日本小水力發電株式會」,雙方主要聚焦在歐洲4家水輪機的技術採用(捷克MAVEL、捷克CINK、德國HydroWatt、德國REHART GMBH),過去日方使用這4款水輪機已導入35座小水力發電廠,一年發電量達20億度;未來台灣可以根據流量與落差,來判定需要採用什麼款式的水輪機。

藉由過去日本20年使用水輪機的技術,及維修設備的經驗,傳授給水律能源,協助台灣可以做好設備的測試與維修。

從場址選點、監測流量、挑選水輪機及電廠設計,都會跟日本進行技術交流。日本小水力發電株式會社社長半田宏文表示,「現階段的合作重點不在規劃要做到多少的開發量,重點是蓋了一座電廠後的維運,必須先做好。」

水律能源JPG
除了使用國外的水輪機外,水律能源也自行開國產「阿基米德水輪機」。
圖/ 陳映璇攝影

台日合作重心在開發一般河川、農業用水,目前水律能源開發中的裝置容量累積達30MW,平均一座小水力發電廠裝置量達100kW~2000kW,以一座500 kW小水力發電廠,年發電量近400萬度,造價費用近億元,所費不貲。目前經濟部已規劃提高補貼小水力的躉購費率,鼓勵業者推動。

其中南投、花蓮是水律規劃最多案場的場域,陳谷汎不諱言,「一座電廠開發最難仍在行政程序與法規,理論上一個案場從選址到開發完成平均需要2~3年。」

小水力發電效率高、低碳排,成為最夯綠電

即便國內小水力發電還在萌芽階段,但它的優點已被許多人看見而投入開發,像是正崴集團子公司森崴能源也在今年跨足小水力發電。從日本的經驗來看,小水力有哪些特點?

  1. 基載特性,由於水力可以24小時穩定發電,在日本用於調節風力、太陽能間歇發電的問題。日本小水力發電株式會社技術長三輪真司說,「 水是24小時在流動,水力發電效率是太陽能的6~8倍。

  2. 低碳排能源,小水力發電在日本的能源市場裡,扮演排碳量最低的角色。從產品碳足跡來看,太陽能板製造的過程,有耗能、不易回收的特性;水輪機都是金屬結構,不會有大量電力的使用。半田宏文指出,「太陽能是水力發電5倍的排碳量。」

  3. 環境友善,相較於蓋水庫,採用機械式水輪機,對環境影響較低。

即便太陽能在日本仍扮演主流再生能源,但所需的土地面積也大,日本山梨縣一度因為滿山滿谷的太陽能板太擾民,導致官方下令禁蓋太陽能板,「現在在日本做太陽能,反而是對地球不好的,太陽能電價也都掉到10日圓以下」半田宏文說。

相較大型水力發電廠,小水力的水源多是維繫大眾的生活用水,水量不大但十分穩定,例如灌溉渠道、自來水廠通常不易停水。

台灣與日本同屬海島型國家,但日本已是全球排名第五的水力發電大國。半田宏文認為,台灣逾3千公尺高山,有300多座,日本僅21座;加上台灣年均降雨量在全球僅次印尼,條件比日本好,「有高山、降雨量豐富,水力發電將成為台灣重要的基載電力。」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再生能源 #綠電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