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衛星,隨時點播網路Live Show
LAN+衛星,隨時點播網路Live Show
2002.06.01 | 科技

6月份,NBA決賽接近尾聲,不管是擁有「歐布連線」的湖人隊順利奪冠,完成三連霸,還是東區殺出黑馬終結了紫金王朝,全球體育運動的焦點,勢必得從籃球場上移轉,進入更勁爆的足球場上。
是的,在優雅的溫布頓網球賽開打前,狂野近乎歇斯底里的世界盃足球賽,將掠奪全世界超過10億觀眾的注意力,不管是球員、球迷、暴徒還是賭徒,都準備好用最亢奮的情緒來對付這場賽事。畢竟,NBA和溫布頓每年都打,世界盃足球賽可是4年才一次。
商業嗅覺敏銳的年代媒體集團董事長邱復生,就從中看到機會,利用這場足球賽,開啟他的下一個媒體年代。即將於6月份開播的年代數位媒體,是實現這個想法的第一步。只不過,這一次觀眾不是透過電視,而是在電腦螢幕上看節目。

**找回觀眾?還是改變媒體?

**
世界盃足球賽開踢後,年代數位媒體將透過衛星,下載內容到電腦上,用4個頻道鎖定球賽,有兩個頻道專做現場直播、1個頻道播精彩進球鏡頭剪輯,另一個頻道播出年代數位媒體自己做的相關節目。在台北京華城的地下室、以及全省多家網咖店內,也可以欣賞到這些節目。
「電視的收視習慣是linear(線性),電視台排好節目表後,就照時間播出,它設定晚上8點是黃金時段,觀眾就得接受8點是黃金時段,」邱復生反問,「整個社會的行為正在改變,有多少人上晚上8點在家看電視?在傳統電視的邏輯下,一般人看電視時間只會愈來愈少。」
過去5年,從美國、英國到亞洲的日本和台灣等地所做的媒體使用行為調查,不管是AC Neilsen或Find/SVP的報告,都指向同一個結論:年輕人使用傳統媒體(報紙、雜誌、廣播和電視)的時間,正逐年下降,唯一上升的媒體是網際網路。
「如果年輕人不看電視,身為電視人該如何回應這個挑戰?」邱復生提問。
要重新找回觀眾,他認為,不是去改變電視台的習慣,而是重新設計一個媒體,迎合現代人使用媒體的習慣。「網路的特性是non-linear(非線性),觀眾自己決定什麼時段是黃金檔,裡頭放什麼節目,瀧澤秀明、F4和孫燕姿可以同時出現在3個頻道上,彼此不必有關連,」邱復生強調,「差別在於:電視是躺著看的,網路是坐著看的,因此我要讓網路也可以躺著看。」
但是,如果不想在電腦前躺到睡著,網路下載內容的速度和穩定度,就必須和電視節目一樣(不曾遇到看電視節目還要等或當機的情況吧)。以現有的網路頻寬和架構,這個想法很難落實。

**不做媒體,要做娛樂

**1999年,年代曾與中華電信合作,利用網路直播金馬獎頒獎典禮,但是連線的上網者將近2000人時,系統就因不堪負荷而掛掉,也讓網路電視計畫停擺了一段時間。不過,邱復生發展網路電視的想法,並沒有中斷。
「這一次我不是要做媒體,媒體的意思是觀眾不用付錢,這一次我做的是娛樂,娛樂是要讓觀眾掏錢出來享受服務,」邱復生說,「那就必須改變網路,使用者目前面對網路是在忍受,不是享受,電影院不可能播到一半突然停掉。」
年代數位媒體以衛星做為媒介傳送內容,解決頻寬問題,內容從衛星下傳時,送到布有區域網路(LAN)的環境,比如企業辦公室、社區、學校或網咖,儲存在這些單位的機房的伺服器中,再送到個別使用者的電腦。從衛星下傳到區域網路的過程,內容可以透過加密而不外洩,而進了區域網路後,因為區域網路對外都架有防火牆,在裡頭傳輸資訊也沒有安全顧慮。
衛星加上區域網路,等於跳過廣大的公用網路(埋在地下的電纜和電線桿上的電話線),也跳過目前頻寬不足和傳輸安全的問題。但是,使用者也必須在有區域網路的環境中,才能使用到這項服務。
「我們先從網咖和大學開始,這些單位有現成穩定的區域網路,」年代數位媒體副總經理賴麒宇指出,目前已有近300家網咖裝置完成,可以接收衛星訊號,在大學方面,台大、政大、交大、成大、中山、逢甲和銘傳等15所大學,正在試用這套系統。賴麒宇估計,業者的裝機費用約2萬5000塊台幣(包含碟型天線和軟硬體),後續收費方式是照人頭算,1位使用者月繳299元,超過30萬個使用者可達損益兩平。整個計畫最早從1999年開始,2000年7月正式成立公司。

**娛樂大亨重兵出擊

**
3年來,賴麒宇出國近30趟,到香港、美國和英國等地,考察當地的同類型計畫,並研究廠商所提供的最新系統,而邱復生本人也曾專程飛到以色列,忍受入境時近乎詰難的盤問,到台拉維夫參觀新的數位訊號傳送技術。賴麒宇指出,年代數位媒體是全球第四個營運的互動直播電視台。
這個耗資2.6億台幣的投資案(年代佔78%股份,香港電訊盈動佔22%),是邱復生摸索網路多年後,重兵出擊的一仗。1997年,TVBS和華視,是國內電視台最早成立網站的兩家;1998年,年代推出Direct PC計畫,直接在PC旁裝碟型天線,接收衛星訊號上網和下載內容,等於是數位媒體的前身。Direct PC後來沒有推廣,轉為應用在企業界,台塑就透過這套系統,傳送投標資料給2千多家下游供應商。
邱復生對新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這也使得他總能抓到市場口味,推陳出新。當新力推出PS2遊戲機,他也在香港買了一台回來玩,熟悉遊戲特性。為了解年輕人在想什麼,他特別請人到漫畫店租了二十多套漫畫,而且都租第一集,拿回來看了有興趣再租續集。從《流星花園》這部暢銷漫畫,讓他產生拍電視偶像劇《流星花園》的點子,後來大賣而且捧紅了F4。
「邱董的點子很多,公司內很多觀念都是他先開始談的,」賴麒宇指出。他舉例,TVBS有3個新聞頻道(TVBS,TVBS-N和Era News),每一支拍回來的新聞帶,都要拷貝成3份,再送到3個新聞台的副控室去剪接過音。TVBS內部正在調整,把新聞帶先轉成數位訊號存檔,透過內部網路直接傳到副控室的電腦做剪接,省掉做拷貝的工夫。
從「線性」的傳統電視轉到「非線性」的數位媒體,對邱復生十足是新的挑戰。11年前,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迪士尼就曾嘗試過互動電視計畫,結果失敗;2年前,在香港炙手可熱的李澤楷捲土重來,透過衛星做互動電視,最後鎩羽。
「他們的方法是在電視機上裝set top box(將衛星訊號轉為電視播放內容的設備),抓的是原本看電視的人,我的方法是用PC,不需要set top box,抓的是上網族群,」邱復生很有信心地說。
6月份,世界盃足球賽開打,屬於年代數位媒體和觀眾之間的互動大賽,也將同步進入第一輪賽事,差別在於這一場比賽的目標是雙贏,只要有一方輸,就不會有贏家。

邱復生:「我不要客廳那一群人,我的重點在書房」
這是一個個人傳播時代,媒體和觀眾的關係,正從大眾走到分眾,再走到個人。以前電視作業方式決定消費者收視習慣,它訂幾點播什麼節目,觀眾得配合它。現在要倒過來想,8點檔時觀眾不在家,那他可以看什麼?媒體要能知道他的需求,把內容傳到他當時最方便互動的工具上,可能是手機或PDA,這和電視無關,而是和娛樂有關。
東風、年代和TVBS是傳統媒體,是讓你坐在客廳看的,數位媒體是新的媒體,這一個媒體不找年紀大的觀眾,我不要客廳那一群人,我要抓的是台灣700萬上網者,讓他們在書房裡看。以後,電視不再是算有多少收視戶,而是算有多少網路帳號,一戶家庭可以有好幾個網路帳號。
我們透過衛星把節目下載到區域網路的伺服器上,觀眾想看什麼節目,自己到伺服器上抓,可以看現場直播,也可事後再看,節目你自己選,時間表你自己排,真正做到互動。網路有互動特性,很多人把它當媒體,但我覺得應該從娛樂去思考。
兩年前,我到英國參觀李澤楷在當地投資的互動電視系統,播的很多是當地節目,我一看覺得不對,當你是媒體,因為免費,觀眾可以接受,可是一旦觀眾要付費,那就是娛樂,他要看的是好萊塢的內容。李澤楷一天到晚談寬頻和互動,做的卻是電視的概念。
對我來說,目前的挑戰有兩個:第一、電視是躺著看的,網路是坐著看的,如何讓網路也能躺著看?第二、數位媒體和第四台都是付費媒體,兩者的關係如何互補或取得平衡?
至於如何打響數位媒體,我認為關鍵是經營人潮,不像過去網路所談的經營社群,這有賴創造event(活動)來帶動,也回歸到我的專長,把產品變成商品。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