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企業前進國際第一步
新創企業前進國際第一步

時至2022年第四季,COVID-19衝擊已邁入第三個年度,公眾大多已逐漸習慣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各國政府也逐步開放邊境啟動商業活動,然而經濟活動在各種不確定的總體環境因素下 (比如: 地緣政治衝突仍險峻、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等) 仍屬保守,以致全球風險性投資仍有疲弱跡象。KPMG最新一季2022 Q3《創投脈動: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顯示,本季度全球創投投資降至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隨著市場狀況的惡化,投資者將會越來越關注具有成熟商業模式和能夠證明營收的公司,這將會推動汰弱留強,留下行業中的佼佼者。

在如此嚴峻的商業環境中,新創企業的應對策略並非改採取畫地自限的態度,反之,有潛力、有企圖心放眼國際市場的新創企業自成立第一天起就應該思考如何布局全球市場,自詡從一個「國際型企業」的角度看待自身的優勢、劣勢,關注不同國家市場環境的差異,持續篤定以此國際化眼界調整商業模式以及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的定位,方能真正吸引到國際型的投資人關注。困難的總體環境也是新創企業思考、學習如何具備一個國際型企業營運韌性的機會,新創企業須謹慎審視自身的營運狀況,隨時因應外在環境校準執行的步調。

新創企業要前進國際市場,在擘劃、執行過程中應考量事項千頭萬緒,切需考量的層面已非單純投資前期有關設立登記當地公司等片面的零碎營運課題,而需更落地務實就前進海外市場做出完整的評估,以製造業而言,產銷價值鏈規劃相關應考量因素同時包含:如何於適當選址、盡速安排產製過程所需的水電需求、找到生產的人力資源,甚而安排貨運的物流方案:甚至在設立據點拓展業務前之初就應該考慮到未來如何退出市場的可能策略,方能在設計投資架構時保持彈性。換言之,「前進國際」包含投資、稅務等法規層面與非各項法規的要點,舉凡各國政治穩定度、語言的便利、消費文化習性、勞工素質等,無一不是新創前進海外所需面臨的挑戰。

KPMG
圖/ KPMG

我們按新創企業成長周期(Life Cycle) 梳理前進海外拓展業務的要點,分為:初進市場期、落地營運期、成熟/出場期三階段:

  • 進場階段:
    新創企業首先應該關注各個國家投資法規與相關商業限制,俾能迅速建置經營據點。除此之外,針對母公司尚需評估如何投資當地營運個體,該採取直接或者間接持股架構、所選擇的海外子公司組織型態,也需一併考慮是否運用租稅協定以節省稅負,或者相關資金流轉的安排 (比如: 資本額如何決定又出資方式的態樣)。另確認該海外子公司的功能定位也是此階段的關鍵要點,以設置一個海外經銷據點為例,定位為從事買賣業務的銷售商,相對於設定為代理台灣母公司的仲介商 (Sales agent),其收入模式將截然不同,此決策將影響長期而言應配置多少利潤在該國,進而造成有效稅率及租稅風險的差異。

  • 營運階段:
    此時海外據點已開始進行日常的商業活動,則必須遵循當地監管機構及稅務機關的規範,按其申報各類財務、稅務報表,則該國的租稅優惠政策、人力成本結構、員工外派與福利的社會政策、主管機關 (比如: 稅捐單位) 的查核力道等要項將是此階段影響經營績效的要點,此時除了可透過母公司與海外子公司間跨境交易評估可能節省的稅負,也同時必須關注全球反避稅的新法令趨勢可能的衝擊。

  • 成熟期階段:
    新創企業此時已驗證原始設定的商業模式是可行的,產生正向的經營績效,針對企業的持續營運而言,經營者在這階段會關注建置韌性供應鏈、智能供應鏈、型塑企業永續經營的文化及價值觀。但另一方面,企業為了邁向下個里程碑,除了再次檢視商業模式是否面臨更新、升級的必要性之外,此階段也是企業評估進入資本市場、甚或透過併購而退場的時點。

KPMG
圖/ KPMG

商業的世界中持續變動是唯一的不變,這個商業哲理適用於經營有成的跨國集團,也同樣適用於有企圖心前進國際的新創企業。新創企業在邁出第一步之前,創業家們早已反覆思量自身所處的產業上下游供應鏈特色,對於可能的海外據點再三考察相關投資環境與基礎建設,必然也就自身的商業人際脈絡、營運需求等縝密思考;恰逢疫後另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總體環境,過去幾年的挑戰中累積的經營智慧使創業家有信心因應之,也需就踏出第一步做好通盤準備以兼顧穩健原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