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有漫威跟星戰還不夠!Bob Iger 該如何挽救虧損的迪士尼?
【觀點】有漫威跟星戰還不夠!Bob Iger 該如何挽救虧損的迪士尼?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迪士尼宣布鮑伯.艾格回歸操盤,讓所有人大吃一驚。2005年出任迪士尼CEO長達15年的他,在2019年出版自傳《我生命中的一段旅程》(The Ride of a lifetime),並隨即在2020年卸任CEO、又在2021年年底卸任董事長,基本上艾格給人的印象就是正式「退休」。其光榮退役的地位,如同當年台積電的張忠謀,而如今竟然和張忠謀一樣,接班後竟又再度回鍋,究竟迪士尼發生什麼事?不言而喻。

自2005年這位迪士尼「老將」出任迪士尼CEO以來,就野心勃勃要把迪士尼再升級、打造成更強大的媒體巨獸,特別在內容端收購從來下手不手軟,前後大手筆買下皮克斯動畫、盧卡斯影業(星際大戰IP)、漫威影業以及福斯娛樂集團。同時又跟上串流媒體趨勢,上線Disney+並快速在第一季就獲得2,000多萬的訂閱戶(這也成為許多分析師看衰Netflix的關鍵)。

坐擁金山銀山,為什麼迪士尼就是不賺錢?

後來在很多分析師眼中,迪士尼坐擁各種大IP(智慧財產權,包括專利、商標、著作等),外加收購HULU、ESPN等媒體,理當成為串流龍頭,殊不知在2022第二季既有漂亮財報、總體訂閱數又真的成為龍頭而股價暴漲之後,隨即突然傳出消息,迪士尼表示他們要跟Netflix一樣推出低價廣告方案,這個方案等同於宣稱其看壞自家串流媒體營收,結果隔天股票暴跌。

到了2022年第三季,迪士尼立刻面臨串流媒體成長不佳,實體樂園復甦也不夠快的問題(現任執行長Bob Chapek本該是擅長這部分的),加上迪士尼為了在2021-2022年間狂衝訂閱人數,過度快速出產漫威影集跟電影、星戰影集,幾乎到了殺雞取卵的地步。

反過來看,消費者對於過度曝光的漫威作品反映顯得疲軟,特別是整個第四階段每部作品似乎都完成得太趕,比起前面打下的基礎來說顯得潦草,甚至就市場評價反應來說,更可以說是失敗。

2021漫威(Marvels)電影《永恆族》(Eternals)
2021 年漫威(Marvels)電影《永恆族》(Eternals)劇照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的評價跟票房都不如預期(2.5億美元成本、7億美元票房),就連旗艦中的旗艦《黑豹2:瓦甘達萬歲》更是,目前在評價跟觀眾反應上其實也顯得不夠「炸」。預算2.5億美元的《黑豹2:瓦甘達萬歲》目前全球票房總收入5億多美元,距離《奇異博士:失控的多重宇宙》2億成本、近10億美元票房還有一段距離,若和自己比較,距離首集《黑豹》的全球13多億美元,更是差了快3倍,又將面臨來勢洶洶的《阿凡達2:水之道》,很難預期後面的票房能夠穩健成長。

拿過去IP快刷一波,對串流、戲院政策搖擺不定,內容品質也有待考驗

2022年漫威在評價票房上最為成功的作品無疑是齊聚「三代同堂」的《蜘蛛人》,雖然票房來到全球19億美元的驚人紀錄,但其實《蜘蛛人:無家日》仍是跟索尼合作,多少還是要看對方臉色,未來能否繼續正常發揮,變數比其他漫威電影更大。

而在漫威天王凱文・費吉(Kevin Feige)已非專心在漫威電影發展上的狀況下,漫威電影明顯出現比先前階段更大的品質落差。事實上,從《黑寡婦》到《奇異博士:失控的多重宇宙》跟《黑豹2:瓦甘達萬歲》,都傳出在上檔前大量補拍跟重新剪輯,也因此讓美國後期特效公司一片哀嚎。

Kevin_Feige_(48462887397)_(cropped)
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Kevin Feige)。
圖/ 維基百科

更甭提《黑寡婦》不但有補拍重剪,再加上部分原因應是為了衝Disney+的訂閱數,而選擇在戲院上映時同步於串流平台上線,正面跟女主角演員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產生合約分潤爭議,讓迪士尼蒙上一層灰。同時隨後的《鷹眼》、《月光騎士》跟《女浩克》等影集不但本身口碑不佳,甚至起不了跟主線的交互作用,讓人不知道這些影集的後續效益何在。

但最終關鍵還是再也遮掩不住的財報,2022年第4季攤開來看,很明顯的是縱使迪士尼掌握了2點多億訂閱戶,卻無法轉換成營收,讓整體虧損超出預期,達到15億美元之譜。

雪上加霜的是,第4季除了12/8要上線廣告版看起來是個利多外,迪士尼原本預期推出的年底底強檔片《女巫也瘋狂 2》與《曼哈頓奇緣 2》評價皆不佳,實境節目《克里斯漢斯沃的極限挑戰》討論度更是低迷,外加克里斯漢斯沃宣布要放長假陪家人,無以為繼。

現在第4季尚未推出的只剩下《星際異攻隊:聖誕特別篇》《National Treasure: Edge of History》,以及改編1998年同名電影的影集《Willow》——這聽起來一點都不吸引人對吧?是的,唯一能讓人期待的作品,還要等到明年的第5階段開端《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熱》。

沒足夠凝聚觀眾進戲院的吸引力,上串流引訂閱其實不夠賺錢

與此同時,疫情轉換期期間體育賽事轉播費用變高,加上除了漫威能吸引票房外,迪士尼推出的動畫片如《巴斯光年》等等,更是評價票房都慘澹,也就是說堂堂迪士尼端出來的內容,竟然嚴重連續不如預期。此刻若再沒有人出來調整,恐怕虧損會更為嚴重。

Black Widow
電影《黑寡婦》劇照。
圖/ Disney

現在迪士尼的戲院票房在動畫片低迷狀況下,已經是倚靠漫威過去長期打造下來的戲院品牌來維持一定水準的收入了(莫忘凱文・費吉是支持史嘉蕾喬韓森告迪士尼,而且告完之後《奇異博士2》就沒有同步上串流平台了)。簡而言之,漫威仍然有回收和賺錢,仍然是迪士尼的資優生,但跟漫威自己過去的作品和成績相比,顯然不如預期,過去多年來打下的品牌還能消耗多久,讓人不能不憂心。

更有甚者,鮑伯.艾格在任期尾聲買下的福斯集團,其實有不少隱形負債,不少拍好的作品到市場後也是不如預期慘賠,這當然都是迪士尼需要吸收的,而且疫情後好萊塢幾乎是正式跟中國告別,也缺失了中國市場大補丸。

除了整理財務、內容投資、串流營運策略都是接下來迪士尼要傷腦筋的事

回頭過來檢視,顯然鮑伯.艾格任內其實政策大方向都沒錯,但後來接手的操盤手顯然不只經營不善、更不懂內容(大錢亂投、選題失誤、殺雞取卵),導致事態不如預期。但在此時臨危受命還能夠亡羊補牢嗎?目前各界預期鮑伯.艾格現下也只能減少內容開支、漲價,來挽回財務破洞。

但此一時彼一時,當所有人的消費習慣已經快速轉向串流媒體,Disney+還有可能(如隔壁棚的HBO MAX一般)踩煞車嗎?而且其中還有個最大的問題是Disney+尚未如Netflix在全球190多個國家皆落地,而是國際各地區由不同負責人在主導,內容上到哪裡莫衷一是,也未全力貫徹在最大化增加訂閱戶上。

目前Disney+跟Netflix買下獨家全球版權的內容所能觸及的地區和人口數總合仍然差距甚遠,但支出的費用卻沒有較為精省。筆者反而建議,迪士尼要將全部版權整合並且重新盤整國際布局,不能只有節流、更要開源。只要想清楚、策略明快地執行下去,手握IP重兵的Disney+要超越Netflix真的不難!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迪士尼 #Disney+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