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數位時代》與新創社群平台《創業小聚》,攜手長期推動AAMA台北搖籃計畫的「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共同發表了《台灣新創生態關鍵10年及展望》。在該份研究的九大發現中,其中一項 直指「企業參與新創」成為當前趨勢 ,凸顯台灣企業近年來大多面臨到市場飽和與數位轉型課題,積極尋求與新創合作,引入外部創新為活水。
攤開國內新創發展歷史,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分析到,正在經歷第三波的企業共創浪潮。
第一波發生在1980~1990年代傳統財團如台塑、東元等,針對當時新興半導體產業進行投資及上下游設備、材料的合作;第二波則出現在1990年代後期,台灣硬體產業鏈逐步拓展,早期企業如台積電、聯電,開始發展與聯發科、瑞昱等掌握關鍵新技術新創公司的合作;而目前台灣發生的風潮屬於第三波,主要由硬體產業公司,與軟體、雲端技術為主的新創公司,發展合作。
點、線、面3層次,成企業與新創合作指標
正因為企業如同一隻轉身困難的大象,面對眼前的挑戰有太多窒礙難行的苦衷,若是能尋求外援將有機會加速企業的轉型與進化,甚至摸索出意想不到的全新商業模式。
台大EMBA前執行長李吉仁從他過去於台大創創中心的經營經驗,歸納出3個企業參與或投資新創的動機。第一類是透過與新創的合作,協助企業面對數位轉型等新課題,有偏向嘗鮮與公益協助性質;第二類則是以投資新創作為外部創新的機會探索,同時解決集團量體過大導致的創新障礙;第三類則是在為公司累積的數據、資料庫等資產,尋找創新應用的機會。
而這樣的觀察也在許多企業與新創的合作中有所驗證,可以從「點、線、面」等三個層次逐一解析。
解決單「點」痛點
首先,是新創協助企業解決單「點」問題。如手搖餐飲業者清原面臨的疫情三級警戒,足不出戶或維持社交距離的新常態生活,傳統點餐服務已無法滿足現有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找上點點全球導入點餐系統協助翻轉眼前的困境,並同時強化數據資料的蒐集優化。
長「線」創造未來商機
從「線」的角度來看,是共同創造出未曾想過的商業模式。像是第三方數據Cookie即將走入歷史,作為快時尚電商平台,OB嚴選也在思考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獲取新客戶、維繫與既有客戶。特別在數據更加碎片化的此刻,如何將來自廣告端、企業客戶以及各種社群媒體平台的使用者足跡拼湊成有用的資訊,作為投放廣告的指引,也成為企業目前棘手的挑戰。最後OB嚴選攜手塔圖科技迎戰後Cookie時代,更在對數據資料熟稔後,有機會為OB嚴選實現智慧動態定價等不同商業模式與服務。
克服產業「面」的挑戰
最後,是面對挑戰與新創攜手打「團體戰」。舉例來說,產業跨入智慧物聯網(AIoT)的時代,應用場景變得更多元且複雜。以緯創為例,在滿足終端客戶的需求之外,也與Authme合作,將防偽技術整合到旗下的產品中,成為維持競爭力的關鍵。
點、線、面3個層次,就像是企業把面臨的挑戰轉換成考題,邀請新創團隊一起解題,從中找到共創的價值與理念。
站在巨人肩上,企業為新創團隊開啟不同視野
回頭來看,企業參與新創的方式確實相當多元,包括企業CVC到成立加速器,抑或是擔任新創業師等,但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仍建議企業,參與新創應循序漸進,成立垂直加速器很可能是企業釐清自身需求後的可行策略。
然長遠來看,企業應配置高階主管的「策略部門」或「新事業部門」來常態化新創相關業務,不只能近距離觀察新創、協助新創短期快速成長、鏈結資源等功能外,亦可幫助企業系統性尋找符合需求的新創標的,節省摸索成本。
不僅如此,大如巨獸的企業與充滿韌性與活力的新創團隊在合作上,肯定有需要磨合之處。對此,李吉仁認為賦能顧問(Enabling Consultant)的角色能適時在其中穿針引線,協助企業與新創之間的合作能更加順利。
對新創團隊而言,與企業合作的過程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的機會。大企業所擁有的人脈、客戶甚至是規模都是新創團隊難以觸及,若能與大企業一同合作,除了可以磨練自己的解決方案、加速落地時程,更能規模化商業模式,同時藉由合作的機會展現如何賦能企業客戶,共創雙贏的價值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