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支付跟PX Pay差在哪?全聯不跟補貼戰,「未必虧錢」背後有2大底氣
全支付跟PX Pay差在哪?全聯不跟補貼戰,「未必虧錢」背後有2大底氣

由全聯獨資成立的電子支付品牌「全支付」9 月正式上線,才上線 10 天註冊會員已突破 100 萬人,加上試營運期間,上線 2 周就空降台灣電子支付業者第 5 名。在 8 月底全支付上線記者會中,來賓名單長達百人。首波合作對象涵蓋餐飲、商圈、量販店、百貨、電影院、交通,一上線就有逾 10 萬個據點,開局來勢洶洶。

全聯全支付
全聯電子支付品牌「全支付」與百大品牌合作,共計逾 10 萬個合作據點。
圖/ 羅元駿攝影

事實上,在 2019 年 5 月,全聯就已經推出行動支付 PX Pay,200 天就吸引 500 萬人成為會員,現在有 830 萬名會員、活躍人數近 50%,貢獻全聯超過 3 成營收,一年交易金額達 600 億元。

近年來,零售業者先後插足電子支付市場,2019 年,統一超商獨資成立愛金卡(icash Pay),是第一間跨足電子支付的零售業者;今年 4 月,全家便利商店與玉山金控及拍付國際(Pi 拍錢包)成立全盈 + PAY;9 月,全聯獨資投資的全支付正式上線,消費者只要升級手機裡的 PX Pay,並完成身份驗證,即可使用由全聯推出的電子支付服務。

全聯推出電子支付,與 PX Pay 哪裡不同?林敏雄背後的盤算是什麼?全支付有哪些機會與優勢?

PX Pay 與全支付哪裡不同?

功能/支付名稱 PX Pay 全支付
綁定信用卡
儲值 ◯(透過信用卡儲值) ◯(持現金至實體門市,或連結信用卡 / 銀行帳戶儲值)
在全聯付款
在合作通路付款
累積點數 ◯(僅限累積全聯消費點數) ◯(合作通路點數均可轉為全支付的點數「全點」)
轉帳、拆帳
兌換外幣、購買金融產品

不打補貼戰,全聯的優勢與機會在哪裡?

根據資策會 2020 年調查,目前光是手機裡的支付工具就超過 70 款,但約 8 成民眾只會使用 3 款以內的支付工具,資策會《2021 年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揭露,想吸引消費者,關鍵在於「方便(63%)」與「優惠(47%)」。

但,優惠既是糖衣也是毒藥,目前電子支付用戶數最多(572 萬)的街口支付,2021 年虧損 4.56 億元,其中因素來自於行銷補貼費用達 3 億 300 多萬。

「這幾年一直在觀察,大家為什麼不敢站在前面?因為這是不賺錢的產業,」全聯董事長林敏雄表示,電支是「燒錢」的產業,嚴重一點,一年會燒掉 5 億元、5 年才能停損,「照理來說,一卡通跟悠遊卡,應該要帶頭做領頭羊才對,可是我看,大概也沒有做很好...... 所以義不容辭衝在前面。」

對此,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表示,「不會補貼行銷,也不會怯戰」,要以「機會」與「優勢」應戰。那麼,游金榮口中的「機會」與「優勢」在哪裡?

機會一:疫情帶動「零接觸」支付工具

首先,是疫情改變消費行為。根據資策會《2021 年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消費者選擇行動支付作為支付工具首要選擇的比例,從 37% 提升至 50%,使用場域多在日常小額消費的場景中,例如便利商店(70%)、網路商店(56.3%)、量販店(55.8%)、超級市場(51%)、連鎖餐飲(47%)等。過去,使用現金交易的人,現在可能會考慮用電子支付或行動支付等非接觸方式付款。

機會二:新法上路,促成電子支付百家爭鳴

再來,產業背景發生變化。以往電子支付不能進行跨機構轉帳,例如,街口帳戶不能轉帳到悠遊卡帳戶,但是,2021 年 7 月新上路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將電子支付業整併電子票證法規,只要金融業者建置跨機構共用平台,民眾的款項可以跨帳戶自由轉帳,也可以儲值外幣或新台幣、小額跨境匯款、兌換外幣,還可以申購基金或保單。

更重要的是,會員點數在不同企業之間,能夠互相轉換整合,比起單純綁定信用卡或金融卡付款的「行動支付」,電子支付能延伸的產品與服務內容更多元,其背後的「大餅」,包括掌握消費者輪廓、交叉行銷等應用,才是企業瞄準的對象。

而在競爭激烈的電子支付產業中,全聯也有其獨特優勢:

優勢一:不需額外下載 App 就能使用

從技術層面來看,不論是全盈 + PAY 或全支付,都是採用「多元平台嵌入式支付」(SDK)與現有的 App 介面串接。民眾不需要額外下載 App,只要透過手機裡的全家 App 或全聯 PX Pay 註冊,即可成為電子支付的使用者。

優勢二:PX Pay 貢獻 600 億營收,地推經驗為下個產品帶來信心

PX Pay 的成功經驗,也為全支付加持信心。PX Pay 貢獻全聯超過 3 成營收,一年交易金額達 600 億元。從用戶輪廓細看,PX Pay 40 歲以上使用者約占整體 62%、50 歲以上約占 27%。「以全聯第一線採買的成熟度,(電子支付)應該可以做得很好。」林敏雄說。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全支付董事長林弘斌、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一起與合作銀行合影。.jpg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全支付董事長林弘斌、全支付總經理游金榮與合作銀行合影。
圖/ 全聯福利中心

目前全聯有 1116 間店面數,過去是由店員手把手教學,將 40 歲以上的買菜族轉為 PX Pay 用戶;這次,除了全聯的店點數,全支付內部也組成「地推部隊」,每個部隊有 15 人,向各個夜市或小型店家,推廣全支付。

去年 12 月,全家與全聯兩大零售巨頭獲得電支執照時,曾宣布要強強聯手,只要金管會審核通過,全支付、全盈+PAY 用戶便可拿著自家支付工具到彼此的合作商店消費付款。不過,記者會上全聯沒有進一步透露合作消息,只說還在溝通談判,現階段會先以通路經營好通路、讓更多消費者方便使用為主。

若以雙方的競爭優勢來看,全盈+PAY 因為有玉山銀行入股,與玉山銀行打造可以透過電子支付連結到玉山銀行的平台,消費者透過全盈+PAY,就可以完成銀行帳戶、信用卡與信貸申請等服務,在金融產品服務上,更具有一條龍的優勢。

全聯則擁有龐大的通路數量、黏著性強的用戶。根據金管會 2022 年上半年統計,全台電子支付業者代理收付的金額為 79 億 994 萬元,一個 PX Pay 所產生的金流(600 億元),就超過全台電子支付業者代收付款項的 7 倍;全支付也在 9 月 7 日宣布,將在明年第一季與金融新創企業「好好證券」推出購買基金的服務。

延伸閱讀:【圖解】全台最火支付股,悠遊卡1月興櫃!2優勢立足電支圈,悄悄佈局ESG商機

全聯全支付
全聯不打補貼戰,想用自身優勢在支付圈立足,有機會嗎?
圖/ 羅元駿攝影

兩大零售巨頭都推電子支付,全盈+PAY、全支付競爭優勢差在哪?

特色/支付名稱 全盈+PAY 全支付
股東架構 全家便利商店 67%、玉山銀行 18%、拍付國際 15% 全聯獨資
用戶數 59 萬 2003 人(截至 6 月底) 100 萬人(截至 9 月 10 日)
用戶輪廓 35~44 歲客群占比最高,其次為 25-34 歲年輕族群;消費習性可細分為小額付款(購買輕食咖啡組合,使用寄件、列印等服務)、代收繳稅以及霜淇淋迷 3 大類型。 官方未公布,預計為 40 歲以上的婆媽族居多。
獨家服務(共通功能含跨通路支付、繳費、轉帳、儲值、實質交易收款、代收代付、繳水電瓦斯費、電支餘額提領。 可開通玉山外幣數位存款以及證券帳戶,也可以同時申辦金融卡、信用卡、加入會員,並與金融科技業者「AFTEE 先享後付」推出先買後付服務。 預計在明年 Q1 與「好好證券、推出基金服務。
合作品牌數量 全家與 38 個品牌合作,逾 2 萬合作個據點。 全聯與百大品牌合作,逾 10 萬個合作據點。
合作銀行 所有信用卡帳戶都可綁定,但只有 11 間(玉山、台新、聯邦、富邦、國泰、匯豐、元大、新光、永豐、中信、LINE Bank)可在全家便利商店使用;合作銀行 4 間(玉山、國泰、台新、新光)。 可綁定 9 間(國泰、玉山、台新、永豐、聯邦、第一銀行、華泰、彰化銀行、凱基)信用卡帳戶、合作銀行 13 間(玉山、富邦、國泰、台新、中華郵政、台灣銀行、第一銀行、華泰、新光、彰化銀行、土地銀行、將來銀行、凱基銀行)。

對於外界最關心的獲利模式,游金榮表示,成本結構掌握得好,做電支未必會虧錢 ,現階段會先以「改變消費行為」為目標。考量到全聯的族群多為年長的買菜族,他們也推出獨立的全支付 App,希望可以吸引全聯以外的族群。

這隻由零售跨足金融的混血巨獸,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還需拭目以待。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