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急轉彎解封,一條產線8成員工確診!台商曝真實狀況:這個年,很難過
中國急轉彎解封,一條產線8成員工確診!台商曝真實狀況:這個年,很難過

「一周前,產線大概有2、3位員工確診。過3天後,確診員工數飆升至30%;再過兩天,變成60%;到昨天我再問,已經來到80%。」說話的,是一位台商董事長,他在電話那頭急切地描述:「整個工廠,現在基本都躺平了。」這座被老闆自嘲「躺平」的工廠,位於中國浙江省,主營業務為汽機車變速器。

展望即將到來的農曆春節,該名董事長輕嘆了一口氣,「中國這個年,會很難過。」

難過,因為中國疫情防控的「大門」,已然全面敞開。

中國即將追隨全球多數國家的腳步,正式進入「全面解封」的時代。疫情爆發以來,官方屢次提及的「動態清零」一詞從媒體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快速達峰」。

防控政策急轉彎的背後,不少外媒分析,原因或來自2022年11月底蔓延至全中國的「白紙革命」示威潮。不過,曾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旗下黨報記者的王鑫,並不認同此看法,「解封跟抗議事件(白紙革命)關係不大。」他指出,重點是「經濟」。

「因為,在長時間封控之下,中國經濟已受不了了。」 王鑫表示,根據他對官方政策的掌握,在白紙革命爆發之前,封控就已是即將「放開」的趨勢,「沒有人能違抗經濟規律的,縱使是共產黨也不能!」

意料之外的「提前解封」,也讓不少外資紛紛上修2023年的中國經濟展望。以摩根士丹利為例,其最新展望報告就指出,更快的重新開放步伐,有望讓2023年的中國經濟成長大幅反彈。指標投資銀行高盛也在近期報告中,將2023年的中國GDP成長預估值,從此前的4.8%上調至5.2%。

不過高盛也強調,在迅速重新開放的情況下,中國醫療系統無疑將面臨巨大挑戰,尤其是在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內陸和農村地區,原因在於「農曆新年假期即將到來」。

「如果春節後疫情再度爆發,就可能又缺工。」產線位於浙江,主營寶特瓶回收及再生纖維開發的寶綠特總經理紀秋煌指出,在官方宣布解封後,員工在過去一兩周的確診率來到6成上下,營運已多少受到影響。

另一家位於蘇州、主營自行車零組件生產的台商,總經理則向本刊坦言,公司政策現在是鼓勵員工「能趕快陣亡(確診),就趕快陣亡!」該名台商指出,過去一兩周,公司的員工確診率差不多5、6成,確診後,員工普遍至少要休一個禮拜,「但今天烤漆線如果少了5個人,一天產能大概就會少500~1000台。」

場景來到深圳,如同前述蘇州台商「鼓勵確診」的作法,當地一家軟體公司的台商總經理接受本刊專訪時笑稱,他們不僅口頭鼓勵,更是直接發放「確診獎金」,「(2022年)12月確診,每人發1千塊,(2023年)1月確診發500塊,如果到2月後確診,就沒有獎金了。」之所以2月沒有,就是希望員工們能在春節之前「確診完畢」。

展望中國的「解封之年」,圖景漸漸清晰,這或將是一條崎嶇不平的復甦之路。農曆春節之前,無論是中國民眾或是在地台商供應鏈,都仍須面臨疫情反覆衝擊;農曆春節之後,在3年封控與貿易禁令的「摧殘」之下,中國國內消費與投資的反彈力道,依舊充滿變數。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隨著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的成熟,讓智慧穿戴裝置邁向更精準、個人化的互動體驗。晶片不僅驅動產業升級,也將改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2024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鼓勵業者開發具國際高度信任,以及可促進產業發展之晶片。其中,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的眼動追蹤技術脫穎而出,將AI與影像感測技術導入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以下簡稱AR/VR)與智慧眼鏡領域,開啟智慧穿戴裝置的新篇章。

「如果滑鼠、觸控能變成一種控制方式,那麼眼睛為什麼不行?」見臻科技執行長簡韶逸一開始便點出了團隊創立七年來的技術主軸,團隊的核心命題,正是要全力打造一種可以用眼神交流的互動介面,為市場與產業帶來全新可能性。

回首創業之初,曾是臺大電機系教授的簡韶逸,帶著一群學生、拿著第一筆資金,跳脫舒適圈勇敢創業。他捨棄了市場上常見的多紅外線光源角膜反射定位方法,轉而採取鏡頭與自家AI演算法的搭配,瞄準AR/VR並可導入智慧眼鏡,力求產品能更輕、更簡單,以期在未來進行各種場景應用。短短數年間,見臻科技就獲得到奇景、仁寶與緯創等大廠的青睞與投資,也讓過去只出現在《復仇者聯盟》電影的場景,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以眼球追蹤為關鍵技術,見臻科技搶進AR/VR市場

簡韶逸表示,見臻科技的眼動追蹤技術已是一套能走出實驗室、嵌入日常眼鏡的解決方案。團隊以「最小化」、「最易整合」為目標,透過自研演算法與攝影鏡頭組成的模組與感測器元件,在維持精準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體積與功耗,成功打造出目前市面上體積最小、最適合眼鏡整合的追蹤模組。

以他們於2022年推出的首款穿戴式產品「Sol穿戴式眼動追蹤裝置(SOLGlasses)」為例,內建高達120Hz眼動資料取樣頻率的感測器、1.6M超廣角前鏡頭、陀螺儀與麥克風模組,不僅能即時捕捉視線與周邊環境的交互資料,更能協助研究者進行行為分析與情境推估。「我們也在商業市場之外為這項解決方案找到了不同切角,」簡韶逸表示,包括心理、教育、運動科學等不同領域,都有採用這項技術,掌握受測者、消費者的眼球移動,是開啟所有後續研究或商品應用的關鍵起點。

而正是這些來自研究場域的實測回饋,讓見臻科技累積了大量真實數據,能不斷優化演算法準確度,最終使得小型化模組在效能上,與傳統大型方案不相上下,甚至更具效率與彈性。「我們的模組只用了四顆零組件,卻能實現與傳統十幾顆LED方案相近的追蹤準確度,這就是AI模型訓練與架構優化的成果。」簡韶逸說。

不過,要讓眼動追蹤技術真正從單一模組擴展到大規模裝置應用,還有一道無法忽視的門檻:晶片。簡韶逸深知,若要進一步降低功耗、加快反應速度、提升模組整合性,自行研發AI晶片會是邁向下一階段的關鍵。只是對新創團隊來說,開發一顆專用晶片的難度與資源門檻,從來都不是輕鬆的挑戰。此刻的他需要對外尋找技術與資源上的實質助力。

爭取政府主題式研發計畫資源研發第二晶片模組,實現穿戴裝置AI邊緣運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圖/ 數位時代

正因台灣具有完整的ICT產業鏈與研發人才,方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從設計、驗證到打樣的整合流程,見臻科技憑藉著這樣的優勢,在和以AI晶片為技術強項的奇景光電合作下,開發出第一代通用型晶片模組,透過自研演算法搭配市面通用晶片,實現眼動追蹤技術的小型化與即時運算功能,「想讓終端應用與演算法深度結合、並具備低功耗、高整合特性就必須研發AI晶片」,簡韶逸說。

簡韶逸知道即使供應鏈資源易找,但身為新創仍有募資規模不大的挑戰,想要開發晶片對見臻科技來說仍是沈重的負擔。「所幸有晶創IC補助計畫的幫助,才能讓這個想法加速實踐。」簡韶逸以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作為提案,成功獲得計畫審查委員的肯定,讓團隊在研發二代AI晶片的路上可以走得快也走得穩,做好資源與風險管理。

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中,搭配自家AI模型與低功耗運算架構的嵌入,打造出邊緣裝置,能同時將AI晶片、感測器與鏡頭巧妙的隱藏在眼鏡的不同角落,包括鼻墊、鏡框或是鏡腳,這個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的產品,成了一個既省電、體積又小、算力也足夠,且不需任何雲端傳輸就能完成眼動資料推算的設備。

簡韶逸表示,2023年AppleVisionPro的發表,讓眼動科技正式跨入了主流使用者介面(UI)設計,過去觀望的業者也紛紛積極詢問。而早已投入眼動追蹤技術的見臻科技,也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引領下,瞄準未來AR/VR的商業應用,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第二代晶片模組開發,並在2026年進入市場推廣與應用階段。

加入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共同打造人機互動新藍圖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圖/ 數位時代

為了與更多潛在供應鏈夥伴交流,見臻科技也加入了「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成為其中一員。簡韶逸興奮的說,這讓團隊得以參與更多產業對話與商機媒合的機會,並期待能透過生態圈的助攻,串連更多AR/VR供應鏈夥伴,建立從晶片、模組到整機的快速整合能力。

對簡韶逸而言,眼動追蹤技術從不只是輔助功能,而是迎接AI浪潮下一個重要的感知與控制介面。伴隨著晶片、模型與整合技術的逐漸成熟,他也預期接下來的兩到三年,將是眼動追蹤技術全面進入消費市場與垂直應用的爆發期。在趨勢浪潮與團隊資源的推動下,簡韶逸正逐步實現他所描繪的人機互動新藍圖,而政府計畫資源的挹注與自身的技術實力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見臻科技
- 創辦人:簡韶逸執行長
- 核心技術: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
- 資本額:新台幣2.7億元
- 員工數:3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