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昨(5)日公布去年12月合併營收6,293億元,月增14.2%,優於公司預期,並未因大陸鄭州廠騷動事件而衰退,也透露大客戶並未砍單。去年全年合併營收6.62兆元,為歷史新高,是國內首家年營收飛越6兆元大關的企業,寫下台灣企業界新紀錄。
鴻海去年第4季合併營收1.95兆元,為同期次高,季增12%,年增3.5%,略優於市場預估,也優於公司預期。去年度營收年增10.47%。
隨著鄭州廠已在去年12月恢復正常生產,本季傳統淡季營運表現將與外界預期相當。
鴻海昨天股價小跌0.1元,收98元,外資賣超1萬多張。
從四大產品線來看,鴻海指出,去年12月與前一個月相比,隨著鄭州廠生產逐步恢復正常,帶動元件及其他產品,以及消費智能產品呈現雙位數百分比成長。
此外,雲端網路產品客戶拉貨動能強勁,也有顯著月成長。值得注意的是,新事業電動車的軟體業務已開始貢獻營收,預期2023年來自電動車的業績將明顯增長。
與前年同期相較,去年12月雲端網路產品中的伺服器需求旺盛,年增雙位數百分比。不過,元件及其他產品非主要業務減少,略微年衰退。
消費智能產品因前年基期較高而呈現年減;電腦終端產品前年在後疫情時期需求大增,基期較高。
鴻海指出,去年第4季消費智能及雲端網路產品較去年第3季和前年同期表現,均優於公司預期,其中,伺服器市場需求旺盛,呈現強勁雙位數百分比成長。消費智能產品方面,鄭州廠因疫情影響去年第4季營運,不過,去年12月已恢復正常生產,去年第4季相關業績與前年同期相比約略持平;元件及其他產品非主要業務則略微衰退。
展望本季,外資預估,由於季節性淡季因素,鴻海本季業績將季減25%至30%。鴻海表示,自去年10月鄭州廠疫情發生以來,集團與當地官方、客戶密切聯繫與合作, 在遵守官方的防疫政策下讓現有與新進員工都能受到最好照顧,一起度過疫情。在全體同仁努力下,去年12月鄭州廠生產營運基本上已經恢復正常。預估本季營運展望將與外界預期大致相當。
延伸閱讀》
蘋果砍單、立訊搶單,鴻海啃不動蘋果了?
防雷曼兄弟事件重演,2023銀行業氣候壓力測試將登場
客戶沒有砍單 鴻海去年12月營收6,293億元、月增14.20%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