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MarTech行銷科技高峰會:善用混血式行銷、發揮敏捷力,企業迎來新一波成長機遇!
2022MarTech行銷科技高峰會:善用混血式行銷、發揮敏捷力,企業迎來新一波成長機遇!

過去三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企業可能遭遇營收、營運的負面衝擊,但由於企業紛紛加速數位轉型,也為行銷科技的演變,帶來了正面加速作用。為此,《數位時代》和媒體集團旗下學習平台新商業學校,特別主辦了「混血新行銷:科技實現品牌人性—2022MarTech行銷科技高峰會」,邀請《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創新長黃亮錚分別擔任上下半場的主持人,以及MarTech之父暨HubSpot平台系統副總裁Scott Brinker、beBit TECH微拓科技執行長陳鼎文、電通台灣顧客體驗管理事業群執行長暨美庫爾台灣執行長蔡秀麗、Appier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林守德、XREX共同創辦人暨營收長蕭匯宗、資生堂集團行銷統括部部長陳思伃、UNIQLO海外行銷暨宣傳戰略部資深數位行銷經理邱柏翰、霹靂國際多媒體品牌總監黃政嘉和台灣奧美數位長郭育滋等9位來賓,暢談行銷科技的「混血式」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高峰會總計吸引四屆之最的近千名聽眾,一同來參與這場數位行銷科技的年度盛會。

企業參與軟體開發 成為生態系的一環

2011年,當 MarTech 概念之父Scott Brinker剛喊出「MarTech」一詞時,企業關心的主題是行銷科技的相關工具與系統,該外包或自行建造?「現在是兩者都要!」Scott指出,除了公司內部要建置系統與應用,也要去外部尋求雲端應用等相關專業夥伴協助,最終,生態系將逐漸形成。而在企業內部,藉由零程式碼、低程式碼的操作,行銷人員將不再只是發出指令,讓IT部門同仁和外包廠商完成,反而將具備「混血」元素,成為應用程式創作的一員。Scott強調,如今,企業正從數位轉型1.0來到2.0的階段,「未來企業不再只是應用大量軟體,由於企業也參與開發過程,企業本身就將成為軟體公司。不論在外部或內部,企業都將身處生態系中。」

2022 MarTech 行銷科技高峰會:混血新行銷
MarTech 概念之父 Scott Brinker 線上遠端參與

後疫情時代,數位轉型、OMO、D2C都將持續

beBit TECH 微拓科技執行長陳鼎文與Scott Brinker的對談中談到後疫情時代的產業趨勢。他觀察,2020年疫情爆發時,線下零售首當其衝,電子商務卻因此受惠,當時線下零售產業為了生存,紛紛加速數位轉型、往線上發展,也因此發現缺乏數據、不了解消費者等問題,但三年過後,這些企業逐步發展OMO,打通線下和線上的數據,並跳過中間商,直接開展D2C模式。如今隨著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相信數位轉型不會停止,OMO、D2C這些趨勢也將持續。」

混血人才要有自學能力與解決問題的熱情

職業生涯中,經歷過創意、媒體、顧客體驗管理等不同歷練的電通台灣顧客體驗管理事業群執行長暨美庫爾台灣執行長蔡秀麗,自己就是個「混血人才」。她提到,在數位轉型裡,「合作」相當重要,主管、同仁無法跨部門合作,便沒辦法混血。對於人才,她首重解決問題的熱情與自學能力,隨著少子化成為國安議題,蔡秀麗一方面試圖將國外優秀人才引來台灣,同時也從跨部門、不同企業間,尋找流動的人才,「人才、客戶都是流動的,個人、不同部門、集團內、跨公司間都可以混血,找到需要的人才。」

2022 MarTech 行銷科技高峰會:混血新行銷

資訊太多的時代,需要整合全渠道數據

隨著AI、機器學習在行銷上的應用日益普及,Appier 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林守德博士指出,現在遭遇的問題不是數據太少,「而是數據太多。」因此整合從各個渠道蒐集回來的數據,已是重要顯學。他另外分享,接下來AI、機器學習的三大發展趨勢,包括Apple、Google等科技巨擘,將逐步停止提供第三方數據,因此解決方案會往第一方數據移轉;其次,在AI、機器學習的行銷應用上,需求會由點擴充到線與面;最後,由於景氣不確定性高,重視投資回報率、「以結果為導向」的行銷,將成為企業關注重點。

嘗試 Web3 先從單一專案開始

對於許多人仍是有聽沒有懂的Web3、NFT和區塊鏈等新名詞,XREX共同創辦人暨營收長蕭匯宗解釋,Web3讓企業行銷時,能運用經濟體的思維,透過區塊鏈不可篡改、公平等特性,串起所有關係人,共同為了一個專案、產品,貢獻自己的所有價值,形成有機循環,「但千萬不要為了Web3而Web3,更不要為了NFT而NFT。」蕭匯宗建議,企業導入Web3前,要先思考現在遇到的問題,以及運用Web3解決是否合適,若想嘗試,可以先從單一專案做起。

2022 MarTech 行銷科技高峰會:混血新行銷
2022 MarTech 行銷科技高峰會:混血新行銷

數位轉型要有商務因子,能帶來商業新機會

擁有150年歷史的化妝、日用品牌資生堂,在數位轉型開始前,連gmail都沒有?連「雲端」是什麼都不知道?資生堂集團行銷統括部部長陳思伃指出,相較「數位轉型」,她更傾向稱整個過程為「商務轉型」(business transformation),「因為做了轉型,就要帶來新的商業機會。」於是,團隊在資生堂強大產品力的基礎下,從商務角度出發,打通所有渠道的數據、精準投放廣告、做好售後滿意度調查與顧客個人化溝通,據此發現消費者更精準的需求,並調整產品與行銷方式。

情報和數據,驅動決策與深耕在地關鍵

在日本零售服飾龍頭UNIQLO中,「情報和數據」是驅動決策與深耕在地的關鍵要素。UNIQLO海外行銷暨宣傳戰略部資深數位行銷經理邱柏翰分享,UNIQLO將情報分為顧客意見、員工意見和市場意見。一般企業普遍重視市場意見,但UNIQLO還格外強調「員工意見」,因為創辦人柳井正認為,所有事情都在現場發生,員工能提供商品擺設、動線調整的建議。此外,聆聽顧客意見也有助於深耕在地,像是台灣潮濕多雨,消費者看重衣飾的「機能性」,UNIQLO便專門為台灣設計出防風、防水的外套,除了在台熱賣,還熱銷至全球。

善用數位科技,挖掘潛在客戶並深化服務

做為「黃家布袋戲」第五代的霹靂國際多媒體品牌總監黃政嘉,近年來與哥哥黃亮勛逐步接班後,持續在集團內進行各種科技創新的嘗試。黃政嘉認為,數位科技可以挖掘潛在客戶並深化服務,例如霹靂便運用數位工具,自建APP和數據系統,一方面整合直營店、線上商城、PILI線上看等不同渠道的會員,另外蒐集和分析會員、訂單、商品、DVD等各種數據後,再據此提供多元服務,強化布袋戲生態圈。

2022 MarTech 行銷科技高峰會:混血新行銷
2022 MarTech 行銷科技高峰會:混血新行銷

結合數據、科技與創意,以消費者為中心發展體驗

台灣奧美集團數位長郭育滋認為,如今已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體驗時代,企業應結合數據、科技與創意,提供顧客更好的體驗與旅程。她舉例,奧美便協助IKEA發揮創意,設計了「最好看的線上低價目錄」,挑選單價低的居家小物,讓頁數就是價格。郭育滋強調,數位轉型其實也是一場「文化轉型」,企業要鼓勵不同領域的團隊一起共事,讓所有成員都積極接觸消費者,進行用戶測試,以獲取回饋,最終才能建立以數據驅動的文化。

根據各大研究機構預測,明年全球將遭遇經濟下行,景氣趨向保守,但在多數企業的支出項目裡,行銷科技的投資仍然節節攀升,尤其企業在疫情期間的投入,相較行銷科技一詞剛被創立時的過往,已大幅增加。對所有企業來說,在這個充滿問號的時代,只要在現有基礎之上做好準備,發揮敏捷力、迅速採取行動,勢必能迎來下一波成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