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奢華,2萬美金的頂級手機——Vertu
放縱奢華,2萬美金的頂級手機——Vertu
2002.04.01 | 科技

5年前,諾基亞藉由一系列「Connecting People」(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廣告,搭配現代感的造型,把手機由原本笨重的通話工具,轉為輕巧的個人貼身夥伴,自此引領手機產業風潮,並將自己推上全球銷售王座。
今年,諾基亞要以高價手機再次顛覆市場,而Vertu就是它的秘密武器。取名Vertu(英文是頂級的意思),明白揭示了它的企圖:抓住金字塔頂層的菁英用戶。這家由諾基亞百分之百轉投資成立的新公司,要結合時尚、精品和科技,重新定義「通訊」工具。

**準備期長達5年

**
3月15日晚上,Vertu在台北凱悅飯店舉行發表活動,50位與會貴賓憑邀請函入場,謝絕採訪與攝影,與一般手機發表會的喧嘩熱鬧大異其趣。Vertu的發表會是社交場合,來自時尚和企業界、穿著合身西裝和晚禮服的男女佳賓,在香檳與現場演奏樂聲中,準備和剛問世的8款新手機見面。
開場是在原地播放一段特製影片,介紹Vertu的設計理念,再來移到第二個房間,參觀幾幅攝影作品,傳達人際間的溝通價值,最後進到展示區,由工作人員示範Vertu手機的特色,讓每位來賓都好奇地想拿來把玩試試。約莫電視遙控器大小、比一般手機稍重的Vertu,外形一致為光亮的金屬色,穩重而不花俏。
「它不只是手機,還代表時尚(fashion)和頂級手工(craftsmanship),」Vertu亞太區副總裁麥德哈凡(Suguna Madhavan)強調。
麥德哈凡來自諾基亞,Vertu的高階主管也多來自諾基亞,包含最重要的總裁和創意總監兩個位置。除了人力支援,Vertu從一開始的概念發想到完成實際產品,前後長達5年,其間所有技術和資金奧援都來自諾基亞。「展現了諾基亞跨進新市場的決心,」一位IDC的市場分析師觀察。
Vertu強調結合「通訊」(communication)與「奢華」(luxury)兩種概念,鎖定追求獨特經驗的頂級客戶。1支Vertu手機的造價在42至72萬台幣,純手工打造,由打造勞斯萊斯汽車的同一批工匠負責,使用多種珠寶和貴重金屬為材料,每種機型都限量發行,兼具收藏價值。機殼有黃金和白金兩種,螢幕採用不會產生刮痕的藍寶石水晶,在按鍵部份,每一個按鍵底下都有一顆紅寶石,確保觸感準確。

**頂級俱樂部會員卡

**
擁有Vertu,不僅是擁有手機,更是擁有俱樂部會員卡,這也是它最特殊之處。
麥德哈凡分析,Vertu的潛在客戶,是企業菁英、時尚人士和演藝明星,「對於品味有獨特鑑賞力,而且經常旅行世界各地。」Vertu手機側面有專屬按紐,使用者不管身處任何城市,都可按此直接連通Vertu客服中心,由專人安排在當地餐廳、高爾夫球場或俱樂部訂位,及代訂機票。「不管你身處何處,都需要服務,而手機是隨身攜帶的工具,也是開啟服務的窗口,」麥德哈凡指出。
Vertu手機將於今年夏天正式推出,初期只在Vertu位於巴黎和新加坡的私人服務中心展示並接受預約。
當手機市場成長趨緩,需求多來自原有使用者換機而非初次使用者時,開發新市場迫在眉睫。對諾基亞而言,這是一場昂貴卻必須的實驗。Vertu不僅是新產品,更是新品牌,而且一出手就是世界級:總部設於倫敦、設計中心在洛杉磯,目前在巴黎、紐約、香港和新加坡都有辦公室,員工合計超過200人。
Vertu上市後,會賣出多少支,那些人會買,自然又是新聞話題。但是更引人興趣的,是手機不再只是手機,通訊也不再只是通訊,凸顯產品的價值不在於它所使用的零件成本,而是它所能延伸的創意空間。

諾佛(Frank Nuovo)Vertu創意總監暨副總裁
設定趨勢、敢於出眾

諾佛是當代最重要的工業設計大師之一,擁有傢俱、家電和汽車設計經驗,過去6年擔任諾基亞首席設計師,主導一系列新型手機設計,是諾基亞稱霸市場的靈魂人物。他也是Vertu的原始構想者,目前擔任Vertu創意總監暨副總裁。有他坐鎮,Vertu得以從夢想變成產品。
諾佛認為,設計師和藝術家不同,必須追求最大市場效益,不是服務少數人,而且設計工作是靠團隊,不是靠個人。他常鼓勵團隊成員天馬行空,並畫出草圖,然後一起討論,激發出好點子。
諾佛帶領的Vertu設計中心位於洛杉磯,接近比佛利山的珠寶和流行時尚業,以利將這些精品的概念,注入諾佛原本擅長的工業產品中。在設計Vertu的過程,諾佛嘗試許多新材料,將原本用在手錶、項鍊和汽車內的精品放進手機,相當符合他的名言:「我不觀察趨勢,也不追隨趨勢,我的工作是設定趨勢。」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