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集資第一波「高原期」來了?貝殼放大:集資案想獲得贊助,該這樣轉型
群眾集資第一波「高原期」來了?貝殼放大:集資案想獲得贊助,該這樣轉型

國內群眾集資顧問貝殼放大在今(7)日發布「2022年度群眾集資報告統計書」。根據內部資料顯示,2022年全台總集資金額約新台幣37.7億元、贊助人次達103萬人。綜觀整體產業表現,集資金額仍舊持續攀升,與去(2021)年成績相比有14%的增幅,贊助總人次則首度出現微幅下降的情形。

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對此表示,如果換算成「平均客單價」,即每位贊助者投入在集資專案的平均金額有所成長,說明消費者願意在群眾集資領域有更高額費用的投入,以及更多提案者有足夠能力提供市值更高的產品及服務。

但同時也伴隨一記警訊,「(台灣群眾募資產業)可能已經迎來第一波的高原期。」林大涵觀察到,總提案件數呈現下滑趨勢, 代表越來越多提案者不再選擇透過群募平台進行曝光,而是憑靠一己之力獲得資源 ,「如果群眾募資體制沒有做型態的轉型,可能會卡一段時間。」

台灣群眾募資下一步應該往哪裡走?

林大涵回顧2022年的國內群募發展。首先是外交部與群眾集資平台挖貝WaBay共同發起的《為自由而站: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拿下集資金額、贊助人次榜首,單月內累積逾5.6萬人贊助,總金額約新台幣1.8億元,成為群眾集資史上金額最高的公益案。

但除了公益或議題性募資,「透過群募力量,實現一個人無法達成的夢想」也會是群眾感興趣的項目。比如挖貝WaBay在去年5月發起的《讓癌末女孩勇敢吧!》集資計畫,引來7,000多人的關注與支持,共同幫助癌末女孩把握人生最後時光一圓環島夢。

讓癌末女孩勇敢吧
《讓癌末女孩勇敢吧!》集資計畫,引來7,000多人的關注與支持。
圖/ 挖貝

與此同時,因應流量為王的時代,台灣從去年開始出現「綜合型集資平台與線上課程平台合作推廣集資」的案例,例如嘖嘖與Hahow共同發起的《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挖貝WaBay與PressPlay合作的《謝哲青的記憶宮殿》等。透過「雙平台/多管道連動集資」,替專案爭取最大程度的流量曝光。

「這也會是接下來的趨勢,因為雙方之間的定位並不衝突。」林大涵認為,平台策略聯盟凸顯了「流量最大化」是現今提案者最重視的訴求,也是集資平台欲在競爭激烈的集資市場中,站穩腳步的重要關鍵。不過,這裡頭要注意的是「主次之分」,不同平台之間須明確訂定誰是出品方、誰負責推廣宣傳計畫,才有利於合作進行。

理科太太_諮商筆記
台灣從去年開始出現「綜合型集資平台與線上課程平台合作推廣集資」,例如嘖嘖與Hahow共同發起的《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
圖/ 螢幕截圖

此外,群眾集資從早期被視為僅是新創品牌、中小企業初試啼聲的管道,開始出現許多大型知名品牌紛紛加入集資戰局。舉例來說,設計購物網站Pinkoi在2022年8月推出群眾集資平台搶攻原創設計市場,電商平台龍頭momo購物網也在同年9月首次集資,推出《acerpure北極光冰溫瞬熱RO濾淨飲水機》集資計畫,首周累積金額即突破新台幣千萬元。

貝殼放大團隊對此指出:「這些原先並非以群眾集資為業務主軸的平台,都於2022年挹注不同程度的資源踏入群眾集資領域,然而新手玩家的加入是否對既有集資平台造成影響,也將是2023年值得留意的產業重點趨勢走向。」

01 - 2022 群眾集資「集資金額」排行.png
2022年台灣群眾集資「集資金額」排行。
圖/ 貝殼放大提供
02 - 2022 群眾集資「贊助人次」排行.png
2022年台灣群眾集資「贊助人次」排行。
圖/ 貝殼放大提供

正面回應群募爭議事件,也預告「貝殼」接下來發展

展望2023年,林大涵提出3點觀察。

首先,隨著COVID-19疫情趨緩,國內外實體活動也陸續復甦,林大涵預期此一現象將使群眾集資行銷擁有更多線下的可能性,包括提案團隊自行籌辦的產品體驗會、發表會,提供新品曝光管道、促進商務交流的大型展會,以及結合議題策展的藝文活動等。

第二,鑑於群眾集資產業蓬勃發展,爭議事件也不時引爆消費者不信任的負面評價。林大涵分享,國內目前已經由行政院「數位發展部」作為數位內容產業的最高主管機關,期許在公部門的籌劃與監督之下,能為群眾集資產業帶來更臻明確的規範與保障。

那麼貝殼放大本身如何看群募爭議事件?「應該是在4年前,我們有發起群眾集資透明計畫。但執行上有困難,因為你的平台越透明,其實對提案者而言是越不利的。」林大涵坦言,幾起爭議事件確實對群募平台帶來很大考驗。

「我們先整理雙方提出的爭議與問題,然後直接公告在平台上,讓贊助者自行決定(是否取消贊助)。」林大涵說到,群募平台的營運核心是信任感,要建立信任社群,才可能讓群募專案更成功。以目前來看,貝殼放大已經在幾起爭議事件下啟動退款、負擔民眾損失,未來會採取更多措施以降低傷害。

最後,林大涵提到與文策院攜手創建的投資基金「天使放大」,從2020年起以收益回報型投資(Revenue Based Financing,RBF)商業模式,給創作團隊關鍵的資金支持,並提供自由的創作空間。

截至2022年,「天使放大」已累積31案,投資標的涵蓋電影、音樂、遊戲製作與沉浸式體驗等多元形式的文化內容。

林大涵分析,未來包含房地產、商業空間營運權、出版發行權、IP改編授權,都可能成為接下來群眾集資得以實際參與的標的。他也預告,貝殼放大在2023上半年將出現嶄新領域的RBF(Revenue Based Financing,收益回報型投資)分潤代表專案,讓一般大眾不只是單次投入資金支持,亦有參與長期獲益分潤的機會。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社群 #群眾募資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