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新聞內容訓練ChatGPT,卻沒有付錢!美國新聞集團要向OpenAI求償
拿新聞內容訓練ChatGPT,卻沒有付錢!美國新聞集團要向OpenAI求償

自ChatGPT風靡全球後,AI版權問題一直是一個擔憂。 AI模型的訓練需要大量數據和內容,但其中許多有版權歸屬,AI公司是否該為使用這些內容付費,成為近來國外爭論不休的一個焦點。

據《華爾街日報》3月22日報導,擁有《紐約郵報》、《巴倫周刊》、《華爾街日報》等的美國新聞集團(News Corp)正準備通過法律程序向技術製造商如OpenAI、微軟和谷歌要求賠償。

有關這類討論的一個核心問題是,AI公司是否有權從網路上抓取內容,並將其輸入到訓練模型中。一些批評者認為,AI 技術使工業規模的知識產權盜竊成為可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同類訴訟已經涉及到在AI模型中使用圖像和代碼數據進行訓練的問題。例如,Midjourney 、Stability AI、微軟、GitHub以及OpenAI都曾捲入相關訴訟案中。若美國新聞集團對微軟、谷歌、OpenAI提起訴訟,將是第一起針對文本類的相關案件。

不過,AI工具仍處於進入商業應用的早期,對版權問題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準則。AI公司是否有權從網路上抓取內容並訓練模型,也是一項模糊不明的法律問題。法律人士認為,所有針對生成式AI的案件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結案。隨著科技公司自身也更加注意到版權問題,與內容出版商達成協議尋求使用許可,或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不付錢隨便用?文字版權商怒了

《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位熟悉媒體聯盟組織(The News Media Alliance)的人士稱,最近幾週,一些新聞業高管已經在研究他們的內容在多大程度上被用於訓練ChatGPT、Bard等AI工具,並正在探索如何通過法律途徑獲得補償。 「我們擁有有價值的內容,這些是人工辛勤勞作的結晶,但這些內容不斷被用於為其他人創造收入,因此必須得到補償,」該組織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

3月21日,谷歌公司推出了聊天機器人Bard測試版本,以期能追趕ChatGPT。不過,在推特網友進行的早期測試中,Bard提供的答案通常不會給出基礎新聞來源的鏈接。例如,當被要求提供《紐約時報》最大新聞的摘要時,Bard回應了一份清單,在答案結尾它給出「有關這些和其他故事的更多資訊,請訪問紐約時報網站」的提示,但沒有提供答案的鏈接或引用。

這類事件引起了許多內容發布商的關注。美國社交網站Reddit已與微軟就後者在AI模型訓練中使用內容的情況進行了會談。

chatgpt
出版商擔心的是,AI工具可能會耗盡他們網站的流量和廣告費用
圖/ shutterstock

美國新聞集團NWSA執行長Robert Thomson在最近的一次投資者會議上表示,「已經開始與某一方進行討論。很明顯,他們使用的是專有內容——顯然,應該為此提供一些補償。」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AI工具的出現加劇了大型科技公司與出版界之間本已緊張的關係。一直以來,出版商依賴谷歌、Meta等科技公司的幫助,以使其內容覆蓋更廣泛的受眾。但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出版商要求科技公司為使用其內容而付費。

出版商擔心的是,AI工具可能會耗盡他們網站的流量和廣告費用。儘管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表示,「一切都是可點擊訪問的」,不過一些出版業高管質疑,有多少用戶會真正點擊這些連結並訪問他們的網站,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據報導,在美國、日本、歐盟等地的法律中,均有「合理使用」條款,允許個人、公司在某些情況下未經許可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許多AI公司也援引這一條款為自己申辯,但出版商則認為,大量使用受版權保護的內容訓練AI,是對這一特許權利的濫用。

圖像、代碼類訴訟近年來屢見不鮮

在AI工具如何合理使用已有內容的爭論中,一個核心的問題是,AI公司是否有合法權利從網路上抓取內容,並將其輸入到訓練模型中。一些批評者認為,AI技術使工業規模的知識產權盜竊成為可能。

實際上,AI訓練產生的版權擔憂並非始於ChatGPT。 2022年,OpenAI推出的Dall-E 2、Stability AI 創建的Stable Diffusion以及由Midjourney發布的同名AI圖像工具掀起了圖像AI的風潮。

在這些AI工具中,許多作品通過模仿一些攝影圖片或知名畫作的風格而生成。為了讓算法能夠模仿這些風格,構建它們的公司首先必須從網路上複製這些作品,然後用其來訓練AI模型。因此,這些公司也由於版權問題而捲入一樁又一樁的訴訟案中。

今年2月,Getty Images在德拉瓦州起訴了Stability AI,指控其侵犯圖片版權;1月,以畫家Grzegorz Rutkowski為首的一批藝術家作為原告對Midjourney、Stability AI提起了集體訴訟。

延伸閱讀:AI作品的所有權歸誰?Getty Image將禁止上傳和販售AI生成圖片

更早之前,去年11月,美國加州的聯邦法院也提起了一項集體訴訟,針對微軟及其子公司GitHub和OpenAI的GitHub Copilot系統。原告稱,該系統生成了不標註原作者姓名的代碼,違反了各種開源許可以及《數字千年版權法》。

負責前述針對微軟和GitHub案件的律師Joseph Saveri認為,美國司法部在1990年代成功起訴微軟的反競爭行為(例如將Internet Explorer網路瀏覽器與Windows操作系統捆綁在一起),與今天有一些相似之處。現在和那時一樣,他看到微軟正在迅速採取行動,以主導它認為對下一代網路和計算很重要的領域。

到目前為止,同類訴訟已經涉及到在AI模型中使用圖像和代碼數據進行訓練的問題,但還沒有出現涉及文本類內容的重大案件。也就是說,如果此次美國新聞集團對微軟、谷歌、OpenAI提起訴訟,將是第一起針對文本內容的案件。

科技公司自身也已經注意到了AI訓練中所涉及的版權問題。與內容出版商達成協議並取得使用許可,或許是最好的解法。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曾表示,「我們在合理使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他透露,OpenAI將在必要時就內容達成交易。「我們願意為某些領域的高質量數據付出高昂代價,」他這樣說道。

在OpenAI已經達成的商業協議中,Sam Altman提到了去年秋天與在線圖庫Shutterstock達成的一項協議。 OpenAI從 Shutterstock獲得數據許可,並且Shutterstock開始使用 OpenAI 技術。與此同時,Shutterstock 設立了一個基金,為那些作品被用於AI訓練的藝術家提供補償。

據報導,谷歌方面已經達成協議,向包括新聞集團在內的一些出版商支付費用,以在Google News Showcase的產品中使用他們的內容,不過該產品尚未在美國推出;多年來,微軟一直為其MSN平台的內容向出版商付款,但這些交易目前還不包括AI產品。

華盛頓大學的法律學者Inyoung Cheong表示,法院在判決時,要權衡這類新技術在使用這些內容時的潛在危害和好處,所有針對生成式AI的案件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結案。

在法律層面,據知情人士透露,允許美國出版商在不違反反壟斷法規的情況下進行集體談判的立法預計將很快引入,該立法將涵蓋AI工具對受版權保護內容的合法使用。

此前,美國版權局表示,已經發起一項研究AI工具的倡議,包括在AI模型訓練中對受版權保護內容的使用。

本文授權轉載自:網易科技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關鍵字: #opena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