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濾網,吃下先進製程5成市占!濾能如何踢走外商,讓晶圓廠「變心」?
一片濾網,吃下先進製程5成市占!濾能如何踢走外商,讓晶圓廠「變心」?

隨著半導體製程不斷演進,7奈米以下晶圓價格水漲船高,為同時延續摩爾定律又符合成本效益,海內外大廠無不想盡辦法解決高昂的成本難題。其中的解方之一,就在桃園楊梅小廠「濾能」的實驗中。

濾能於2014年成立,提供微污染(AMC, Airborne Molecular Contamination)防治服務,透過濾網的材料研發創新,防止空氣中看不見的氣體分子飄落,避免在無塵室內造成污染導致設備耗材的多次更換,或良率低落的晶圓產生。在每步驟都極為精細的先進製程晶圓片的製造過程中,扮演控制成本的關鍵角色。

濾能創辦人黃銘文
濾能董事長黃銘文是微污染防治的科班生,對空氣中不可見的氣體污染分子有深入研究。
圖/ 蔡仁譯攝影

2021年6月,濾能掛牌上櫃,當時主力產品「抽取式濾網」已拿下國內先進製程的5成市占,更在2022年首度突破10億元營收大關,在成軍短短的9年內繳出亮眼成績。

究竟,一片看似輕薄且普通的濾網,裡頭藏有什麼玄機?

微污染防治是什麼,為何先進製程一定要做?

創辦人暨董事長黃銘文是中山大學化學碩士,研究所時期即專攻微量儀器分析,研究在空氣中肉眼難辨的氣體分子。畢業後,黃銘文加入台積電分析部門,專門找出空氣中的污染源並加以阻絕,也曾效力於瑞典濾網大廠康法(Camfil),職涯上一路都與微污染防治有關。

自濾能創業初期還窩在小鐵皮裡創業開始,便與黃銘文相識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于智帆形容,黃銘文雖然是白手起家的中小企業老闆,但聊起來相當務實,「也不是那種很悶的工程師。」

問起為何願意離開大企業並投入創業時,黃銘文表示在從業期間,清楚地看到了一條未來道路:「 當製程不斷演進,無塵室對污染防治會更重視,這個市場將來可能會爆發。

在黃銘文加入台積電的2000年初期,微污染防治大多著重在曝光機所在的黃光區。曝光機是運用透鏡原理,將電路顯影至晶圓上的重要機台,不過由於光能量非常強,使氣體污染分子的活性也變大,容易沾黏在透鏡(lens)上方,造成曝光效率降低。

由於透鏡一旦吸附過多為污染物導致無法清潔,就必須整組換掉,屆時再換上新的透鏡組加上調機需要約兩至三個月,顯影失敗的晶圓也必須丟棄,影響產能和成本。這也是為何晶圓廠要全力阻擋微污染物的原因。

黃銘文回憶,到了約2006年之後,隨著晶圓製造精細度提升,微污染防護逐步變成全區防治,「後來到後段封裝時候,也必須做微污染防治。」

不過,半導體廠向外商購買濾網行之有年,關鍵技術也都不在國內,這讓黃銘文在創業初期吃盡苦頭。幸好,一通半夜來自晶圓大廠的電話,開啟濾能切入先進製程供應鏈的大門,讓濾能靠著三招翻身,並成功搶下國內知名晶圓廠及美、台系記憶體大廠的訂單。

綠能三招攻破晶圓廠大門,單挑大廠祕技公開

第一招,是抽取式設計的濾網,先破壞再創新。

黃銘文回憶:「2016年某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晶圓廠突然打給我。」原來,當時值班的工程師發現廠區發生微污染,需要支援。然而當時廠區的濾網是由外商大廠提供,沒有半夜值班人員,就連濾網也是一體成型的模組設計,「那一組大概要25到30公斤,而且一換就會是10到20組。」這對設備工程師來說是不可能單獨完成的任務。

然而,濾能採取的是抽取式設計,單片濾網不到1公斤,更換時只要抽出替換部分即可,就像抽出電腦內顯卡一樣簡單,無需更換整個模組。「晶圓廠當時就看到了我們產品更換容易的好處,而且一個工程師就能扛十片,在高空作業比較安全,傳統的大概一組就軟腳。」黃銘文說。

當中的創新之處在於,「氣密性」是不少濾網開發者相當重視的概念,因此抽取式的設計從根本上來說是種強烈的挑戰,「對設計濾網的人來說,觀念上的變化其實不容易。」國外代工廠甚至一開始就直接他挑明表示:「不可能。」

傳統晶圓廠濾網
傳統晶圓廠濾網多為一體成型,重量上不易攜帶。
圖/ 康法官網

濾能的作法則是透過材料著手,在符合晶圓廠氣密的標準下,研發出最適合的濾材以達到更好的微污染防治效果,而非以密封為核心。黃銘文分析:「因為我們不是由小做到大的濾網廠,是半路殺進去的廠商,會覺得『 這就簡單啊!』的想法。」

也因為這次的機緣,讓晶圓大廠看見濾能的優點,讓濾能得以大展拳腳。濾能也慢慢站穩腳步,拿下更多來自其他晶圓製造商的訂單。

延伸閱讀:得晶圓廠者得供應鏈,真是這樣嗎? 魏哲家曝台積電「在台灣」成功秘密

第二招,則是濾網的彈性配置。

曾有個台系利基型記憶體廠,因為作業員不斷反應無塵室中有異味,廠長因此找上濾能希望解決問題。黃銘文回憶,當時該公司弄了一個小實驗室來做A/B測試,如同電視廣告測試尿布等吸水力般,讓作業員「盲測」濾能及外商大廠濾網的過濾效果。

黃銘文透露,由於大廠濾網已經密封,去除臭味的濾網是放在最上層,無法移動,「我們把過濾味道的濾網放在最下層,很神奇的是雖然還有人抱怨會臭,但已經從例如本來8個人降成4個,我們就因為這樣進去了。」

濾能創辦人黃銘文
圖為濾能所設計的濾網,可抽取更換,也較為輕便好搬運。
圖/ 蔡仁譯攝影

當中關鍵在於濾能可抽換式的濾網,能隨時依照客戶的需求做變動,加上濾能還免費協助客戶做微污染量測,成功使客戶「變心」,逐步成為該記憶體廠的主要供應商,於該廠占比達八成。

第三招,則是濾網的回收再利用。

將用過的濾網再生,是黃銘文在職涯中體悟到的想法。「以前客戶都會跟我抱怨,說濾網用完不知道怎麼處理。」由於一體式濾網還有金屬邊框,客戶必先切割才能回收;濾能的抽取式設計由於僅需更換濾網,不用更換外框,能減少廢棄物產生。

此外,濾能也透過再生的方式,重複使用濾材,減少60%以上廢棄物。而不可再利用的濾材,則再製成燃料棒(RDF,refuse derived fuel)用於生質能發電,燃燒後的底渣還可做成環保高壓磚,達成百分百的零廢經濟。

于智帆分析,濾能這項解決方案在當今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趨勢下,對大型半導體廠的ESG執行有很大的加分作用。這意味著濾能的差異化作法,不僅增添與外國濾網大廠競爭的優勢,位於台灣的地域性,相較也產生較少的碳足跡。

延伸閱讀:三星真的撐不住!營利暴跌96%「有客戶也虧」,減產能改善記憶體困境嗎?

提升自製率!濾能朝月產10萬片邁進,還要進軍國際

于智帆分析,當前濾網的販售是濾能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同時也會競標晶圓大廠的濾網更換工程,掌握第一線的濾網使用狀況,也更了解客戶的需求。「濾能在這塊不見得賺錢,它目的是要讓濾能的人在廠區內,才可以知道客戶的使用狀況,以及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濾能董事長黃銘文
濾能董事長黃銘文表示,濾能同時也競標濾網安裝工程,希望能掌握晶圓廠區內第一手的濾網安裝狀況,拿下更多訂單,貼近客戶需求。
圖/ 侯俊偉攝影

濾能也正在積極提升國內自製率。于智帆透露:「這塊需求現在需求很大,濾能業績看起來還沒爆發成長,是因為產能還有限制。」

目前濾能月產能約為6萬片,為提升產能,已策略投資做口罩過濾層的工廠,培養本土供應商。同時,濾能也於2021年啟動南科建廠計畫,預計將於今年投產,初期規劃月產5萬片,並逐步擴充到10萬片以上的水準。

展望未來,黃銘文表示,近期將隨著客戶出海設點,「會派業務主管過去。」此外,濾能也計劃要與當地企業進行合作,開拓除台灣以外的市場,抓緊這波綠色商機,持續壯大。

本篇不提供合作媒體轉載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半導體 #ESG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貓咖啡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打造療癒與效率兼具的新世代咖啡空間
打貓咖啡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打造療癒與效率兼具的新世代咖啡空間

走進嘉義檜意森活村內的打貓咖啡(Hit Cat Café),彷彿踏入一處靜謐的日式老屋,陽光從大片落地窗灑進滿室原木香的空間,整個空間溫馨又舒適,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沉浸在療癒咖啡時光。

「我們想打造的不只是喝咖啡的場所,而是一個讓人放鬆、閱讀、創作與發想的空間。」打貓咖啡Ruby表示,為實踐這個目標,不僅講究餐飲品質,如提供精選咖啡、美味麵包與甜點,以及獨家代理的澳洲精釀啤酒等,更透過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 / Switch升級網路服務品質,將科技轉換為無形但關鍵的服務後盾,讓顧客可以穩定且順暢的連線進行創意發想或者是瀏覽資訊,同時,內部作業流程也不會因為網路卡頓而被打斷,大幅提升營運效率,讓整體空間更從容有序。

鉅晶X打貓咖啡
打貓咖啡 Ruby
圖/ 數位時代

不僅提供美好咖啡時光,打貓咖啡更以網路擴展客群與優化服務

打貓咖啡為什麼一成立就能夠進駐有「台灣小京都」美稱的熱門景點–嘉義檜意森活村,並且快速擄獲顧客的心?一切要從全球知名高爾夫球具製造商、今年(2025)1月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的啟坤科技董事長莊宇龍說起。

因為莊宇龍對美酒與餐飲的獨到見解與品味,早在2019年啟坤科技便獨家代理澳洲B.V.B精釀啤酒、成立餐飲事業部,隨後在2022年於嘉義民雄開設美式餐酒館–打貓廚房,隨著餐飲業務的擴展,打貓咖啡因應,適逢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的契機,成立第一天就進駐檜意森活村。

創立初期,打貓咖啡將心力聚焦在商品品質,從選豆、配豆、烘豆到沖煮都層層把關,致力提供最好商品,如斥資百萬添購Black Eagle Maverick 咖啡機提供顧客彷若手沖的沖煮服務,同時,使用自家培養的酸種酵母每日新鮮現做麵包與甜點,以及深受顧客喜愛、充滿巧思的季節與節慶限定商品。將商品品質提升到一個水準,客群也逐漸穩定,打貓咖啡開始思考:下一步是什麼?如何精進服務能量與擴展新客源。

Ruby表示:「我們的想法很簡單,持續優化顧客體驗,從中找到獲取新客的方案。」在這個前提下,打貓咖啡重新評估服務,發現顧客對無線網路服務的需求很高,因此,決定升級無線網路服務。「對我們來說,無線網路就是一種基本服務,就像座位要乾淨、咖啡要好喝、麵包(甜點)要美味,不能少、也不能差。」

打貓咖啡自今(2025)年初開始評估各項無線網路方案,最終會選擇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無線網路的覆蓋範圍與穩定性高、符合預期;其次是管理介面簡單且可統一管理,有助於優化管理效能;再來是PoE整合與線路簡化,可以在不破壞既有裝潢的前提下完成安裝工作;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對HPE品牌的信任度高,以及夥伴提供完善的售後支援服務。

由合作夥伴 – 鉅晶國際提供產品試用,並協助打貓咖啡評估與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21與1930 Switch的啟坤科技資訊部副理劉瑞政表示:「啟坤科技採用的是HPE系列產品,採用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系列產品有助於集中管理,以及未來的擴展布局。」

鉅晶X打貓咖啡
啟坤科技資訊部副理 劉瑞政
圖/ 數位時代

打貓咖啡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吸引新客、優化體驗與優化營運績效

「確認產品後,整個導入流程非常順利,從設備到貨到正式上線,短短2個工作天就完成:第一天現場勘查與安裝設備,第二天進行配置與測試,沒問題後就正式上線,部署與設定時間較傳統企業網路時程縮短50%以上,此外,可以透過App或雲端平台遠端管理設備,無須現場排障,成功降低80%設備維護次數,成果十分顯著。」劉瑞政如是說道。

Ruby進一步解釋,過去,因為Wi-Fi訊號不穩,POS系統、點餐系統、監控系統與串流音樂播放常常出現卡頓狀況,現場人員得花費時間處理設備與網路問題,不僅讓其的壓力很大,也對服務品質造成一定影響,此外,也有不少顧客因為網路訊號不穩而無法順利開會、或者是上傳檔案等。「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後,這些問題迎刃而解。我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專注於現場服務、提升營運效率,同時,也大幅改善顧客的Wi-Fi使用體驗,就算是節慶人流高峰,顧客對Wi-Fi服務的滿意度都很高。」

劉瑞政表示:「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的雲端管理平台不僅讓我們可以最少IT成本維持網路營運品質,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透過整合HPE其他產品的方式強化資安與使用者分流,確保營運韌性與資料安全,讓顧客可以更自在地將『打貓咖啡』當作工作、休閒與生活的空間。」

鉅晶X打貓咖啡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透過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帶來的高效與穩定網路服務,打貓咖啡除因應顧客需求擴展服務能量,如循序導入會員系統、自助點餐與行動支付等服務,未來如有新增分店或者是集團其他品牌有擴充網路設備需求時,也會優先考慮使用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架構,創造顧客、品牌的多贏。

鉅晶X打貓咖啡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