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投資高雄成了最夯的話題,」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廖泰翔,點出當前市場上的重要趨勢脈動。
從亞洲新灣區5GAIoT創新園區、橋頭科學園區甚至是台積電落腳設廠,再到台灣燈會、國際巨星輪番上陣的演唱會表演,高雄在這些年用各種實際行動讓鎂光燈完全離不開它,也讓外界看見高雄的實力與活力。攤開這座被稱為「打狗」的城市,廖泰翔表示它不僅擁有國內最大港口,更有每年近3萬次起降的小港國際機場,加之從台南一路延伸到屏東的科技廊帶,以及過去高雄所留下的傳產基礎,讓這裡從交通、技術與資源都能成為產業發展重要的動能來源。
讓數字說話。自高雄市市長陳其邁上任以來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增加就業優先等政策,不僅吸引國內外大廠落地投資近6000億元,更帶動近三年工資成長率達8.63%,2022年盈利事業銷售總額更來到5.87兆新台幣、創下史上新高。究竟高雄有何魅力能讓國內外大型企業紛湧而至,在5G、AIoT科技趨勢的潮流下,高雄這塊土地又能如何賦能產業的發展,協助企業在這個城市落地深根並迎向國際市場?
IBM:產學合作延攬在地人才,視高雄為軟體重鎮
2022年宣布落腳高雄,投資超過10億元新台幣的IBM,「我們的客戶都已經紛紛移師高雄,」IBM諮詢合夥人林翰説,這包括了金融、保險及半導體等客戶,讓IBM也在交通、人才、成本與生態系等多方考量下,決定在高雄亞洲新灣區打造IBM軟體科技整合服務中心,提供包括混合雲科技轉型、企業委外服務以及企業永續(ESG)策略規劃與建置等服務,更預計在5年內創造1000個就業機會。
林翰表示,疫情讓企業擁抱數位轉型的腳步跟需求都愈發強勁,改變工作樣態不再只侷限於實體,這讓IBM的佈局更多了彈性與韌性的選擇。「我們可以台北接單、高雄研發,」這讓IBM能有更好的成本控管,並以北高聯手的方式服務全台甚至是未來海外客戶的需求;此外,高雄積極打造5G、AIoT的產業聚落,也讓IBM所提供的軟體資訊服務能找到落地應用場景,強化了落地投資高雄的吸引力。
除產業面,林翰也提到南部教育資源與相關科系的畢業生亦是IBM考量重點。面對少子化衝擊,IBM祭出政策手腕推動產學合作,並將相關技術直接設計成課程,讓學生在求學時期就能了解並掌握業界的需求及IBM所要解決的挑戰,畢業後直接無縫接軌職場,讓技術銜接不至於出現斷層,同時基於過去傳統產業轉型解決方案如雨後春筍般浮現,以軟體逐步強化產業生態,打造IBM軟體科技整合中心,「相信高雄會是未來的軟體重鎮,」林翰有信心的説。
鴻華先進:電動車產業聚落成型,站穩高雄放眼國際
再把鏡頭轉向橋頭科學園區,一個產業聚落正逐漸成型,由鴻海領軍並於和發產業園區成立的台灣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將目標瞄準打造電動巴士、電芯生產基地,並期望能在高雄打造完整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供應鏈的生態系。「我們看見的是高雄優越的地理位置與產業基礎,」鴻華先進科技總經理特助郭耀聰解釋到。
2022年,由鴻華先進科技所打造的首台電動巴士Model T正式在市場亮相,並將在高雄提供民眾相關服務,展現的不只是城市邁向永續淨零碳排的決心,也是鴻華先進科技力的實踐。郭耀聰表示,過去電動車的製造可以說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缺乏系統性的整合,而這項技術正是鴻華先進的強項,能借重鴻海在ICT產業垂直整合的能力,讓電動車的智能可以真正被發揮,並透過前端與後台訊息的連結,讓這台Model T成為城市中最強的「監視器」,影像的搜集與分析也能協助各個部門在未來有更有效率的應用場景發生。
郭耀聰進一步說到,高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它適合發展電動車產業,「包括從國外進口零組件或未來產品外銷皆是」,除了善用高雄港口把野心瞄準東南亞甚至是國際市場外,全球倡議的淨零碳排也是推動電動車發展的重要動能,而整個南台灣科技廊帶及金屬、橡膠等高雄過去傳統產業的供應鏈,都成了此刻強化電動車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這是最好的切入時機,」郭耀聰説從政府政策到產業夥伴,高雄電動車供應鏈生態系的藍圖指日可待。
陳其邁市長曾表示,佈局半導體產業鏈及5G AIoT將會是高雄兩大產業升級轉型的主軸,不只是要積極招商吸引關鍵大廠進駐投資,更將持續推動半導體IC設計進駐,發展國際級企業總部研訓中心、金融新創園區及水岸生活夜經濟,加速地方與中央以及產官學緊密合作。此外,電動車是全球發展趨勢,他上任後與中央密切合作加速橋科開發期程從原定6年大幅縮短至3年,搭配未來國家級自駕車聯網試驗場域落腳橋科,形成完整電動車生態系。如今,這個藍圖也正穩健的被探索開拓,隨著IBM、鴻華先進甚至是AWS、CISCO等各大產業的加入,讓高雄成為企業未來成長動能重要的幕後推手,攜手不同的合作夥伴在這個城市一同實現對5G、AIoT甚至是電動車的想像,產業生態系的形成也將是創造雙贏與榮景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