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入WTO後,整個環境會有大改變,其中我最擔心的是國外人才的輸入,因為相較之下,台灣的工作者缺乏競爭力。
現在高科技產業的中堅分子,多是30幾歲的人,而他們跟我們年輕時候比起來,缺少了冒險與競爭精神。拿我們公司同仁到國外出差來說,不論利誘多高,不少同仁都會先拒絕,好說歹說才勉為其難出去;這跟香港、新加坡的年輕人主動要到國外差太多了。後來我觀察、歸納出一個原因:並不是我們同仁能力不足;而是害怕自己的語言能力與缺乏冒險、接受挑戰的能力。
新加坡和香港的工作者,一開始就設定要做區域性的工作。他們工作滿1年,就不斷向國外申請機會,希望累積國際工作經驗。我就經常收到從這兩地主動寄來的履歷,要求來台灣工作。
論技術能力,台灣的工作者普遍高於這兩地,但是談到語言及表達能力,以及工作的積極度,就差了一截。以同樣條件的工作者來說,香港的薪水是台灣的1.2倍,台灣又是新加坡的1.2倍。再不努力,台灣工作者的市場價值會每況愈下。
20年前,台灣經濟開始起飛,許多人被迫到外國出差或創業,或拎著一只皮箱出去接訂單。一些成績好的同學反而在當公務員,領固定薪水、圖一個可養老的退休金。過去10年,台灣經濟大有改善,開始轉為大量人才輸入,大學畢業生不用出國,在國內就能找到好工作。所以10年前出國唸書的年輕人開始變少,不想到國外看看、不提升自己的眼界。現在大家習於安逸的環境,人才根本不願意出國賺錢、出國唸書,更遑論要年輕人獨自提著皮箱闖天涯。香港人就不一樣,他們喜歡出國留學、到跨國公司工作,積極學習外國人的做事方法,不但對於出國工作就不畏懼,更希望能在他鄉徒手闖天下。
現在台灣經濟步入寒冬,正是人才輸出的時候。我們國人到較落後的地方,絕對是一流的人才。工作者彼此的能力並沒有差太多,但是格局就差很多,我們缺乏的是對於全球化的準備與具備世界觀的眼界。有些人只能困在5x5的棋局裡,有些人就能下9x9的棋,甚至19x19的棋局。格局放大,你看到的機會就多。
**冒險犯難才能改變現狀
**
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的環境很像,異於台灣的是他們的工作者更有長期遠光。我常拿美國人出國工作即升遷來舉例,老外很積極地想到國外工作,因為到比自己落後的國家工作,很快就會闖出名堂來,之後不但能衣錦還鄉還榮獲高升。這種爭取「外放」的機會其實就是世界觀的落實。
你想想,現在30歲的人沒有冒險性的職場生涯規劃,之後老了就更不會想要冒險。我覺得要改變現狀,必須多學習語文能力,多一點冒險犯難的精神。若用外語溝通不是障礙,就不要排斥去國外工作,即使到非洲都好。具有冒險精神,外放他地奮鬥就有成功的機會。年輕人,去冒險吧,整個世界都會是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