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一種透過創建加密貨幣來開發服務或產品的群眾募資)從一開始就明顯是個騙局。有些甚至在名字上就透露了這點。在這方面做得明目張膽的一些ICO例子是龐氏幣(PonziCoin),但它依舊籌募到二十五萬美元,以及騙人幣(ScamCoin),它承諾會是「你可以有把握的唯一ICO!從你百分之百的投資中取得百分之零的回報,保證!」這些罕見而相對誠實的ICO在它們的網站上到處寫著警語,甚至告訴人們它們一文不值,或是個龐氏騙局、人們不該投資,但人們卻仍把錢扔給它們。
有個ICO稱自己是「沒用的以太坊幣」(Useless Ethereum Token)——以作為它創建的區塊鏈協議以太坊來命名,但是在它的網站上表明,開發者除了給自己買些科技產品,主要是一台平面電視以外,不會用他籌募到的資金來做任何事情。但「沒用的以太坊幣」很可能是第一個在它的宣稱上完全準確的ICO,它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百分之百誠實的以太坊ICO」。
開發者清楚表示這個專案「明明白白不為投資人提供任何價值」、肯定沒有經過審計,而且它那份智慧型合約(smart contract)是從GitHub(譯按:一個軟體原始碼的雲端代管平台)抄來的。無用的以太坊幣背後的開發者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他的觀點:「你在拿錢給網路上的隨便某個人,他們會把錢拿走,然後拿去買東西。老實告訴你,可能是買電子產品。甚至是一台大螢幕電視。說真的,不要買這些代幣。」但人們還是從口袋掏出了四萬美元的錢給這個專案。
餅畫大卻沒料!卻吸引人們上鉤
有些ICO則反其道而行,他們的目的是用一些稍微比較難以捉摸的名字讓他們的潛在投資人拿出他們的資金。有些ICO的名字裡用上了諸如「真的」、「有錢」或「黃金」這類字眼,也許它們是希望投資人會只看名字就相信它們。果然,人們上鉤了,這些專案也都募到了錢。 大多數的ICO專案幾乎沒有要努力隱藏一個事實,那就是它們其實並沒有任何目標或價值。
其他的ICO則讓自己聽起來很了不起。雖然一點都沒有說服力。它們承諾它們跟萬事達卡(MasterCard)或Visa或跟亞馬遜或微軟(Microsoft)建立了夥伴關係。一些ICO新創公司則宣稱它們擁有龐大的既有客戶和基本用戶,甚至比許多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都更龐大。它們承諾的技術成就就連那些可以拿出幾十億美金來開發、擁有這世上所有經驗來實現的最大公司都不可能辦得到。
一些ICO宣稱它們會為無法獲得銀行服務的人提供服務,他們會為世界各地的二十五億人提供融資,這些人從未獲得世界上最大的銀行的任何服務。儘管它們沒有這樣做更多是因為沒有意願在這上面投注精力和金錢,而不是因為技術上無法達成,但這也不是什麼平庸的成就,而且在現實上可能對任何不知名的小型新創公司而言都不具可行性。它們只是提出了一些只能被認為是可笑的主張,人們卻相信了。這些專案累計籌募到了幾十億美元。
機會主義者的機會
除了少數真正激動人心的商業和技術例外,ICO形形色色,從投機角度毫無價值可言到徹底騙局,並觸及了幾乎世界上所有產業。
一個相對典型但同樣是毫無價值且具詐騙本質的ICO是一個以茶葉為中心的中國小眾專案。普洱幣(Pu’er Coin)的出現是為了銷售普洱茶的所有權,換取ICO代幣。當然,幾個世紀以來,普洱茶產業運作得十分良好,人們至今仍銷售這種特殊風味的茶葉以換取現金。無論是普洱茶或任何其他類型茶葉,都完全沒有以加密貨幣來買賣茶葉的需求。 但是圍繞ICO泡沫形成的炒作氛圍讓機會主義者紛紛冒出頭來,在包括小眾、奢侈品茶葉在內的所有領域嘗試欺騙投資人。
六名男子在中國各地的豪華飯店舉行了發表會,承諾投資人購買代幣將獲得高額回報,他們聲稱擁有總值數十億美元的圖博普洱茶,這些代幣只代表其中的一小部份。在一段短時間內,這六個人就從三千名中國投資人身上籌募到了四千七百萬美元。直到他們籌募到這筆錢後,消息才傳開來,原來他們根本沒有擁有什麼價值幾十億美元的普洱茶,當然甚至也沒有價值四千七百萬美元的普洱茶,而他們對於這個市場或是銷售普洱茶代幣的生意也一無所知。這場詐騙背後的六個主謀立刻就被逮捕了,但是對他們投資人的傷害已經造成——他們的錢全都沒了。
有個叫做Benebit的ICO表面上給人一種不是騙局的假象,拜它們在行銷上投注的大筆預算之賜,累積了一個龐大的社群。它們的騙局中唯一少了的一樣東西就是團隊。原來他們從一個英國男子學校的網站上盜取了照片,聲稱是他們團隊的照片。當事情暴露時,Benebit的團隊很聰明地從他們網站和社交媒體動態上移除了這些照片,而在那之前他們早已帶著剛剛籌募到的四百萬美元遠走高飛。
不只一個投機者嘗試用已經存在的公司的名字和商標來創建ICO,可能是希望他們真的可以這樣做而不被發現。Turbulent Energy是家受歡迎的比利時能源公司,它的追隨者很高興這家公司推出了ICO,現在他們可以投資它自己的代幣了。但是Turbulent的首席執行長知道這消息後可就不那麼高興了。他們的情況是,一個寂寞的俄國女士用了這公司的名稱,刪除它的網站上的內容,然後創建了一個新網站以及臉書和推特頁面,以銷售她正在用詐騙手法嘗試銷售出去的加密貨幣。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場騙局被執法部門關閉之前,這位女士只設法詐取了約一千美元。
不是所有ICO都從一開始就是騙局。有些只是毫無希望的機會主義,因為它們真的毫無希望。絕大多數的ICO都是一些有想法的人或是剛剛成立的小公司,他們相信這些想法有些商業上的潛力值得開發。在2017年,當時區塊鏈還是個熱門詞彙,而在關於公司的說明中加入區塊鏈一詞就會讓估值立刻竄升。還有一個例子也是圍繞著茶,只是這次是冰茶。總部位於美國的長島冰茶公司(Long Island Ice Tea Corp)將名字改成長島區塊鏈公司(Long Blockchain Corp)就是個有名的例子。他們的價格一夜之間暴漲了百分之兩百八十九。但美國聯邦調查局現在正在調查其中涉及的內線交易,然而這個例子代表了加入區塊鏈一詞的炒作,這種炒作標準而且再常見不過。
本文授權轉載自《加密騙局》, Erica Stanford著,堡壘文化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