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原因,讓Yahoo超級商城黯然收攤!一度賺破百億,為何現在不敵新霸主蝦皮?
3個原因,讓Yahoo超級商城黯然收攤!一度賺破百億,為何現在不敵新霸主蝦皮?
2023.07.05 | 新零售

在7月4日,Yahoo奇摩宣布旗下Yahoo奇摩超級商城即將在今年底終止服務,掀起業界討論。

在此之前,Yahoo奇摩旗下電商事業也頻頻傳出出售消息。儘管Yahoo並未證實,並指出為市場不實傳言。但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曾在媒體餐敘中坦言,「我們的確有問過,但是價格太貴了,所以就不考慮。」間接透露Yahoo確實有出售的意向。王令麟當時更直言覺得Yahoo可能「賣不掉」,因為價格在台灣恐怕沒人買得下手。

如今,儘管Yahoo奇摩購物中心與拍賣依然正常營運營運發展,同時也將推動既有的合作夥伴與店家轉往Yahoo奇摩購物中心與拍賣,但業界依然在討論Yahoo奇摩的電商事業,是不是真的「撐不住」了?這又會為台灣電商市場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Yahoo奇摩購物中心與Yahoo奇摩超級商城的618年中慶
Yahoo奇摩超級商城在全盛時期,年營收能達到百億元新台幣。
圖/ Yahoo奇摩提供

Yahoo奇摩超級商城風靡一時,還曾打下百億業績

Yahoo奇摩在2001年正式成立,並且啟動C2C拍賣服務,用一句廣告詞「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打下市場聲量。之後在2004年與興奇科技合作推出「Yahoo奇摩購物中心」,進軍B2C電商市場;而後在2008年成立B2B2C模式的Yahoo奇摩超級商城,正式橫跨3大電商商業模式。

電商3大模式

B2C(Business to Consumer) 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 C2C(Consumer to Consumer)
企業直接對消費者的商業模式,通常是由供應商先將商品運送到平台方倉庫,再由平台出貨。類似實體零售的超市、超商。 由平台來提供客戶管理、訊息回饋等功能,吸引廠商進駐經營商場,並由廠商直接出貨與經營顧客售後服務。類似實體零售中的百貨公司。 指消費者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像是將二手商品放到拍賣平台上銷售。
代表平台:Yahoo奇摩購物中心、momo購物網、PChome 24h、蝦皮商城 代表平台:Yahoo奇摩超級商城、蝦皮商城、momo摩天商城、PChome商店街 代表平台:Yahoo奇摩拍賣、蝦皮購物、露天拍賣

但是當時,同樣模式的PChome商店街店家數多出許多,再加上Yahoo內部奇摩拍賣累積了自家最多流量和用戶,超級商城像是夾在購物中心(B2C)與拍賣(C2C)之間,經營相當困難。

現任美而快總經理王志仁就曾在2010年接下經營Yahoo奇摩超級商城的任務。當時他透過拉攏實體通路商上架,來營造超級商城的市場地位,像是在2011年就促成漢神百貨進駐Yahoo奇摩超級商城,成為百貨業進駐網路開店平台首例。這樣的策略,讓Yahoo奇摩超級商城在營運5年之內交易額突破百億元新台幣大關。

強勁對手空降,3大原因讓超級商城收攤

原因一:蝦皮補貼戰奏效,快速搶市場

然而,強大的對手、來自新加坡的蝦皮購物在2015年進軍台灣,一開始先由C2C市場切入,而後又在2017年推出蝦皮商城,正式揮軍B2B2C模式。透過運費、折扣補貼搶市,逐漸成為台灣的B2B2C市場大宗。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顯示,在2018年,台灣網購者最常用的B2B2C和C2C模式開店平台,前5名依序為露天拍賣、蝦皮購物、PChome商店街、Yahoo拍賣與Yahoo超級商城。 可以看出,蝦皮在登陸台灣後的短短時間,就搶下高度市場聲量,到了2022年,蝦皮購物更已經成為消費者行動購物APP首選。

如今Yahoo奇摩超級商城正式宣佈在今年底結束營運,商發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認為,主因跟蝦皮購物脫不了關係,「在台灣,B2B2C模式沒人做得過蝦皮。」

原因二:「同伴」表現也不佳

她認為,目前台灣電商市場的兩大本土陣營momo購物網與PChome都以B2C模式為營運主軸,儘管也有momo摩天商城與PChome商店街這樣的B2B2C業務,但由於有主力業務支撐,因此就算沒有投入太多資源,也可以穩住業務。不過對於Yahoo奇摩來說,由於近年來購物中心與拍賣業務的營運也不盡理想,比起對手,更難負荷其他事業體的拖累。

原因三:提供服務多,營運成本更高

另一方面,相對於C2C模式,B2B2C模式需要花更多成本提供商家服務,像是蝦皮在2017年推出蝦皮商城時,就開始強調15天鑑賞期、打擊假貨等等由平台方主導的售後服務保障,超級商城早期有推過累積點數等不同的招數。戴凡真分析,「C2C營運成本本來就很低,(Yahoo奇摩)就先把競爭激烈、明顯比不上蝦皮的超級商城先收掉。」

電通國華<Yahoo TV 元宇宙共創所>
由出口網站起家的Yahoo奇摩,近年來積極發展各項媒體相關服務,也致力於將電商事業整合。
圖/ 電通國華

Yahoo收攤、Coupang強襲,電商勢力未來會如何變化?

放眼台灣的電商界,屬於外商勢力的Yahoo不敵蝦皮,準備收攏業務,但此時還有一個強敵也悄悄崛起中,那就是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酷澎),它的加入有機會撼動電商版圖嗎?

近期Coupang積極以價格補貼戰攻佔台灣B2C市場,目前在Coupang站上,會看到主要服務分為「火箭速配」、「火箭跨境」,在火箭速配分類中,可以看到大量台灣常見商品並主打隔日到貨,火箭跨境則以自家最擅長的韓國商品為主。最重要的是,只要與其他購物網站一經比價,就會發現價格往往是電商市場最低價。

王志仁近期就在個人Facebook頁面貼文中大膽預測,若是Coupang拉長補貼戰的商品線與時間,台灣電商龍頭momo購物網的成長將停滯,而Coupang市佔將會逐漸超越PChome。未來市場將成為momo購物網與Coupang兩強鼎立。

不過,戴凡真則認為,「Coupang如果選擇用B2C模式跟PChome、momo硬碰硬,成功率會比較低。」她認為,B2C模式對於台灣兩家本土電商來說,都是主力業務、營運血脈,「如果真的拼起來,大家會拼到底,不可能讓Coupang拿去的。」

展望未來Yahoo奇摩電商事業發展,戴凡真認為,「除了2大電商(momo購物網、PChome)之外,台灣已經沒有其他人的生存空間,一定都要做出差異化。」由入口網站起家的Yahoo奇摩,近年來也致力於串連自家的媒體優勢,將電商事業與媒體導流、社群直播等等服務整合,未來電商事業要見起色,只能看這一塊整合是否能發揮綜效。

如今台灣電商熱戰狼煙四起,儘管Yahoo奇摩電商事業正在收攏,但外商勢力依舊強襲不斷,未來版圖會如何變化?值得持續關注。

延伸閱讀:Yahoo超級商城關閉,官方證實年底前結束服務!曾經的網路霸主怎麼了?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